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质量

2017-08-13杨燕妹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7年2期
关键词:模块设置案例

杨燕妹

[摘 要] Photoshop课程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实操能力和自主创作能力。基于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从培养学生兴趣、课堂任务设置、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谈谈如何提高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中职Photoshop课程;培养兴趣;课堂任务设置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5-0078-02

Photoshop软件广泛用于图像处理和平面设计,它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介绍了平面图形图像设计和制作的方法,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创作能力,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然而,在中职學校上好这门课程并不容易。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参差不齐,大部分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方面也较弱,同时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造成教学效率相对低下,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兴趣、课堂任务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对Photoshop课程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程授课初期,应着重培养学生对Photoshop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Photoshop这门课程是很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图形图像制作、图像合成、特效制作、图像处理(产品效果图及网页图像)、VI设计等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同时达到熟练处理图像与灵活创作设计的要求。

因此,基于该课程的要求,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上应从易到难,课堂教学中任务的设置要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

在课程学习的初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精彩案例作品欣赏,让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强大功能和重要性有所了解。精彩案例的选择,可以选取国内外的优秀PS作品,还可以选取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在题材上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从而能够产生共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在案例讲解时,从作品的构思、创意、色彩和整体效果等方面向学生介绍,使他们相信自己学习完Photoshop课程后也能进行一些复杂的图形处理和平面设计。欣赏课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二、注重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课堂任务设置做到点面结合

Photoshop课程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案例的制作,学习相关工具和知识点的应用。要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在题材选取方面,可以找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如活动海报、商铺广告宣传单、节日贺卡、人像处理、书籍封面制作等,这些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可将Photoshop课程分为基础知识和工具使用、选区和路径、图层、文字效果、色彩调整、滤镜、蒙版和通道以及综合实例等八个模块,每个模块设置三至五个课堂案例。从基础知识和常用工具学起,由简入难,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熟悉。其中,前三个模块属于基础模块,课堂案例主要围绕知识点进行设置,任务的难度适中,要求不能太高,保证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是作为课堂中普遍性的、针对大部分学生所设置的基本任务。但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发展个性不同,接受程度不同,对电脑的学习兴趣不同,导致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也不同,经常出现有一部分学生能很快完成任务,而另一部分学生却还未动手。针对这一情况,在任务设置时就要考虑周全,做到点面结合,即同时布置一个基本任务和一个拓展任务(难度加大)来解决类似的问题。拓展任务的设置,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后,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去思考,去创作。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结束前,调出部分时间对完成拓展任务的学生的作品给予点评和积极的鼓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综合实例贯穿于每一模块教学中,同时每个模块之间并非相互独立的,只是各模块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如“工具使用”模块和“选区、路径”模块以及“图层”模块之间的联系就非常紧密。例如:选区的创建需要用到选框工具(或魔棒、套索工具),而选区的编辑需要在图层上操作,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选区的创建和编辑以及图层的操作方法等。将课程设置为多个模块,课程内容灵活性更高,促进了知识点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模块学习中掌握不同的知识点和操作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各模块教学内容和课堂案例,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注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大部分案例的实现都可以通过两种甚至多种方法进行操作完成,例如“图片色彩调整”,要实现最终效果,可以通过曲线调整、色相饱和度、色彩平衡、色阶等方法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结合进行调整实现,在課堂上,鼓励学生多实践,互相讨论,总结出最快、实现效果最好的操作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Photoshop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且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达到课程培养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比如,在课程授课初期,学生刚入门,案例教学法就很适用于这个阶段。案例展示,师生共同分析案例再到制作案例,学生在模仿案例制作的过程中就逐步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也很适合这门课程的教学,这在实际教学中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将课程分解为不同的模块,根据每个模块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相应的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又分解为多个不同任务,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或个人独立完成一个个任务,进而完成整个项目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上机实操能力,也培养了学习能力、自主尝试、探究能力以及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

四、从教师自身着手,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一)改变教学方法

Photoshop课程教学多以学生上机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在课堂上应避免“强灌”的教学方式,即直接告诉或演示案例的操作步骤而不给学生思考案例的余地。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仅是掌握几个实例,而没有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还有可能养成依赖教师的习惯。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去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技能。

(二)扩大课程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书本案例和素材,应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和丰富课程的教学资源。学生多接触国内外优秀的Photoshop作品和案例,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构思、创意和审美能力。

(三)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Photoshop软件版本更新速度快,因此要不断学习并掌握相应的版本。因Photoshop课程主要用于图像处理和平面设计,而图像处理和平面设计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教师自身应多从这方面不断学习。

总之,Photoshop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课程,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创造力及相应的构思、色彩、整体效果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案例、设置合理的课堂任务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那么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质量自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宏.浅谈Photoshop课程的教学[J].科技资讯,2007(11):1-3.

[2]武海华.在职校专业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J].陕西职业技术教育,2006(2):3-6.

[3]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2-5.

猜你喜欢

模块设置案例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样板案例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