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工匠精神”,成就“大国工匠”

2017-08-13王振离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7年2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工匠工匠精神

王振离

[摘 要] 随着我国世界贸易第一地位的确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益就成了党和政府及全体国民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改变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模式,必须走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时代呼唤大批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以实现我们的强国梦。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人才;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5-0099-01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这对促进我国消费品工业增加品种、提高品质、创立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以及优化外贸结构、改善外贸环境、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工匠精神的内涵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二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锲而不舍。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在基础薄弱、条件艰苦的环境下研制了“两弹一星”和众多关乎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设备。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做青蒿素研究;曾先后四次打破集装箱桥吊装卸作业效率世界纪录的上海港桥吊司机张彦等,这些都是新时代承载工匠精神的代表。

时下,我国的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位,2012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总值已是全球第一。但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在世界上并没有赢得好的口碑。按照总理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獎大会上提出的把质量发展作为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要培育自己的“大国工匠”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重塑社会价值观和人才观

长期以来,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我们国家基本的分配制度。各行各业生产岗位上的劳动者,按其熟练程度、时间长短、贡献的大小实行八级工资制,八级工的待遇可以达到工程师甚至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事制度改革,职工大多实施岗位工资制,不管参加时间长短、技能水平、熟练程度,大家一条线,能干的和不能干的全是一样的工资水平。2016年9月23日的新京报报导了杭州工厂老板开价七千却招不到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缺少高素质技术工人已成为很多行业的通病。没有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产品质量要想大幅得以提升也是不现实的。

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应该对“人才”的含义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辞海》对“人才”的解释是:“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人才,是指那些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术和能力,能够以自己创造性劳动,对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对人类进步做出了某种较大贡献的人。”换言之“人才”不问出处。但在当下,大家都把上大学做学术、做官员、做企业家等视为“人才”,对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人却视而不见,这是对“人才”观认识的严重扭曲。

二、要重视职业教育,强化职业培训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已成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和巩固国家、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德国、日本等都是“人才”强国,他们的工业制成品能够畅销全世界,这与他们具有大量的“人才”是分不开的。再好的设计,离开了工匠灵巧的双手、严谨的做事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都不会成为优质产品。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时,国家主席特别强调,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但在当下中、高职业教育的招生仍然困难,不愿进、留不下是职业院校学生的普遍心态。

三、要建立完善成就工匠的保障机制

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要想使社会稳定发展,必然要保证就业,这就会有更多的工业制成品进入世界各地,成就更多的岗位工匠、持续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政府为促成更多的产业工人成为行业工匠,就要有完善的保障机制。一是提高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让产业工人感受到应有的尊严,也是一名受尊重的社会劳动者。某机场清洁工被冠以“国宝级匠人”称号,其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平常环境保洁,这是被多数人看作最低微的职业,但她做到了极致,成了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二是为产业工人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在我们国家有很多法律和法规,但在执行的过程中落地难,成了空中楼阁,好看不中用,总是有画饼充饥的感觉。三是突破身份的藩篱,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要实现国家主席提出的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就要打破原有的身份定位,只要干得好岗位工人也可以晋升,也能够考取政府的公务员,为产业工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结,随着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深入,在解决城市化进程加速所带来的人员安置、经济结构调整时,必须将处于金字塔最底端的大量产业工人的热情充分点燃起来,培养出更多的技术能手和行业精英,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平建雄.浅谈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业,2016(18).

[2]王麗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工匠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产业工人讨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 建设改革的动员令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华北产业工人推动爱国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