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技工学校德育课中应用微课教学
2017-08-13黄丹玲
黄丹玲
(茂名市高级技工学校,广东 茂名 525000)
[摘 要] 现阶段,技工学校所开展的德育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德育知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融入教学活动,丧失了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率,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微课教学在技工学校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完善,将德育教學内容通过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行信息化教学,从而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对微课教学在技工德育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关 键 词] 技工学校;德育课程;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9-0070-01
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根据这种情况开展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工作。微课教学在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案进行创新、完善,并将德育课程以一个全新、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做好微课教学在技工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可以有效提升德育课堂效益,从而促进我国教育行业快速发展。
一、微课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微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微课教学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微小型教学课程,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将某一知识点通过短视频、图片、声音等形式展现出来,并對学生进行讲解。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微课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微课的形式带领学生预习教材、巩固教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微课短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加深对学习重点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教学深受国内外教师的喜爱,在课堂上广泛应用,成为教育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特点
微课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播放视频内存较小,通常在3~5分钟就能播放完成,而且学生在课后还能将微课进行下载,随时随地观看,可以有效地巩固教学中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解决课堂人数较多、不能对学生所提出问题一一解答的现状。同时,微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突出某个材料中的知识点或难点,运用简单精练的语言向学生讲解这节课程的难点与知识点,从而减轻学生在学习时的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虽然我国正处于微课教学探索阶段,但是通过教育人员不断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微课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微课教学在技工学校德育课程中应用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各个领域发展迅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教师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出专业优秀人才的主要责任,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与专业知识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技工学校应该积极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微课课程培训,利用教师课余时间定期开展教师综合素质水平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工作,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与专业技能,让教师意识到微课教学的重要性,掌握微课教学的真正原理,熟练操作制作微课的软件工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微课教学在技工学习德育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加快德育知识的传播速度。
(二)创新教学模式
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应该思索的一个问题。也正是如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教师根据适当的题材为学生准备相应的教学软件,进行微课教学,对于那些难度较高的方式教师仍应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德育知识时,由于传统的书本教材过于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对教材不了解,对此教学可以在网络上与教材课题有关的片段通过微课教学的形式进行播放,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教学情境
学校是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关系。德育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跟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网络上寻找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德育知识,并将其制作成微课程,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意识到德育课程的重要性。
总之,微课教学在技工学校德育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完善,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并将传统的书本教材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4-99.
[2]叶小娇,李检舟,郑辅伦.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平台的构建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4):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