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维吾尔学生学习汉语时常犯的错误

2017-08-13戴新黔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汉语学习少数民族错误

戴新黔

摘 要:汉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是我国指定的唯一的官方语言,学习汉语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各民族在相互沟通过程中必须使用汉语,因此少数民族学生要从小学好汉语,熟悉掌握汉语这门语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发现并克服学生学习汉语中常犯的错误,有利于推进双语教学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以维吾尔族学生为例,总结他们学习汉语时常犯的错误并简单分析错误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学习;错误

在我们这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中,各族人民除了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之外,还必须学习使用并熟练掌握汉语,把汉语作为各民族沟通合作的桥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目前新疆广大中小学正在全面推进双语教育,各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学好汉语已成为新疆各少数民族的共同愿望。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常犯的错误

精通善于使用汉语,是摆在新疆维吾尔族群众面前的重要问题。目前,新疆在民族中小学推进“双语”教学。但是由于维吾尔语与汉语隶属不同的语系,维吾尔语有自己的特色:在语音上,维吾尔语没有声调;在书写方式上,维吾尔文字是一种拼音式文字,是从右向左书写;在语法上,句子排列顺序通常为“主——宾——谓”。这都区别于汉语有四种声调,文字为从左往右书写的方块文字,句子通常按“主——谓——宾”的顺序排列。两种语言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以维吾尔语为母语的维吾尔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受到本民族语言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

本文主要以目前疆内使用的新疆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汉语教材(供双语教学班使用)为例,重点介绍维吾尔双语班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犯的错误。

(一)音调偏误

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声调的偏误一直都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维吾尔双语班小学生常犯的音调错误大致可以分为声调区分不清楚及变调掌握不准确两类。

1.声调区分不清楚。汉语声调分为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和去声(四声)这四个声调。但是维吾尔学生读错的现象还是很多。比如:一年级下册双语班汉语教材第一课《学说话》中“你们班发新书了么”中的“发fā”常被学生读作“fà”;“我的书包都被装满了”中的“满mǎn”常被学生读作“màn”;“怎样查字典”中的“diǎn”读作“diān”,类似的声调偏误就是四个声调之间的誤用,说明学生对四种声调没有清楚地区分。

2.不能准确变调。汉语每个音节连续发出,音节之间会相互影响,发生相应的变化,但由于维吾尔发音时无音调,更不存在变调现象,所以维吾尔学生不容易掌握汉语变调规律趋向于保持原本的声调发音。

比如,在小学课本中常出现的“一”,在字后跟声调为“一、二、三”声的字时,就因该读为四声,如“一(yì)支铅笔、一(yì)行字、一(yì)本书”,但是维吾尔族学生会按照“一”的原调发音:“一(yī)支铅笔、一(yī)行字、一(yī)本书。

除了“一”字,“不”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常常会碰到的需要变调的汉字。“不”字原本读“bú”,用在第四声字前或轻声字前时保持原本的音调读作第二声,如小学生汉语交流常常要用到的“不(bú)是(shì),不(bú)用(yong)谢(xiè)”,但是在第一、二、三声字前读第四声“bù”如:“不(bù)听(tīng)、不(bù)来(lái)、不(bù)好(hǎo)”。

还有一些小学阶段常用到的叠词也需要变调,如“奶奶、姐姐、宝宝”等这些叠词,在读的时候,通常第二个音节变为轻声,即:奶(nǎi)奶(nai)、姐(jiě)姐(jie)。

汉语变调的规律相对复杂,对于小学阶段的双语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犯错在所难免,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积累。

(二)多音字的理解及用法错误

1.多音字理解困难。多音字不同的读音对应不同的意思,由于一个字不同的读音表达的意思区别较大,少数民族学生往往理解困难。比如双语班一年级下册汉语第六课《还书》中的一句话“我来给你还书,我还想再借一本。”“还”字在“还书”这个词中读作“huán”,在“还想”这个词中,就读作“hái”,读作“huán”时表示“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读作“hái”时则表示“依然、仍然,再”。这些多音词,每种读音都分别对应不同的字义。

2.多音字用法错误。由于多音字不同的讀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使用错误。在小学练习册或者考试中常常出现让学生给多音字组词的题目,对多音字不同读音的字义不理解,必然导致组词造句等用法错误。小学阶段常犯的错误有“行”:“银行háng”“行xíng走”;“好”:“好hǎo人”、“爱好hào”;“背”:“背bèi书”、“背bēi包”等。

汉语多音字数量很多,对于学习汉语初级阶段的少数民族小学生来说,还无法完全理解多音字不同的读音及字义。小学阶段要逐步积累、反复记忆。

(三)汉字书写偏误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汉语学习者除了要培养汉语听、说能力,还必须培养汉字书写能力。学生在学习汉字书写时不免发生各类错误,这里简要分析汉字书写偏误中的错别字。

1.错字。错字是指将某个字写错,这个错字既不为人知,也无任何意义,完全是写字的人自己编造出来的。

小学生常写错的汉字有“纸”常常会在“氏”下面多加一个点;“具”常会把上部里面的三横写成两横或者四横;“德”经常会忽略掉“心”上面的一横;“寻”上部的“彐”最下面一笔学生常误写向右出头。

2.别字。别字是指写出的字与正确的字音同或音近,但意思却不同。

小学阶段的学生常常会由于两个字字形十分相似而混淆,比如“酒”和“洒”两个字之间就相差了一个横,在书写时可能会遗漏或者多加;“已”和“己”这两个字也十分的相像,学生常常误写成“己经”、“自已”;“土”和“士”之间的区别就在两个横的长短上面,学生会由于粗心写错或者以为这两个字是一个字;“廷”和“延”的相似度也较高,学生常常错用。

