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关键路径
2017-08-12张义丹王雄韩垚
张义丹 王雄 韩垚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关键路径是进行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时期人才需求变化、国家战略和政策实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要求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而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结构不合理、制度体系亟待改善、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构建“四位一体”的应用型师资队伍;其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基地;其三,以职称改革、薪酬改革为抓手,提高教师转型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四,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 校师资队伍 应用型 转型
为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积极鼓励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国家政策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指明了发展方向,而学校深度转型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转型,加强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应用技术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新时期人才需求倒逼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当前一般技能型劳动力相对过剩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形成错位,急切需要高等院校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人才需求的变化,对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2.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实施要求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新时期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各级教育部门发布的一系列关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的政策文件都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转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构建支高水平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才能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3.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要求师资队伍转型
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是由应用技术大学的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种与普通大学并行、以专业教育为主导、面向工作生活的教育类型,肩负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服务就业和区域发展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应用技术了大学能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核心在教师,教师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命线,要求教师既要有胜任专业理论教学的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指导专业实践的能力。学校深度转型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转型,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将直接影响到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1)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缺乏
大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属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历史较短,总体实力薄弱。师资队伍总体实力不够强,优秀领军人才、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总体数量和梯队建设不足,缺乏引领行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现有高层次人才隊伍对行业的引领性不强,对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够,公认的高水平、优秀的科研创新团队数量少。
(2)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受传统研究型高校的影响,大多数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技能”的情况,理论型专业教师较多,具有行业背景教师少,教师学科专业结构、专业实践、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改善。“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只注重教师形式上的“双证”,而忽视教师的“双能力”。受高校岗位管理体制限制,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不完善,同时企业兼职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不能将教学与实践进行很好的转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浸入度不够,限制了其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当前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对接产业能力不足,不利于推动产教融合进程,跟不上向应用型高校转型阶段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3)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较低
当前经济全球化使人力资源在全世界范围流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要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就要求不断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师资队伍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本质是建设具有跨文化教育背景的多国化、多民族化的教师队伍。目前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工作和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偏少,双语教学能力低,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2.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体系亟待改善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容易受传统研究型高校的影响,盲目跟风,注重引进人才的高职称高学历,忽视教师的实践能力,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地方本科院校对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师资培训时重视教师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忽视实践能力的培训,教师缺乏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实践能力,影响到地方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和沟通。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条件也依然着重于考察岗位工作量和科研成果,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实践能力和行业工作经历,忽视了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和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对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了错误的导向作用,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地方本科院校要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必然需要学校的经费投入作为保障。
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将资金集中于校区建设、实验设备采购等硬件环境建设上,相应的必然削减了用于支持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学校得到的教育经费本身就不充足,难以承受教师引进与培养的高昂费用。虽然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师的培养、进修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方法途径,但是由于每次参与培训的老师名额有限,周期短,效果不是很明显。
三、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一)构建“四位一体”的应用型师资队伍
(1)优化发展环境,引进培养领军人才
始终坚持高层次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根据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引进工程,重点引进行业类领军人才,相关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应用型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等。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为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和个性化服务,在经费支持、团队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制度保障,使其充分发挥其在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创新中的领军作用。
(2)加大培养力度,大力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地方本科院校要建成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构建多元化应用型教师队伍,要按照引进、培养和聘请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既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能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双师双能”专业教师为重点,重视教师综合职业素养、工作学习经历,积极与企业合作,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标准,提高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和考核办法,增强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派遣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访学、进修;完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选派教师到企业接受技能培训、顶岗实践、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保证专业教师每五年都能赴行业进行轮训,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3)以“外语+”为抓手,多渠道推进教师队伍国际化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必须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加强“双语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应将“外语+”纳入师资力量培养的中心位置,为专任教师开展各类语言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外语能力;大力引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并面向海外公开招聘教授、副教授,聘请外籍专家担任全职或兼职教师,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领军人物;与国外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积极争取各类教师出国(境)研修项目,鼓励、支持教师利用校际交流赴海外研修,选派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境)外学习深造,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4)突破用人壁垒,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突破人才使用壁垒,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实行柔性引进,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通过引进专家、学术带头人作为特聘院长、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担任学科建设、专业规划、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教师。大力聘请知名科学家、优秀企业家、风险投资人、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的专兼职教师,参与实验实训课程、综合训练、毕业实习及论文项目指导等工作,全面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探索“职业导师制”,辅导与引领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自身成长。积极引进海内外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作为外聘教师,建立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之间的结对指导制度和兼职教师上岗培训制度。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建設“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基地
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是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推进深化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的办学体制改革,引导教师深入行业,提升为产业服务的能力,同时引导教师关注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支持教师参与实务部门、企业急需的应用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加快成果转化,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利益驱动机制,找到双方利益的结合点,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地方本科院校可依托大中型企业建立各专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基地,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通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打造一批在行业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基地,为“双师双能型”教师提供培训和认证。有利于学校全面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有利于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三链”融合发展。
(三)以职称改革、薪酬改革为抓手,提高教师转型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开展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薪酬激励等制度改革,以职称改革、薪酬改革为重点,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为教师转型发展提供助力。教师聘用不仅注重理论基础,还要掌握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参与培训,进企业见习或实习,参与其他素拓活动等形式取得一定的技能证书。要改变原有职称评定标准,对教师的评价要由过去关注基础研究成果,转到关注应用研究成果上来,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应用和社会服务指标纳入职称晋升中去。要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和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相联系、以能力和绩效为标准、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四)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是保证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保证和物质基础。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用两种形式,一是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二是来源于学校的自筹资金,包括企业赞助、个人捐助等渠道。地方本科院校一方面要争取获得各级政府财政项目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利用其办学优势和特色,多和企业合作,寻求企业的资助,以及发起一些众筹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加大教师引进和培训的力度和深度。反过来,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形成办学质量的良好声誉,这更加提高了企业的认可度、满意度和信任,就更有可能获得企业的赞助和个人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