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足球头顶球训练方法
2017-08-13胡凯
胡凯
[摘 要] 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工作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在足球技术当中,头顶球的技术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头顶球技术的不足和提高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 头顶球;技术;训练
[中图分类号] G8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5-0062-02
头顶球技术在足球运动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一个足球运动员都必须要具有合格的头顶球技术。这项技术无论在进攻中还是在防守中都非常重要。譬如对于定位球,尤其是角球的进攻或者防守任务来说,头顶球技术都是有效完成进攻或防守任务的关键点之一。在足球赛场上,因为无法抢占有利位置而被对方头球射门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更多的时候,在进攻或者防守时球的落点和高度并不适合直接射门或者解围,而头顶球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却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和作用。
一、头顶球训练存在的不足
(一)对头顶球训练缺乏重视
头顶球技术在足球运动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师往往对于这项技术的重视程度很小,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大。日常的球队训练过程中都是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球员的精力投入到其他技战术和体能训练之中。譬如说定位球技术和进攻过程中的配合等[1]。因此,在比赛中由于平时训练的不足,球员的头顶球技术并不能满足进攻的需要,更多的时候甚至忽略了用头顶球进行射门。这种情况也造成了很多的进攻不利,丢失破门机会。
头顶球不仅可以在射门时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配合进攻或者防守时也都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用头顶球的方式将球直接传给队友,是一种非常高效而且难以防范的策略。脚下停球再传球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对方的防守人员快速跟进并被盯死。但是由于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对于头顶球的训练存在不足,不要说是用头顶球的方式进行传球的训练,即使是用来射门的训练也少之又少。这种对头顶球训练的不足,直接导致了球员缺少球感,无法完成战术要求。
(二)学生对头顶球训练缺乏兴趣
对学生来说,头顶球的训练是无趣的、表现力不强的、不能吸引观众目光的。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重视这项训练,使用这项技术的兴趣也不大。在日常训练中和对抗赛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学生很少甚至根本就不使用头顶球技术。教师本身对头顶球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一方面原因,学生本身就不感兴趣也是一方面原因,另外,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头顶球技术难练。这项技术在个人技术练习的过程中,需要球员不断用头去顶飞来的球,以此来训练自己的球感。但是顶的多了,也就烦了,每次都甩头、前冲、高跳等,不仅弄的自己头晕,对体力的消耗也十分巨大,学生往往在找到球感之前就失去了兴趣。相对来说,那些更容易得分、更容易吸引眼光的突破和定位球才是学生的兴趣集中点。
二、头顶球训练的有效方法
(一)重视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体育运动中最重要的一项环节,没有良好的身体基础和技战术基础,就无法满足对抗时的基本需求。头顶球训练时也要注意基础技术的训练,训练时可以按照人数的要求进行不同模式的训练。
单人练习:单人练习顶球时可以通过不同的姿势进行顶球训练,单人训练主要锻炼的是球感。由于单人练习顶球的速度较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反复完成最简单的顶球动作,因此可以通过单人训练,加强队员用头顶球时的球感。这种训练不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员和场地,只要有一个比较小的开放空间便可以进行训练。训练时主要以颠球和保持平衡为主,并不需要进行头顶球的射门动作。由于动作简单,能够节省大量的体力,从而可加大单位时间的训练量。同时,在颠球能力和对控球时的平衡感有所提高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个人训练。训练时可以寻找一面固定的墙壁做为辅助工具。球员保持与墙壁的距离大约4米左右便可。自己将球向上抛出,之后掌握好落点,将球顶向墙壁[2]。这种训练同样不需要其他人的配合,也不需要复杂的场地要求,并且在训练时所花费的体力也并不大。
双人练习:双人练习相对单人练习来说更有提高基础能力的作用。在练习的过程中,两人为一组,分开一定距离站好,距离要稍远一些,大约10米左右。其中一名球员将球抛向另一名负责顶球的球员,由其负责将球顶向预先设计好的方向。这样的训练可以很好地加强用头接球并进行传球或者射门的能力。抛球时可以不断改变速度和角度,训练接球的球员,使其能够对不同的情况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双人训练方法,将两名球员分开站好,站立的间距要稍近一些,大约一米左右。两名球员站好位置之后,由一名球员开始将球颠起,并直接用头顶球的方式,小力度的顶向对面球员,但要保持合理的角度,让其能够用头接球,并且将球顶回。回传的球如果角度和方向不好,导致不宜用头去接,也可以用其他身体部位进行控球,但在整个对传的过程中,足球不可以落地。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可以训练球员的个人技术,同时还可以训练简单的配合与默契。
