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规律
2017-08-13杨千里
杨千里
[摘要]高校国防教育是国防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本是高校教育理论研究的应有之义,然而实际上其却一直是一个未被重视的重大理论问题,迄今对其也没有统一科学的表述。高校国防教育与国防建设、高等教育又紧密相关,只有将高校国防教育置于国防建设与高等教育两大视域中,才能科学认识和把握其基本规律。
[关键词]国防教育;国防;高等教育;基本规律
[中图分类号] G41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9-0044-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9009
近些年來,有关高校国防教育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研究还未完全形成体系,研究深度也不够,尤其是有关本质性、规律性的研究成果很少。新形势下,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国防教育,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全民的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和国土意识,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长城。要切实提高国防教育的有效性,就有必要反思其本质和基本规律,这也是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本質和基本问题
要厘清高校国防教育的规律,应该先从准确把握高校国防教育的本质和弄清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基本问题开始。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本质
有国家就有国防,有国防就有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国家为使公民积极支持国防建设、自觉履行国防义务而进行的各种教育的总和 。虽然在我国以各种形式呈现的国防教育古已有之,但一直并未进入规范化的发展轨道。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我国高校才普遍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并最终成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国防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高校国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本质是事物诸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与必然性、规律性同等程度的范畴。高校国防教育的诸要素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条件等,其根本要素是教育目的与教育对象。因此,高校国防教育的本质应该从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联系中去寻找。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观念、树立国防责任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防建设服务,教育对象是大学生。从这个角度分析,高校国防教育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了国防建设需要而对大学生进行的一种公共教育”。
同时,如果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国防教育,它不仅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应该是国民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很显然,作为全民国防教育最重要组成部门的高校国防教育,它既属于一种国防行为,也属于一种教育行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同时从属并服从于国防与高等教育。因此,只有把高校国防教育置于国防与高等教育这两个大环境下,我们才能对其获得较深刻的认识,才能认识其本质属性。在国防与高等教育视域下,高校国防教育有两大本质特征:首先,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既要与国家国防的目的完全一致,也要与高等教育的目的完全相符;其次,高校国防教育是国防职能的精神手段,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各种有效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国防是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利益,从而使学生树立自觉承担保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成为一个具有强烈爱国意识与国家安全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同时,国防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吃苦耐劳精神、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高校国防教育的本质是国家为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行为能力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而实施的教育,是国防建设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问题
长期以来,关于什么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问题,一直是一个未被重视的重大理论问题。因此,在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过程中,这一问题经常会被误解或混淆。由于对这一问题的理论探讨严重滞后,这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国防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也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科学性与实践的有效性。
对于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问题,一般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解析,即实践与理论。因此,通常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高校国防教育发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基本问题;另一种是高校国防教育理论体系方面的基本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层面的高校国防教育基本问题实际上也蕴涵了高校国防教育发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基本问题。因此,一般在研究中谈到高校国防教育基本问题时,应该就是上升到理论高度的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问题。
事物的基本问题都涉及事物的本质或本原问题,而本质或本原问题一般又要追溯到起源问题。因此,国防教育的基本问题应来源于国防教育本身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了更好地揭示出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问题,我们将从国防教育的起源问题开始探究。
在中国,“国防军事教育”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时期。据记载,在商代,为了应对逐渐增多的诸侯间战争,统治者日益重视军事训练,除了加强正规军队训练外,还通过学校对各级贵族子弟进行军事教育。这应该就是我国国防教育之发轫了。从西周开始,官学中的“大学”,以“六艺”为其标准课程,学生需要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基本才能,其中的“射”“御”即可视为古代的军训,教师一般直接由军官担任。这应该是学校国防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的萌芽。此后,我国古代历朝都有在官方与私办教育机构等通过不同途径以培养国防行为能力、国防意识、国家认同、国家观念等内容为主的国防教育。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国防教育先后历经了清朝末期的军事教育体制现代化改革、民国时期的国民教育、军事教育以及抗日根据地的国防教育等,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国防教育才逐渐迈入法制化的轨道[3]。1985年,普通高校进行军训试点,开始将军事课纳入高校的一门必修课,高校国防教育逐步进入普及阶段,现在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纵览我国国防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学校国防教育一直服务于国家国防建设,也是学校一种重要的育人途径与方式。因此,学校国防教育的基本问题其实就是国防建设、学校育人与国防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学校国防教育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学校国防教育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方面国防建设与学校育人对学校国防教育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国防教育对国防建设与学校育人具有反作用。国防建设的成功推进、学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都与学校国防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二、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通过对高校国防教育本质的分析与其基本问题的探究可知,高校国防教育在国防建设与高等教育实践中孕育、创生和发展,其当然要适应国防与高等教育的状况。因此,我们认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规律是由如下子规律形成的集合体:高校国防教育必须符合现代国防建设内在需要、高校国防教育要顺应高等教育内在发展规律、高校国防教育要与大学生心理接受能力相适应。
