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肌电图分析

2017-08-12赵海军赵晓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19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肌电图

赵海军 赵晓静

[摘要] 目的 观察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进行肌电图分析。 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分别接受脊柱减压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ODI评分、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结果和总有效率,并进行肌电图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ODI评分(20.3±2.2)分,VAS评分(2.3±0.4)分,直腿抬高试验(72.5±2.4)°,总有效率为92.3%;對照组患者ODI评分(42.6±3.1)分,VAS评分(3.8±0.7)分,直腿抬高试验(60.5±1.9)°,总有效率为6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腓总神经NCV、腓总神经DL、胫神经NCV、胫神经DL四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更好,生活自理能力更强,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 脊柱减压;腰椎间盘突出;肌电图;髓核摘除术

[中图分类号] R6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9-002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pinal decompression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to analyze by electromyography. Methods 52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pinal decompress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ODI score, VAS score, straight leg raising test results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compared and the EMG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ODI score was(20.3±2.2)points,(2.3±0.4)points of the VAS score,(72.5±2.4)° of the straight leg raising test,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3%.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DI score was (42.6±3.1)points, the VAS score was(3.8±0.7)points, the straight leg raising test was (60.5±1.9)°,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9.2%,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number of NCV, peroneal nerve DL, tibial nerve NCV and tibial nerve D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Spinal decompress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he patients have a better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stronger self-care ability. The spinal decompression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Spinal decompression;Lumbar disc herniation;Electromyography;Nucleus pulposus removal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等多种原因导致的无菌炎症反应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腰麻和下肢疼痛,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与精神负担[1]。本病多发于40岁壮年,男性患者较多,常规治疗方法有推拿、牵引、封闭、药物、干细胞移植等多种。为了观察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进行肌电图分析,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腰椎间盘突出、膨出导致腰腿痛持续4周以上;②腰椎间盘退变导致持续性疼痛,常规治疗方式无效;③年龄>18周岁;④符合手术指征,无妊娠、腰椎融合、严重骨质疏松和严重周围神经疾病等手术禁忌证[2]。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年龄32~68岁,平均(42.5±15.6)岁;男15例,女11例。对照组26例,年龄35~65岁,平均(43.8±14.7)岁;男14例,女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动态干扰电治疗,SD-21型电疗仪,均衡放置4个圆形吸附电极,-30~300 mmHg吸引压力,0.5~2.0 mA刺激电流,插频0~100 Hz,1次/d,持续5 d[3]。

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超短波、动态干扰电疗,LDT-CD31电疗机电极置于患者腰腹处,调整为温热,15 min/次,1次/d,持续5 d,并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4]。

觀察组患者接受脊柱减压治疗,患者侧卧位,RX9000脊柱减压牵引,在计算机中输入患者病变椎体位置、患者性别、体重、身高等相关参数,首次牵拉力为体质量的50%,视患者承受能力,使用治疗仪设定程序自行调节牵引角度,28.5 min/次,一次12个拉伸循环,5次/周,4周1个疗程[5]。

1.3 观察指标

ODI评分:向患者发放ODI量表,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生活自理能力、行走坐卧、性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6]。

VAS评分:对全部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患者根据自身疼痛严重程度在10 cm线上绘制标记,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7]。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直腿每抬高1°获得1分,0~90分[8]。

总有效率:综合考察患者ODI评分、VAS评分和直腿抬高试验结果,治愈:疼痛消失,直抬腿试验>70°,日常生活正常;有效:保留轻微疼痛症状,直腿抬高试验>60°;无效:疼痛症状无明显缓解,直腿抬高试验<6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ODI评分(20.3±2.2)分,VAS评分(2.3±0.4)分,直腿抬高试验(72.5±2.4)°,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患者ODI评分(42.6±3.1)分,VAS评分(3.8±0.7)分,直腿抬高试验(60.5±1.9)°,总有效率6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肌电图比较

