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2017-08-13齐海龙
齐海龙
[摘 要] 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模式的科学与否在很大层面上直接关系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主要探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综合素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5-0184-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改变,如何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是众多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从教育模式出发,探讨今后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改进与发展思路。
一、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发展方向
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教育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要是为人才的培养服务,从目前来看,整个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的综合素质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是人才自身的专业素养,其中包含人才在进行教育学习过程当中所获得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另一方面还包括人才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想道德水平、法律素养等方面。随着整个社会对人才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在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足
在未来的人才培养中,综合素质培养是一个主要的方向,但是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偏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学生的培养水平。
(二)教学模式有待与时俱进
教学模式应该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目前,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开展过程当中,由于历史和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教学模式在开放性、共享性以及科学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过程当中,不断地提升教学模式的时代性、发展性应该是其改进与提升的主要方向。
(三)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创新不足
为了培养未来所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借助创新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目前,无论是在创新的意识还是在创新的思维应用方面,高职院校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不断地从时代角度出发,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也是高職院校今后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
总之,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很大层面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从这些不足出发来系统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进思路
在上文中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及当前在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其今后的发展思路进行分析。
(一)重视探究式教学
在今后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引导学生从学校所习得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相应的生活问题实践问题来进行探讨。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例如,南方某些高职院校通过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当中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对一些时代需要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取得了一些的科研成果。这就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值得在今后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发展中推广。
(二)重视校企合作教学
在今后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为了弥补高职院校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不足,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为广大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平台和实习机会,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更好地了解自身理论学习中的不足,从而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地建立常态合作机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三)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今后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该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不断的提升,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改善现有的教学形态,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借助现代模拟软件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可以帮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等等。因此,在今后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改革与发展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地注重探究式教学、企业合作教学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综合素质培养出发,探讨今后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进思路,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高职院校今后的教育教学获得更大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艳.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医药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46-247.
[2]王小燕.基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J].智富时代,2017(6).
[3]张超,饶晓丽.基于情感因素提高高职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