(一)要符合现代国防建设的内在需要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和保障,是国家根本利益的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国防建设是为加强国防力量、保卫国家安全而实施的各项建设的统称,是一个包括国防教育等在内的系统工程。现代国防又叫做大国防、社会国防、全民国防,因此现代国防建设,不仅是军队的任务,更是全社会的任务,属于国家建设。高校国防教育无疑属于国防建设的一部分,是解决高素质兵员等国防建设基本问题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国防建设的内在需求。
首先,国防教育的目的与国防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高校国防教育的有效开展,能为现代国防建设培养一批能文能武、适应未来军事高技术发展需要的后备力量。抓好高校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既是新世纪培养人才的根本需要,也是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依然延续着“保卫国家独立、保障人民在和平环境下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争取持久和平的国际环境”的战略目标,继续发扬着中华民族不惧外来入侵、敢于维护国家利益、勇于反对世界霸权的革命英雄气概和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其次,加强国防教育、建设强大国防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和平环境下,没有外地入侵,没有战争硝烟,没有生死威胁,这时候的国防教育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然走在和平崛起的大道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可是当前世界仍然不太平,矛盾斗争仍然存在,战争的根源并未消除,战争危险依然存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仍不容乐观,这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而大学生是未来国防预备役中的骨干力量,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就是对未来国防后备力量的储备。未来的战争是高科技战争,它亟需大批的具有专业素质和一定军事知识的军人来适应未来战争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5]。但是,我国目前大学生都生长于和平年代,过着安逸的生活,国防观念普遍淡薄,缺乏憂患意识,没有尚武精神,很多大学生连基本的国防常识都不了解,他们不太关注全球战略格局、不太了解国发安全形势和国防政策,这对大学生国防力量储备影响甚大。因此,和平年代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国防责任感刻不容缓,这既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奠基工程,也是现代国防建设的内在需求。
再次,国防教育属于国防行为,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不只是物质力量的堆积,而是物质与技术、信念、精神、意志等方面的有機结合,这种结合才是强大国防的基础。要形成这些强大国防基础,就必须长期坚持全民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强大的精神支柱,一个国家的国防教育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其国防力量的强弱;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自觉而强烈的国防意识,才能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加强高校国防教育,也应该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国防建设的内在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要顺应高等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
新时期以来,我国学校国防教育逐渐有了一定转向,兵役不再是唯一目的,开始突出学校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要求学校国防教育为我国全民国防教育夯实基础。2001 年的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已经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要求学校国防教育, 学校国防教育也已经定位于围绕服务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上[6]。
高校国防教育是国防职能的精神手段之一,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每位公民而言,爱国具有天然的正当性,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最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高校通过对大学生开展各种有效的国防教育活动,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关心支持国防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之一,是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利益,也是每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国家观念、具备国防责任感,成为一代具有强烈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同时,当前的国防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集体主义观念、组织纪律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作为国防建设和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责任意识与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一种全民教育,也是高校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而实施的素质教育。潘懋元先生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人的活动必须按照培养人的规律也就是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来进行[7]。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只能遵循高等教育内部规律,具体而言,就是国防教育必须有助于大学生德、智、体等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需要,才能更好地为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国防发展服务。以德育为例,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质,其中包括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国防意识,激发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培养学生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军尚武精神、自尊自强精神、革命英雄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等,这些国防素质的培养和学校培养学生“四有”、“三热爱”“两精神”的德育目标是相一致的。因此,学校国防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是可以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防素质,又能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三)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国防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高校国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甚至专业文化素质等均有重要作用。
首先,高校国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爱国是每位公民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每位公民的道德责任。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可见,爱国主义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新形势下爱国主义已经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是团结群众、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是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民族素质的重要价值载体。当前,民族凝聚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而爱国主义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应该大力加强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对民族和国家之生存和发展所作出奉献的责任感。大学生只有从内心真正认同这种责任感,并愿意付诸行动,才算真正具备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境界。