观察组腓总神经NCV、腓总神经DL、胫神经NCV、胫神经DL四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肌电图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比对照组快,远端潜伏周期也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该症状主要和患者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物受压迫、无菌炎症刺激神经根和神经根粘连、黏性水肿有关。现阶段,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治疗以常规保守治疗为主,治疗方法多样,但是大部分保守非手术疗法都存在着见效慢、治疗时间长、病情易复发的不足,而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如果只解除神经根压迫,不关注腰椎的长期稳定性,则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腰椎不稳和症状难以有效缓解的情况,二次手术机率偏高[9]。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基质出现退行性变,粘弹性下降,胶原合成减少,肌质网结构破坏,一些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表达也加速了椎间盘基质细胞凋亡,加快退变过程[10]。椎间盘是人体内最大无血管组织,组织液渗透是最主要的营养来源,椎间盘软骨渗透性逐渐下降,导致椎间营养不足,自身修复作用弱化,椎间盘损伤之后,周围软组织水肿、髓核突出会产生机械性压迫,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代谢产物不能排除,诱发炎症反应,炎性介质的产生和募集加剧了组织损伤。而生理状态下,椎间盘组织分布在无血管空间,不能和机体免疫直接接触,如髓核突出,椎间盘组织成为隐蔽抗原,激活细胞与体液免疫,免疫系统对椎间盘组织的攻击也更加严重[11]。

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超短波、动态干扰电治疗等,普通牵引也在临床上应用多年,治疗效果稳定,但是传统的脊柱全节段牵引不能将牵引力精确定位到某一特定节段,因此作用局限于消除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12]。普通牵引也不能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背部肌肉、软组织的治疗反应,对牵引力度和角度进行灵活调整,治疗不当还可能造成损伤。相比之下,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脊柱减压治疗,利用了计算机程序的精密控制与灵敏反应,模拟太空失重环境,快速消除患者突触神经根压迫,并利用持续负压,提供椎间盘需要营养,快速准确定位突出部位,治疗安全性更高,牵拉系统也更加灵活,可以进行自行调节,松懈神经根粘连[13]。

脊柱减压系统可以预存患者基本信息,包括身高体重、病变关节等,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背部肌肉牵引状态,应用智能闭环反馈机制,精细调整牵引力大小和角度,集中力量在患者病变腰椎关节,通过每秒13次的梯度闭环拉伸减压,保持患者椎周肌肉的松弛状态,为病变椎间隙提供 -150 mmHg的负压,促进椎间盘回纳,接触局部神经根和血管机械压迫,恢复局部血供,为椎间组织提供营养,消除神经根水肿和炎症,增强组织液对椎间盘的营养渗透作用,加快椎间盘自我修复[14]。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病变腰椎间盘形状,治疗过程中,可以模拟太空失重环境,根据患者病情、体质量、身高等因素,对牵引角度与牵引力度进行灵活调整,对患者腰椎间盘进行准确的拉力作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传感器,采集患者相关数据并进行计算机分析处理,对后续治疗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也要注意使用这种治疗方法时要综合考虑患者身体条件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正确作用于腰椎间隙,保证治疗有效性[15]。

肌电图是神经肌肉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生物电位活动图,通过肌电图分析可以了解神经和肌肉功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了远端神经轴浆流动障碍,轴突变形会影响远端神经的潜伏期和传导速度,治疗过程中综合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肌电图检查结果,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神經与肌肉功能的恢复情况,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肌电图各项指标结果也优于对照组,表明脊柱减压腰椎间盘突出效果确切,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综上,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军,张陆,姜岩,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5):66-69.

[2] 高超,陈艳俊.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8):79-81.

[3] 贺旭,马雪峰,刘恺,等.后路经侧前方减压单节段融合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8):79-82.

[4] 牛辉.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肌电图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8):100-101.

[5] 青祖宏,刘明,高巍,等.非手术脊柱减压与普通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对比[J].北京医学,2014, 36(2):148-150.

[6] 于小明,周欢霞,蒋黎明,等.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结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16,51(6):79-81.

[7] 周文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4,29(20):34-36.

[8] 王乃针,卢惠苹,宋林,等.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配合悬吊运动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背痛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4):35-38.

[9] 刘士伟.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1):91-92.

[10] 张敬,黄埔,廖春明,等.脊柱减压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2):137-138.

[11] 王禹,李博,欧阳玉娟,等.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的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14,36(2):157-158.

[12] 李革.70例脊柱减压牵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的可行性分析[J].医学信息,2015,(9):106.

[13] 袁朝勇,黄燕辉,庞伟,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近况[J].当代医学,2014,20(13):13-14.

[14] 陈月明,赵为民,欧阳利云,等.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病例分析[J].北京医学,2014,36(2):151-152.

[15] 张绍祥.我国数字医学新学科的创立与发展[J].世界复合医学,2015,1(1):24-29.

(收稿日期:2017-05-10)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肌电图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普拉提斯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神经肌电图对于足下垂患者的鉴别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社区家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