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如林间山风,徐徐流淌
2017-08-11辛平
辛平
暑期亲子书架
一盏温暖的落地灯,一张舒适的沙发,一排装满书籍的书架,就构成了一方读书的好天地。不管是在空间拮据的小居室,还是在宽敞明亮的大房屋,即便是在临时租住的有限居所里,总是有这样相对独立安静的一隅,为女儿果果读书而设。
果果今年16岁,是高一学生。每天在家的时间,除了温习功课写作业之外,大部分都是在阅读中度过。读书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她的读书生涯,可以说是从娘胎里开始。像每一对期待新生命诞生的父母一样,我们怀着憧憬盼望着女儿的来临。也像其他父母一样,在果果还是胎儿时开始胎教,除了听音乐和交流之外,就是每晚的读书讲故事。那个时候,果爸工作还不是太忙,下班后可以按时回家。每晚9点左右就是给果果讲故事的时间,尤其是在怀孕6个月以后,已经能伸胳膊伸腿的果果,有时候好像能听得懂一样,会配合着爸爸的读书声在肚子里动来动去。当时的我完全相信,胎儿的感知能力可能被我们低估。
出生后的果果,伴着书籍成长。从学习说话到培养习惯,从与人交流到和小朋友相处,从认识自我到触摸世界,读书成了果果认知这个世界的重要媒介。记得在果果学习说话的过程中,《童谣三百首》帮了大忙。三个字一句的句式,贴近生活的内容,引导她逐步学会最初期的语言表达,在潜移默化中有了汉语特有的韵律感。至今,在果爸的日记里还记着一件事“那是一个初秋的傍晚,果果和小朋友硕硕在室外玩耍,清澈天空中一架飞机倏然而过,果忽对硕硕说:硕硕,我告诉你一句话,飞机拉出长长线,天上飞过真好看。”那时的果也不过两岁多,虽已时过十几年,这个场景仍记忆犹新。读书还让我了解到果果丰富的情感。婴儿画报、幼儿画报是家里连续定了几年的杂志。尤其是从果果一岁多就看的婴儿画报,每期一个故事,内容浅显生活化,插画唯美细腻,印刷很有质感。果果很是喜欢,每一篇故事总是要讲上几遍甚至十几遍,有时候会自己坐在书架前面翻来翻去地看,甚至能看上一两个小时。有一次,婴儿画报上刊登了一篇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白兔离开妈妈到河边玩耍,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云朵,云朵变换成各种形状,有的像熊有的像马,最后一个还像妈妈。小白兔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还梦到自己也变成云朵飞到天上去。后来兔子妈妈来找小兔子,把小白兔抱回家去了。果果看着看着无声地泪流满面。那个时候,她还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事后,我和果爸仔细审视那篇故事,最后的结论是,果果可能以为小白兔找不到妈妈了,所以特别伤心。但是到底是什么触动了她善良的心灵,我们到现在也不得而知。后来,这本书被我放在了书架最上面,因为果果第二次看到这篇故事的时候,依然泪流不止,让我无比心疼。
孩子的成长过程,特别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螺旋式上升。成长的方向一直向上,但习惯养成中的反反复复和每个孩子表现出的不同特质,都需要父母付出特别多的精力和非凡的耐心。而书籍,成为养育孩子的最好帮手。每一本书都在孩子的面前打开一扇窗,每一个故事都会让孩子感受到另一个自己。生活的场景是有限的,可是书籍的空间是无限的。每一个父母的经验是有限的,可是书籍带来的启迪是丰富的。在果果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书籍都充当着最好的老师角色,而我们充当的是讲解员和引导员。从婴幼儿时期的各种绘本,到小学阶段的名家之作,再到中学时期的中外小说,果果的精神世界就是这样一点点丰富起来。
绘本书是果果书架上装帧最美的书籍,陪伴着她度过快乐的童年。《鼹鼠的故事》以一只快乐幽默、富有爱心的小鼹鼠的生活趣事,逗得果果常常边看边开怀大笑;《我真棒幼儿成长图画书》以20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果果如何学会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神奇校车》系列丛书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向果果展示了奇妙有趣的科学世界;《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幽默感,为果果构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在果果上学之前,阅读过的绘本量大概有两三百本。大量的故事和阅读让她善于表达、愿意交流、性格平和、充满爱心,更让她形成专注读书的好习惯。
从绘本到全文字的书籍,曾有短暂的一段读注音版书籍的过渡期。小学时期,果果的阅读进入新的阶段,开始喜欢更富有情节性、挑战性和探险性的故事。从杨红樱的《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到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从中国的古代神话到希腊神话,从《鲁滨逊漂流记》到《基督山伯爵》,从《可怕的科学》到《狄公案》,内容丰富,涉猎面广,果果课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就算外出聚会用餐,也会带本书出门。广泛的阅读让果果开阔了视野,也丰富了知识。果果上的山师附小,非常注重素质教育,班级有读书角,还经常开展阅读活动和课前播报,小朋友可以和同学们分享自己读的书和读书的心得。有一次班主任老师和我交流时告诉我,果果在班级分享阅读时给同学们讲了三个版本的《嫦娥奔月》,还各有出处。我竟也无从得知她是從何处看到的这些故事。
中学时期的果果,学习时间虽然紧张,阅读从来没有放下过。而山大附中张弛有度的节奏也给了她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依然保持每天放学后一个小时左右的读书量,每个周末的早晨基本上都是从坐在沙发上读书开始的。这个阶段的阅读,果果开始涉猎世界名著,喜欢上了斯蒂芬金,迷恋上了《哈利波特》,对希腊神话心驰神往。中学期间的一个暑假,果果旁听了大学里的一个外教暑期班,在做结课展示时,结构性剖析了希腊神话的整个构架及人物之间的族谱关系,为此准备了好几天的PPT。目前在上高中国际班的果果,阅读的注意力开始向英文书籍转向,但,在我看来,英文书籍的装帧远不如中文书籍细致有特色。其实,我想说的是,她阅读的内容已不在我所能了解的范畴。只有在和她的交流中和她兴致勃勃的介绍中,我大概能知道她在读什么,她喜欢读什么,重要的是她读到了什么。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其实都是充满风险的过程,因为在每个阶段、对每件事情的不同选择都会导向不同的结果。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去做正确的选择,这是个方法,更是智慧。书籍所能带来的,正是丰富的心灵和凝练的智慧。给她一个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给她一排装满书籍的书架,你就给了她整个世界。
(本文作者为山东大学教师 )
链接
私房书单:
1.《神奇校车》系列丛书,(美)乔安娜·柯尔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2.《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荷)马克思·维尔修斯 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3.《可怕的科学》,(英)尼克·阿诺德 著,朱子仪 译,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4.《鼹鼠的故事》,(捷克)兹德内克·米勒 著,接力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5.国际大奖小说系列,(美)卡尔森等著,王宗文等译,新蕾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6.《夏洛的网》,(美)怀特著,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7.希腊神话,(古希腊)斯蒂芬尼德斯等著,陈中梅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3年11月出版
8.《哈利波特》,(英)J.K·罗琳著,苏农 马爱农 马爱新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9.《基督山伯爵》,(法)大仲马 著,周克希 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10.《漫长的中场休息》,(美)本·方登 著,张晓意 译,南海出版公司,2016年11月出版
11.欧亨利短篇小说集,(美)欧·亨利 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12.《父与子》全集,(德)卜劳恩 著,田伟华 译,中国妇女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13.《穿条纹衣服的男孩》,(爱尔兰)伯恩著。罗冉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10月出版
14.《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林中路 译,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