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建设的研究

2017-08-13董启迪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训室跨界协同

董启迪

[摘 要] 创新教育需要有课程和载体,组织教师跨专业、跨学科形成丰富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相应的教学设计、微课等课程资源。同时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实践场所,创新质量的提高需要孵化的平台。

[关 键 词] 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实践平台;跨界;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5-0037-01

创新教育需要有课程和载体,组织教师跨专业、跨学科形成丰富的创新教育必修、选修、活动和网络课程体系,开发相应的教学设计、微课等课程资源,在建设过程中教师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为创新教育普及和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跨界建设“协同育人”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一)开设创新必修课,全面普及创新教育

我校特级教师编写了省中职学校《创新教程课程教学标准》,参编了省创新教材《创新教程》,并编写了配套的《创新教程教学指导》,目前学习使用该教材的师生累计20多万。我校是省第二批创新课程教学试点学校,高一开设《创新教程》,所有学生都参加创新课程学习,每学期选聘20位左右的教师担任创新课程任课教师,全面普及创新教育。

(二)开发创新选修课,培养创新特长学生

学校组织创新指导教师结合自身专长和学校实际,积极参与选择性课改,开发提供“创中学”的选修课程。开发了3本与专业结合的《创意类零件的数控车加工》《工业产品三维造型与3D打印》等创新類省级校本选修课教材。每学期还有10多位教師自编讲义,开设创新兴趣类选修课程,如太阳能应用、驱动电机、科技体育、电子小制作等,供学生选择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了创新特长学生的培养。

(三)开发创新活动课,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也是“创中学”最有效的方式。不但从学校层面策划和推出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自行策划开展各类活动,形成丰富的创新实践活动课程体系:(1)组织开展工业产品设计、机器人等技能创新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特长。(2)组织开展创新商品收集展评、“奇思妙想”评比、变废为宝创意作品展等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3)组织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动“创中学”的深入开展。利用寒暑假,让学生投身社会,走向农村,走向工厂,感受生活,走近民间发明家,跨界整合家庭、社区、农村、企业等各种创新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实践场所,创新质量的提高需要孵化的平台。我校跨界整合,创造性地建立了线下和线上创新平台,给师生提供了创新实践和展示的舞台,促进了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跨界协同创新,提升了创新作品的质量。

二、跨界创建“协同育人”创新教育实践平台

(一)跨界建立线下校内外创新实践平台

跨专业整合校内实训室,为创新提供专业制作场所。我校机电部有机械类实训室10个、电子电工实训室7个,经贸部财经商贸实训室5个、动漫专业实训室6个、计算机实训室11个,机电部和经贸部的实训室平时只供本教学部学生使用,各自管理,不少实训室闲置率较高。为此,学校创新办公室与各教学部沟通协调,让师生在课余时间利用这些校内的实训室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实践。

专门创建创新工作室,为创新提供综合实践场所。学校创建了工业产品设计室、创新社团活动室等10多个技能与创新兴趣小组,提供创新研讨和制作的场地,促进创新特长生的培养。还专门投资建设了“创中学”的乐园——融创园,并成为省中职学生基地,融创园有8家店铺,是学校创新教育的综合性实践平台,通过跨界、跨专业、跨学科的“五融”(融智、融术、融资、融信、融会)整合,来推动学生的“五创”(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优、敢创特、会创业),丰富了校园生活和创新实践体验,促进了专业建设,提升了师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跨界建立校外创新实践基地,为创新质量提升和成果转化提供孵化平台。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家庭的有效联系和沟通,跨界整合资源,联系校外10多家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作为我校师生的创新实践基地,组织师生参与企业的工艺改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促进产学研用有效结合,实现产业核心技术技能的传承、积累和创新发展,从而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形成开放、互动、生态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同时为教学提供活生生的素材。学校还与当地科技型企业单位合作,跨界创建了校企协同创新中心,达到了“跨界整合,聚智融术,协同创新,多方共赢”的目的,提升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建立线上创新网络平台,为跨区域创新交流提供合作平台

在省教科院和职成教教研室的指导下,我校成功创建了浙江职教创新网站,这是创新政策宣传、成果展示、信息交流、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省中职学校创新的资讯门户和互动平台,可以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推行“创中学”,加强跨区域创新交流。借力“互联网+创新”,利用网络形成的网络文化给学生传递一种创新的价值观,开辟了一条新的创新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爱敏.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史宗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

猜你喜欢

实训室跨界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开放实训室管理探索与实践
跨界•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