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

2017-08-13柏景鹏

健康前沿 2017年2期
关键词:手术方式选择疗效

柏景鹏

摘要:目的:探究脊柱结核前后路不通术式选择与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85例脊柱结核患者纳做此次研究样本,分为3组研究,A、B、C组各31例、29例、25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术式治疗,观察3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脊柱矫正率低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矫正角度丢失率较B组及C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存在差异(P<0.05),融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需依据脊柱结核患者病情选择正确、合理的术式,进而获得更显著治疗效果,研究表明,后路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方式;选择;疗效

骨关节结核最受累地方就是脊柱。椎体损伤后容易出现畸形与截瘫,由此,骨关节结核中较为严重的就是脊柱结核。脊柱结核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可以及时将病灶切除,进而使结核药物吸收率更高,缩短疾病恢复时间。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85例脊柱结核患者,探究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85例脊柱结核患者纳做此次研究样本,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研究,A组31例,B组29例及C组25例。A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4.5±2.5)岁,病程1~8个月,平均(4.5±2.2)个月,Frankel分级:C级14例,D级17例。B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7.5±2.8)岁,病程1~10个月,平均(5.5±2.7)个月,Frankel分级为:C级13例,D级16例。C组患者中,男16例,9例,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6.5±2.9)岁,病程1~4个月,平均(2.5±1.2)个月,C级11例,D级14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脊髓压迫患者入院6~18h给予抗结核药物,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持续治疗2~3周,当结核病症减轻,血沉低于60mm/h时行手术治疗[1]。3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并实施全身麻醉,A组行病灶前路清除术、植骨融合术及前路内固定术,将脓液全部吸除干净后刮除椎体与椎间盘组织损坏的部位,彻底清除病灶,如果椎体损坏面积较小,可在椎体病变处将椎体钉植入,如果损坏面积大可在健康椎体上将椎体钉植入。撑开椎体病变部位后,矫正畸形,植入从自身获取的肋骨到椎体损坏部位,也可以使用钛笼固定,使用2g链霉素预防感染。B组患者行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术、植骨融合术及病灶前路清除术。先内固定椎弓后路,脊髓压迫的患者需要切除椎板,后清除病症前路,进行植骨融合术,植入从自身获取的肋骨至椎骨损伤部位,使用2g链霉素预防感染。C组患者行病灶侧前方清除术、植骨融合术与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术[2]。取患者侧卧位,将椎体棘突暴露出来,依据凸畸情况植入椎弓根螺钉,使用C型臂X线机确定螺钉角度与位置。矫正脊椎后凸畸,切除棘突,从自身获取髂骨并将椎板植入,关闭切口。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标准差 与%计量与计数,组间数据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 检验,检验标准为0.05,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脊柱矫正率低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矫正角度丢失率较B组及C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存在差异(P<0.05),融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脊柱结核及时予以手术治疗可将感染减少,尽早解除脊髓神经压迫,将恢复自由活动时间缩短。需要结合患者病情与症状表现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此次研究应用不同术式适应证为:(1)脊柱骨周围无大面积脓肿,且为初次采用病症前路清除术、植骨融合术、前路内固定术。(2)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术、植骨融合术与病灶前路清除术适应证为:病灶部位损伤严重;有严重的凸畸;行前路术失败,不能再次进行前路内固定术的患者;椎间已经有脓肿;需要矫正后凸畸形。(3)对于手术路径难以通过胸腰椎结核的、病灶部位在椎体侧后方、高龄患者可行病灶侧前方清除术、植骨融合术与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术。(4)结核出现在下腰椎部位,椎管狭窄未出现脓液坏死组织,这种情况下可以行病灶后路清除与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术[3]。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凸畸矫正效果与B、C两组比较较差,原因可能是后路固定术螺钉与椎弓连接过程中,因有较大的椎弓根强度,可以使矫正力更好的维持,进而获得更显著的矫正效果。而前路固定需在椎体上置入螺钉固定,鉴于骨骼强度不高,容易使椎体出现骨质疏松,进而影响到矫正效果。

综上所述,脊柱结核患者需要及早实施手术治疗,以获得更好的预后,临床对脊柱结核患者治疗有不同的手术方式,需要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选择适合的术式治療,同时配合抗结核药物化疗可以使矫正效果提高,缩短脊柱畸形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瞿东滨,金大地,陈建庭等.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2010,25(2):74-78.

[2]陈筱.单纯后路术式与前后路联合术式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分析[D].中南大学,2011.

[3]崔旭,马远征,陈兴等.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10):807-812.

猜你喜欢

手术方式选择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高龄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预后影响分析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分析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飞机燃油系统对多路输入信号源选择的方法
老年重症胆管炎42例手术治疗体会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