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公信用评级原理解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8-12于鑫李敏
于鑫 李敏
摘要:近期国家对企业进行深层次改革,这同时对我国债券市场的评级产生影响,我国民族信用评级原理一大公评价原理,充分考虑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及企业财务体制特点,其评价要点与“供给侧改革”内容不谋而合,为此本文以大公信用评级原理内容为基点,从大公信用评级原理的偿债环境、财富创造力、偿债来源及能力方面分别对供给侧结构改革进行剖析。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大公信用评级原理;剖析
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
近期,“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两次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称,“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而中财办主任刘鹤、副主任杨伟民,以及国家部委领导人也均在不同场合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两会政府报告,李克强总理再次把“供给侧改革”作为报告的核心关键词。
企业是社会经济运行的主体,随着信用社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信用的良性评价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但目前企业发展过程中,从金融领域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电力、通信、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准入门槛依然较高;同时近年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几大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80%,产业的利潤下降幅度最大,产能过剩很严重。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了70%-80%,此类行业近年违约风险不断频发。因此供给侧要通过产业的调整,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生产率,来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报告中指出供给侧改革主要关注重点:三大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的重大调整。针对此,以大公信用评级原理内容为基点,从大公信用评级原理的偿债环境、财富创造力、偿债来源及能力方面分别对供给侧结构改革进行剖析。
二、大公信用评级原理
信用评级是人类认识信用世界的一种思想方法,是在评级理论指导下通过揭示债务人偿债风险进行社会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实践。因此,评级理论决定着评级方法正确与否,评级方法则攸关以评级为媒介建立起来的社会信用体系安全。国内债券信用评级依然以发行主体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为主,在学习借鉴外国经验时,基本属于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人家的做法,而实际上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和财务体制制度与国外差异较大。鉴于此,国内主流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其二十年的评级实践和研究成果基础上开辟了当代评级前沿理论和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大公有能力成为人类评级历史新开局的理论和思想设计者。其前提就是充分尊重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及企业财务体制,构建的逻辑是,把债务人财富创造能力作为偿债来源的根本和基石,通过对其主客观影响因素研究预测盈利能力;把偿债来源进行分类和预测排序,确定每种可用偿债来源与财富创造能力的风险偏离度;依据偏离度结构化的可用偿债来源总额界定总债务偿还能力、存量债务偿还能力、新增债务偿还能力;运用相关数据对偏离度进行组合风险调整,区分可用偿债来源安全度,据此对三个偿债能力进行安全等级划分并确定信用级别;建立风险要素变迁对比数据库,为验证和调整信用级别提供依据;进行风险多样化模型测试,展望信用风险前景。闭
三、用大公信用评级原理对供给侧结构改革进行剖析
1.从偿债环境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公信用评级原理指出偿债环境是指影响债务人偿还能力不可抗力的宏观制度环境,包括国家政治法律环境及信用相关的信用环境。从中国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可谓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恰恰是从国家层面进行宏观行政体制改革,一方面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另一方面改革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也就是改革公共政策的产生、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方式,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来规范政府的权力。具体改革内容包括加强反腐、打破垄断、放松管制、加强政策鼓励,如在“两众两创,提升创新转化”、融资体制改革。国务院及各部委也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措施,为创业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资金支持,譬如私募股权。
因此,任何经济环境的变革都与上层建筑的国家宏观制度环境息息相关,大公信用评级原理把宏观制度环境作为评级思想的首要背景要素,体现了其评判标准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2.从财富创造力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公信用评级原理指出财富创造能力包括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本次改革中,国企将是去产能的主要承担者。然而,从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来看,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各类企业中,国有企业以最高的资产负债率、最低的资产周转率、最低的主营收入利润率实现了收入、利润的最大幅下滑。表明目前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最为堪忧,产能过乘0最为严重,未来也将是产能去化的主要承担者。但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将有可能造成大批国企员工下岗,因而发展服务业吸纳就业也将是必然的选择。这就体现了经济结构按层次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推进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调整产品结构包括生产性消费品结构和生活性消费品结构;推进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作为中坚力量的国企,进行合并重组提升竞争力,为经济增长提供长期动力。加强调动需求侧,进而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进而体现企业盈利效果。
大公信用评级原理中关于企业财富创造力的内容恰好诠释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并进一步延伸出潜在需求、潜在竞争对手、潜在产业战略发展等深层内容,体现了大公信用评级原理的前瞻性。
3.从偿债来源及能力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
大公信用评级原理指出偿债来源具有多样性,每一种偿债来源所能支撑的负债规模都是有限的,决定这种风险程度的是偿债来源与财富创造能力偏离度。偏离度是指每一种偿债来源与财富创造能力的距离,所体现的是偿债来源对债务安全的保障程度。偿债能力的主要分析要素包括总债务偿还能力、存量债务偿还能力、新增债务偿还能力。
本次政府报告中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就是针对国企中的“僵尸企业”进行集中整改,以解决国企偿债来源及债务空间问题。“僵尸企业”是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那些恢复生机无望,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僵尸企业”的特点是债务问题长期依赖“输血”,处于“僵而不死”的状态。由于僵尸企业可能带来大量工人失业并产生不良贷款,政府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以及对国企的过度干预、保护,导致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被错配,国企占用了“廉价”的信贷资金,通过周而复始地拆新换旧进行“输血”。
随着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很多行业的产能过剩开始加剧。除钢铁、水泥、电解铝、石化、平板玻璃、船舶等传统行业外,光伏设备、风电设备、LED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僵尸企业”的数量开始增加。“僵尸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安全的重大威胁。为此报告中明确提出,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分类处置,积极地推动兼并重组一批、强化管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并于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对我国目前占经济主体的国企来说,偿债来源已成为国家财政的负担,鉴于地方政府經济利益保护目的,又使得缺乏对此类国企整改的动力。大公信用评级原理遵循市场经济客观发展规律,提出注重企业偿债来源及能力,用动态经济发展观指出了经济发展中各类经济体的债务增长空间及偏离度问题,也与政府报告中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途径不谋而合,为指导市场经济中各类经济体提供可贵的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无国界性。
随着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创业创新拓展出了巨大市场空间,国家鼓励发展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25”、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经常加快推进下,正在为社会信用的发展带来新机遇,社会信用建体系的健全和发展,不仅仅体现于经济健康的有序发展,也表现为社会资金对各类企业扶持的公平性,改善“供需错位”、普惠金融、“三农”、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的薄弱领域,借助日益完善且被社会主流认可的信用体系得到充分发展。通过2016年政府报告及对比中外经济发展经验,再次体现大公信用评级原理评判企业发展的客观性、前瞻性和无国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