其次,高校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简称军训,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军训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教学部分,其目的是通过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忱,增强国防观念,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勇敢坚毅和刻苦耐劳的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和组织纪律性,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当前大学生们绝大多数生活经历平坦顺利,生活环境安逸舒适,这使他们多少存在着娇骄之气,吃苦耐劳精神不够,身体素质偏差,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队列训练、战术训练、野营拉练等军事技能训练,有助于他们提高身体素质、磨炼意志品质以及培养组织纪律性。同时,实践证明,高校国防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例如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一段较长时间、艰苦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既能增强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又可以能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优秀心理品质。另外,高校国防教育,还能以“潤物细无声”的方式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康人格。大学生只有具备优秀心理品质、健康人格,才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与高强度的工作。
再者,高校开展有效的国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拓宽知识面,开拓視野,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国防教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军事学、政治学、教育学、历史学、工程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内容,具有却很强的综合性与开阔性。如高校国防军事理论教育内容包括了国防基本理论与历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形势、军事高科技、信息化战争、国防法规、国防工程、国防动员等知识,这对大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培养国际视野等大有裨益,因此在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发展方面,国防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时高校国防教育也能培养大学生的自强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刻苦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紧迫感,也可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求学报国的责任感,对自己的专业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科学把握高校国防教育基本规律
研究高校国防教育基本规律的目的在于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国防教育,使高校国防教育更好地为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服务,全面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与新形势下国家安全战略相适应
新世纪以来,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迅速上升,这改变着人们既有的对国家安全、国防安全的认知模式。2011年,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白皮书《中国的和平发展》,其中对人类共同的、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归纳,主要包括:恐怖主义、公共卫生安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网络安全、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严重自然灾害、能源资源安全以及粮食安全等,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的主要安全威胁。白皮书同时指出:“由种种原因导致的局部战争和冲突依然存在,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8]可见,我们的和平发展还处在一个比较脆弱的状态,还需要我们强力维护与捍卫。2014 年 4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安委第一次会议上曾明确指出: “中国国家安全内涵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9]在这种新形势下,新型的“综合安全观”和“大国防观”日益受到重视,其既考虑到了传统的政治、军事领域,又考虑到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在这种新的安全观视域中,国家的安全防线不再只是那种明确的防线与有形的敌人,还包括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威胁。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筑起精神文化上的“长城”已成为教育改革上一项很重要的内容[10]。也正是基于此种认识,从2002 年起,我国历次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在课程目标的提法上已经发生变化,用“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代替了以往“通过军事训练”的提法,并且将“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并列提出,这与以往的大纲有明显的不同。新大纲的调整变化反映了新时期国防安全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也很好地适应了国防观念的转型和进步,并从国家安全的层面认识到国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服务。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必须认清国防安全新形势,主动适应国家安全战略,充分发挥好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国家安全和发展重要基础工程的作用。但是,当前普通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定位不准确、内容传统单一、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对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等领会不透彻,对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尤其是非传统安全领域关注不够,因而不能从维护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出发来开展国防教育,这样就无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例如,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网络安全是当前国家安全与国防安全的一个重大领域,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更是非常明显。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为25%;网民学历结构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为206%[11]。很显然,大学生是我国网民中的主力之一,而且是对网络依赖性较高的群体。互联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发挥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不仅给学生自身带来了诸如网络成瘾、网络使用失德以及网络犯罪等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着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也对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国家安全与国防安全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网络安全不仅涉及物理和技术安全,更涉及意识形态安全和信息安全。现实中,境内外敌对势力以网络为武器对中国大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已成为其主要方式之一[12]。因此,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既要在国防教育课中从国家安全体制、周边安全环境、国际战略格局和大国关系等方面阐释新时期国防安全的崭新内涵,提升学生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大国防观”,更应与新形势下国家安全战略相适应,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和人才培养的力度上重视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更新国家安全教育理念和模式、完善高校国防安全教育内容知识体系,筑牢国防安全基石。
(二)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需求相适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强国先强教,立国先立人。要实现中国梦,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是必然的战略选择。中国梦对新时期的人才标准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的人才应该具有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报效祖国的热血豪情、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人才强国战略既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前进的动力。尤其在育人方面,高校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避免片面强调专业化,应强化“四个服务”意识,培养出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国防教育无疑要顺应高校的育人趋势,主动与人才强国战略相适应。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培育与强化“四个服务”意识的重要载体。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高校国防教育要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专业知识、身心健康等各个方面素质的提升。新形势下,评判人才素质的高与低,不能单纯地从表面上看,而更应看中内在。内在的素质指标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在当今社会,是否具备爱国精神,是衡量人才基本素质的核心价值标准之一。余爱水将军认为,爱国是天然的、与生俱来的,是祖国的天地、自然和我们的祖先赋予世代子民的神圣职责和精神魂魄[13]。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谓立德,首先要立的是政治品德,而社会主义政治品德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国。因此,立德树人,爱国为先。换言之,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具备爱国之心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才能更加主动积极地为国家的强盛做出更多贡献。