多人练习:多人练习更加富有趣味性,偏向于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多个球员围拢站立,由一个球员发球,将球任意顶向一个方向,在那个方向上的球员用头接球后再采用同样的方式顶向其他球员,传球角度不好的或者在较好的传球角度下没有接到球的球员都算输。最后统计一下,输球最多的球员要受罚。这样的训练模式趣味性更强,避免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厌烦情绪和无聊心理的产生。
(二)提高阶段训练方法
做好基础技术的训练工作后就要开始提高阶段的训练,相对于基础训练来說,提高阶段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想要將自身技术提高,就必须要经过大量的标准练习,其过程中对体力的耗费将会非常大。
1.助跑起跳顶球
两名球员分开站位,保持适当的距离。由一名球员A将球抛向负责顶球的球员B,抛球结束之后球员A马上向两侧进行跑动。负责顶球的球员B要在球抛出后便进行助跑顶球,将球传到球员A的脚下,以最好的顶球角度确保球员A能够在保持一定速度的情况下有一个最舒服的接球动作[3]。球员A的跑动方向不要固定,抛球时的角度和力度也不要固定。刚开始进行这种训练时,可以在抛球的过程中尽量给球员B比较舒服的角度和力度,熟练了之后要进行抛球调整,使其接球角度有一定的变化,从而更好地顶球。
2.顶半高吊球
将球吊起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上,这个高度要适合球员进行鱼跃顶球。在进行初步练习时,吊起的球可以保持静止不动,让球员进行最简单的顶球。等到球员的顶球动作能够达到标准,并且顶球的成功率也基本满足要求之后,便可以加大难度,采用摆动的吊球进行训练。使用摆动的吊球进行训练,对球员来说就要控制好顶球的时机和角度,因此这种训练相对较难。摆动吊球的方式也可以进行调整,不仅可以左右固定的摆动,也可以进行圆周形式的摆动。当采用圆周形式摆动的吊球进行训练时,对球员来说困难程度将提升至最大。因为圆周形式摆动的吊球,不仅要判断好顶球的时机,还要判断好顶球时吊球所处的实际位置以及下一刻其要摆动到什么位置,既要判断好左右方向,也要判断好前后的距离。但这样的方式,失败率将会非常高。另外,由于鱼跃顶球对球员的身体来说负荷太大,所以在进行训练时必须在地面铺设有弹性的垫子进行缓冲,垫子越厚越好,最好是采用跳高运动时所采用的缓沖垫。这样就能够有效保护球员的身体,并且减少球员的体力负荷。如果没有缓冲垫,球员一次次摔在地面上,那这样的练习一天也进行不了几次,根本达不到训练的要求和效果。
(三)巩固阶段训练方法
基础训练和提高训练其实就是对球员自身技术的养成阶段,而要想真正地将自身技术发挥出来,能够在激烈的足球对抗之中产生最好的效果,就必须进行技术的巩固,也就是对抗训练[4]。只有通过实际对抗过程中的应用,才能体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加以改正。对抗训练的过程中,情况变化非常大,时机稍纵即逝,能否有效把握时机,并且将训练过程中的技术动作完美的完成,都是对自身技术的有效检验。只有通过对抗才能使球员真正将所学到的技术动作进行有效的巩固。只有在对抗过程中,在激烈的干扰下努力地去完成技术动作,才能得到头顶球技术的真正使用经验,从而更加完善自身技术。并且能够通过对抗,得到头顶球技术更巧妙的利用方式,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三)头顶球训练的注意要点及注意事项
每个人的个人情况都不同,所以在训练头顶球技术时要针对不同球员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譬如说,对于身高比较有优势的球员,要加强训练其对球路的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判断球路的走向和落点,能更好地去争抢头球的机会。对身体素质相对优势较大,尤其是比较强壮的球员,要充分利用其身体优势抢占有利位置。身体素质在对抗性的比赛中非常重要,头顶球技术对于这些身体强壮的球员来说,其重要意义甚至要高于身高具有优势的球员,尤其是在防守时和定位球进攻时,这样的球员利用头顶球技术所能发挥出来的作用更大。利用其强壮的身体可以直接抢占最有利的位置,将自身的身高劣势减少到最低,即使赛场情况复杂多变,无法第一时间抢占到最有利的位置,也可以对对方球员造成最直接的干扰,阻止其头球攻门。譬如在双方同时起跳争抢头球时,身体素质较强的球员,其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就要远远高于身体素质略差的球员,尤其是在身体有直接接触的争抢头球过程中最為明显。
训练时除了要针对不同球员的特点进行训练,还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保护球员的身体安全。足球是对抗性非常强的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难免会对球员的身体造成伤害。譬如头球技术训练时所进行的鱼跃和高跳,都非常容易造成球员跌伤,因此要对场地情况加强管理。
头顶球技术的重要程度并不弱于任何其他足球技术。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其所占的比重,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和训练目的,使球员的自身技术能够达到全面化。
参考文献:
[1]牛洪林,吴玻.足球运动员头顶球射门力量的生物力学分析及训练方法[J].辽宁体育科技,2013(6):14-15.
[2]于波.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头顶球技术发展的实验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3(5).
[3]侯景明.浅论青少年足球头顶球训练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4]邬大为.现代青少年足球的训练方法理念[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