除了由于字形相似写错外,由于字音相似而写错的现象也很普遍:比如把“我的书包是圆形的”写作“园形”,“你在哪个学校上学?”写成“那个”,“民汉合校”写成“名汉”,“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写成“令后”,“你报名了么?”写成“抱名”等,由于小学汉语学习中就会接触到很多读音相同的漢字,学生不能完全区别开来,就会导致书写别字。

(四)常见的语法错误

1.语序颠倒。语序颠倒通常表现为句子中某个或某几个成分的位置颠倒,汉语语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由于汉语语序与维吾尔语语序有较大的差距,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时语序颠倒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例如:杯子里的水没有漫出来,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一定(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踢足球我最喜欢(我最喜欢踢足球);收下来的葡萄运到城市去有的(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语序颠倒对于学习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是最常见的语法错误,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

2.量词的误用。汉语中的量词非常丰富,对于少数民族而言,掌握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少数民族学生在使用量词时常出现的量词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对词的误用:

“条”与“根”,如:“一条金鱼”常被误写为“一根金鱼”,“一根绳子”会被误写为“一条绳子”。

“支”与“只”,在汉语中“支”通常用来形容没有生命的物体,而“只”通常用于形容动物。如:“我有一只兔子”,“他有一支钢笔”误用这一对量词,表达为:“我有一支兔子”,“他有一只钢笔”。

有时少数民族学生会遗漏量词。如在表达“我有三本书”,“他们家有一头牛”时常会忽略量词而表达为“我有三书”,“他们家有一牛”。

由于维语里的量词量不发达,导致少数民族学生使用量词常乱用或忽略。

二、错误原因

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明确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常犯的错误后,对其犯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利于寻求提高汉语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现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常犯错误的原因归为以下几点。

(一)受本民族语言影响

进入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已基本完成了其母语口语的学习。部分学生除了获得了母语的口语能力,还获得了一定的书面语文知识。虽然只是刚开始的阶段,但是对学生往后的学习的影响力是相当持久的。由于学生的母语在头脑中己固化,对新的语言学习内容产生影响,在此情况下,会不自觉或下意识地将母语的某些规则运用到汉语中。

(二)受学校或家庭不当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从孩子出生起就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学习汉语的学生家长没有接受过汉语教育,只会简单的用汉语进行交流,父母的汉语表达方式会直接的对孩子的汉语产生影响。

目前,新疆大多数地区已经普及了双语教学,但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特殊的语言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教师在课堂中较多的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民族语进行教学,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语言和思维习惯。还有些年纪较大的教师由于自己的汉语水平相对低下,自身汉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存在较多的问题,这就会使学生在早期学习过程受到错误的汉语语法、语音的影响。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疏忽,对于语调语法这些细致的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就对汉语学习感到不适应,稍有困难跟不上学习进度、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学生自身对学汉语兴趣不足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对汉语的学习没有兴趣或者受到身边大环境的影响对汉语没有求知的欲望。这也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南北疆一些偏远的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汉语,认为汉语学不学无所谓,还有人会对外来语言有一定的敌意和偏见,这样就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学生学习汉语动机不足导致汉语学习效果不佳。

三、解决办法

(一)克服本民族语言影响

针对少数民族自身语言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对维吾尔族的学生而言,正确使用声调是个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针对声调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变调规律。

对于多音字这类的问题,总结读音和字义的这一对应关系让学生首先识记规律,理解各个字音对应的不同意义,在每节课过后,留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做练习,并不定时的抽问学生,加强巩固,尤其关注班上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牢牢掌握。

对于学生常常犯的语序颠倒、量词误用等语法错误,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记录给予纠正,在语文或者汉语课上牵涉到量词等知识点时要注意强调,并让学生记笔记加深印象。在语序问题上,首先对比讲解母语与汉语的语序区别,让学生意识到汉语语序的独特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争取尽早的克服本民族语言对汉语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

(二)正确的教育

提高少数民族的汉语言教学水平,其中包括加强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能力以及培养熟悉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教师。少数民族教师尤其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汉语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使用不正确的汉语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汉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给少数民族班级上课的汉语教师应适当的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理解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言的区别,设身处地的理解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困难,并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克服问题。学校的教师们共同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

同时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孩子有正确的引导,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汉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

(三)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汉语课时可以借助汉语小短片辅助教学,对于稍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多设立互动环节,每节课结束后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对话或者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游戏,进行趣味教学,使少数民族学生在认同汉语的重要性的同时对汉语课产生充分的兴趣,愿意学习并力求把汉语学好。家长和教师要对学生汉语学习提一定的要求并给予希望与鼓励,共同帮助学生克服汉语学习中的问题,达到良好的汉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热西旦·吾布力.浅谈提高少数民族汉语语言水平的重要性[J].商情,2009.

[2]刘岩,李玲,倪娜,范丽君,陈华琴.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声调偏误的实验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6.

[3]付晓荟.浅淡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因素[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4(2).

[4]阿依努尔·康巴尔.浅谈少数民族学生学汉语时常犯错误的原因[J].课程教育研究,2012.

[5]解婧,李万君,李磊.新疆少数民族学员汉语语音学习中的问题与分析[J].新校园:上旬刊,2015.

[6]李飞.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把”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

猜你喜欢

汉语学习少数民族错误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错误中成长
少数民族的服装
渤海大学留学生汉语综合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能力
少数民族汉语学习焦虑问题及对策
“怒”与“努”
“浮”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