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机制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7-08-12苏光伟张震丁谊
苏光伟 张震 丁谊
摘要:反馈能够强化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认知,提高学习过程的兴趣度。针对高校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高的问题,分析了反馈机制的特点,将反馈深入融合到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反馈机制在高校课堂中的应用思路。
关键词:高校教学反馈
引言
近年来,教学改革成为各大高校的发展重点,新的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的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在全国高校中推广使用。从其他领域中借鉴的优秀成果,被运用到教学领域,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馈机制是系统论中的重要概念,本文研究思路以系统工程为指导,把高校课堂教学过程拟合为系统工程,把经典的单向输送、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的多向互动模式。系统的特点之是具有反馈机制,大学课堂中广泛、及时地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课程设计、授课引导、互动讨论和作业反馈等方面出发,建立良性循环的反馈调节机制,保证课堂授课效果,为高校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一、现阶段高校课堂教育现状
(一)教师方面
目前,各大高校为通过标准化验收,不断摒弃落后的教育理念,尝试新的教育模式,教师授课方式规范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有些大学片面追求授课过程标准化,忽略学生差异和授课效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接收课堂信息的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节奏,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能得到保证。
(二)学生方面
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中小学灌输式教育的影响,在上课过程中积极性得不到引导,习惯于被动地听课,向教师反馈学习效果的渠道不通畅。高校教学中教师的作业、提问等监督方式相比中学教育要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发挥不够,上课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较少。
二、高校教育缺乏反馈的原因分析
(一)课堂原因
我国高校中,应试教育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部分高校一味追求考试通过率,侧重于知识灌输和考试技能培训,为照顾扩招学生平均能力素质,部分大学课程标准出现降低的趋势,教育内容区分度不够。课堂上设计的提问环节往往被学生认为是不必要的行为,甚至被误解为针对学生的“惩罚”。在课堂评价中,组织讨论环节也经常被学生甚至高校误解为教师不认真备课,“图省事”的行为。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多,教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课程实施过程中,完成授课内容和考试变成重要环节,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关注不够。
(二)作业原因
作业作为一种督促学生学习、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听课、吸收及能力转化有重要的评价作用。高校中,作业范围和形式较中学阶段有显著不同,如果学生对待作业的思维停留在中学阶段,对待作业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忽略作业中的实践要求,那么,作业对于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将会变得不明显。学生数量多,部分学校不再要求教师批改全部作业,只要求批改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作业,教师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传统的思想认为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忽视了作业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桥梁作用,作业的重要功能得不到发挥,导致教学效果的反馈通道在作业、教师和学生之间严重脱节。
(三)授课-作业-实践反馈体系的缺失
高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我国的高校教育模式没有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传输知识、信息反馈和行为修正的系统思维为主导的教育体系,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不能有效耦合,教师关注于课堂授课,对作业设计和批改认识程度还有待提高,出于安全、成本等多方面的原因,对实践课程的热情不够,大学课堂仍以教学为主,后期集中时间组织科研活动,教学和实践脱节,教师只注重“教”而不注意“查”,授课-作业-实践链条中的反馈机制得不到有效落实。
三、反饋机制在高校课堂中的应用
(一)树立正确的学校教育导向
加强对教师的业务能力的专业培养,将反馈机制置于教员课堂评价的首要位置,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引导、反馈和促进为主要手段,摒弃“照本宣科”、“上完课就走”等传统的不良教学理念。转变单一的灌输式授课模式,将讲授知识模式与探索实践相结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授课过程;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类课程,并将实践结果纳入学生的综合考核评价系统中,将授课效果落到实处。
(二)统筹课程课堂设计
要避免教学活动中缺少反馈机制,就应该在课程设计和课堂设计中运用系统思维,充分建立反馈的环节,完善教学活动中的支撑、保障和反馈机制。课程设计时,课程教学小组对教学课时和实验、实践课时合理设计,在课堂授课前,每名教师根据授课班级的特点合理设计反馈环节,在课堂中,教师改变简单提问应答的传统模式,灵活采用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发学生兴趣,及时捕捉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控制授课节奏,实时处理反馈信息。
(三)作业实践反馈体系
高校中,作业形式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作业、主题研讨作业、内容讲述作业和实践大作业等形式,利用作业来检验教学效果,通过加强授课和作业实践之间的信息反馈与调节,形成一个互相促进、协调耦合的具有相应反馈机制的教学-作业过程,进而保证课程标准要求能真正落到实处。
现阶段,大学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要求教学各个环节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系统思维,重点强调反馈机制在促进教学效果提高中的重要作用,能够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提供数据支持。基于反馈机制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会产生新的问题,例如教师负担加重,学生难以适应反馈带来的高标准要求等,作者将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