高校国防教育属于一种素质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与身心素质的提高,更能充分体现在以爱国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育中。可以毫不避讳地说,高校国防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阶级性的素质教育。高校通过国防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学到军事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认识到国防与国家存亡、民族荣辱兴衰的密切关系,充分认识国防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能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激发爱国、爱军、爱民的情感,让爱国成为大学生的神圣职责和精神魂魄,树立强烈的為国、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我们只有培养出了这样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我们才能真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我们才能和平强国、和平崛起,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与当代大学生的接受心理相适应
教育学与心理学密不可分,教育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影响的过程[14]。在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之一是,教师尽管付出了大量劳动,但没有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这实质上就是教育契合出了问题, 即从大学生作为国防教育接受主体的角度看,国防教育过程未能契合其接受心理。因此要科学、有效地开展高校国防教育,就必须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符合大学生接受心理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
当代青年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是:思想活跃,学习热情高,求知欲强,理解能力强,年轻单纯,有较强的使命感,有较强的批判意识,但情绪容易波动,思想易于偏激,感情易冲动等,总之他们正处于一个迈向成熟却还未成熟的年龄阶段。我们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就要注意充分利用大学生国防教育接受心理的积极因素,并克服其消极因素,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例如,我们在进行军事理论教学时,就应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探求并不满足于知其然,而有知其所以然的求知心理,对军事知识了解甚少但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一些军事情节厌其粗而愿闻其详。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时不能仅靠干巴巴地说教讲解、粗略地援引实例、泛泛地罗列数据等乏味的方式与手段,而是紧扣主题,精选一些蕴含思想、信息量大的情节,细节表述时适当体现军事领域的神秘性与神圣性,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和求知的欲望,又能使学生在嚼之有味、引人入胜的教育氛围中积极思考、拨动思想情感的琴弦,自然而信服地理解一种观点或明白一个道理。同时,鉴于大学生有热情,有使命感,但容易冲动和偏激的心理特点,军事理论教学要有一定的引导性和激励性,在教学中要对大学生的爱国激情和世界观加以正确引导,积极培养他们的国家荣誉观念、激发他们的国防责任感,使其身心得以健康成长[15]。例如高校军事理论课中有关“中国国防”“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等章节中有关我国主权与领土、领海争端问题等内容,涉及到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一些“热点”和敏感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容易产生偏激认知,感情色彩浓,缺乏客观与理性认识,这时教师应结合历史与现实,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明白中央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针,引導他们从服从国家根本利益、维护和平发展大局的角度去客观、理性、辩证地思考这些问题,并自觉地去支持我们的强国梦、强军梦。
总之,军事理论课教师在授课中要把握好大学生军事知识少和求知欲强、心理年龄的不成熟和迈向成熟、军事课程法定性和非专业性等矛盾,既严格遵循军事教育规律和原则,又要兼顾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实提高国防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国防后备力量和优秀的21世纪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苑士军.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13.
[2]吴温暖.国防教育学科基本定义探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07-108.
[3]何锋.中国国防教育史纲[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8.
[4]苑士军.国防建设论纲[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1.
[5]马志刚.高校国防教育在国防建设中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學报,1994(2):6-8.
[6]郑顺利.建国以来我国国防教育转型的动因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7]潘懋元. 教育基本规律及其在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运用[J].上海高教研究,1997(2):1-2.
[8]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06/c_121982103. htm,2011-9.
[9]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 16(1).
[10]徐宇春.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对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6):120-123.
[1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7-01/22/c_1120352022.htm,2017-1.
[12]张俊.强化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116-118.
[13]余爱水.爱国是天赋民魂[EB/OL].http://www.71.cn/2016/1102/918907.shtml,2016-11.
[14]肖勇. 结合心理特点,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 [J].网络财富,2010(9):12-13.
[15]陶劲松. 国防教育战略学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6.
The Basic Laws of University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YANG Qianli
(Institute of Defense Education, Jishou University, Hunan 416000, China
)
Abstract: National Defenc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basic project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an integral part of university quality education. Grasping the law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the research of higher education theory, but it is a major theoretical problem which has not been paid attention to so far.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follow the basic rule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but the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it, 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university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we can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basic laws of science.
Key words: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national defense; higher education; basic laws
(責任编辑: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