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2017-08-11赫岩刘艳华石冲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糖尿病肾病

赫岩+刘艳华+石冲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ys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就诊的2型尿病患者112例为观察组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 mg/24 h)37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30~300 mg/24 h)38例和临床蛋白尿组(UAER>300 mg/24 h)37例,另外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PENIA)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 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并且将4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对比分析。 结果 血清Cys C在糖尿病组均有明显升高,并且血清Cys C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增高,对照组的血清Cys C水平与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的血清Cys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蛋白尿组的BUN、Sc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BUN、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在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蛋白尿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r、BUN水平在糖尿病早期无明显变化,Cys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出现明显变化,且Cys C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关联,其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可靠指标,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a)-0183-0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是I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2型糖尿病患者,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多国内外的研究显示,约35%的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糖尿病肾病。根据我国2003年成人糖尿病肾病的统计,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为2.7%,并且近年来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成逐渐升高的趋势。目前世界公认的糖尿病肾病诊断是基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临床诊断标准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即UAER 30~300 mg/24 h。但国内外很多研究提示,20%~3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UAER正常时就已经出现肾功能的损害。因此,临床上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对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存在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采用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来评价肾功能,但这两项指标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血清胱抑素C(Cys C)是广泛存在于体内的一种分泌性蛋白质,很多国内外研究表明Cys C能够反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早期改变,是能够反映肾脏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该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各组的血Cys C水平进行测定,并且与健康对照组血清Cys C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血清胱抑素(Cys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就诊的2型尿病患者112例为观察组患者,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专家委员会颁布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64例,女 48例,年龄 43~74岁,平均(61.6±10.9)岁;病程 1~18年,平均(9.1±4.5)年。按着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 mg/24 h)37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30~300 mg/24 h)38例和临床蛋白尿组(UAER>300 mg/24 h)37例;排除标准: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②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及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③患有高血压未能有效控制的患者;④近3个月内使用过肾毒性药物的患者;⑤临床资料不全患者。另外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23名,女 17名,年龄 26~68岁,平均(47.1±6.5)岁;对照组均排除患糖尿病、肝肾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

清晨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4 mL,2 h内于低温离心机分离血清,测定CysC水平;留取24 h尿液,检测UAER。血清CysC水平检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CysC的参考范围为0.00~1.15 mg/L;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组血清Cys-C、BUN、Scr水平比较,血清Cys C在糖尿病组均有明显升高,并且血清Cys C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增高,对照组的血清Cys C水平与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的血清Cys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蛋白尿组的BUN、Sc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BUN、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在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蛋白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预后较差。因此,如何早期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评价肾功能的损伤程度,对协助患者的早期诊治、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临床上常把BUN、Scr作为检测肾功能的常规项目,但有很多国内外研究显示,在早期的肾小球受损,血中BUN、Scr水平无明显变化,只在肾小球出现严重损害时,血中BUN、Scr水平才会明显增高。且BUN容易受饮食中蛋白的摄入量及机体蛋白质分解量的影响。Scr虽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评价肾小球滤过率,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对Scr的代谢容易受到一些其他因素(如性别、饮食及药物等)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分析方面,使用 Jaffe 分析法常出現非特异性偏离;因此,对于评价肾小球滤过率,Scr检测的效果并不理想。

Cys C是由120个氨基酸组成的的低分子量碱性蛋白,其能被肾小球自由滤过且不被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也不分泌Scr,其生成速度及在血液中的浓度均较稳定;研究表明,Cys C水平不受非肾脏因素的影响(如性别、年龄、饮食、炎症、血脂、肝脏疾病等),其水平的高低只取决于肾脏因素,因为肾脏是机体排除血液中Cys C的唯一器官[1];另外,研究表明Cys C检测对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的准确性要高于MDRD[2]。因此与血肌酐相比,胱抑素C是一种更好的GFR内源性标记物,其对于GFR变化的评估较血肌酐更具有优势。该次结果显示,血清Cys C在糖尿病组均有明显升高,并且血清Cys C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增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相比,临床蛋白尿组的BUN、Scr水平更高(P<0.05);但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蛋白尿组间BUN、S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Scr、BUN水平在糖尿病早期无明显变化,而Cys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出现明显变化,与张肄鹏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出现明显变化,且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关联,其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可靠指标,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彩芳,高岩.血清胱抑素C测定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病案,2006,7(6):47-48.

[2] Hosokawa Y,Yamada Y,Obata Y,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cystatin C and serum adiponectin level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Clin Exp Nephrol,2012,16(3):399-405.

[3] 张肄鹏, 郭强忠, 张泽进.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0,16(20): 32-33.

(收稿日期:2017-01-10)

猜你喜欢

血清胱抑素C糖尿病肾病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病因分析
窒息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