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的黑洞

2017-08-11赵峥

中国科技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子星奇点黑洞

赵峥

在1800年以前,也就是拿破仑那个时代,英国剑桥大学学监米歇尔与法国数学物理学家拉普拉斯,用牛顿理论分别独立地预言了一种暗星。他们认为,天空中存在一类明亮的天体,像恒星那样大,或许还像恒星那样多。这种天体由于自身的万有引力极强,把自己发出的光都拉了回去,所以这类天体虽然很亮,我们却看不到。那个时候,光的微粒说占上风,认为恒星发射光,就像大炮射出炮弹一样,如果恒星的万有引力极强,就有可能把射出的光子拉回去。

拉普拉斯在他的巨著《天体力学》第1版(1796年)和第2版(1799年)中都谈到了这种暗星,但在1808年出版的第3版中,他取消了有关论述。这是因为托马斯·杨于1801年完成了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否定了牛顿提出的光的微粒说,证明了光实际上不是粒子,而是一种波。拉普拉斯认为自己在微粒说基础上预言的暗星恐怕不可能存在了,所以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删掉了有关论述。

此后学术界逐渐淡忘了拉普拉斯等人对暗星的预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39年。那一年,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和施耐德,在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研究中子星时,发现中子星有一个质量上限,超过这个质量上限的中子星将发生无限坍缩,最终形成外界看不见的暗星。这就是说他们用广义相对论再次预言了暗星的存在。有趣的是,他们得出的暗星产生条件和拉普拉斯等人给出的一样。

不过,奥本海默并没有继续这一研究。这是因为不久之后“二战”就爆发了,他受命去研制原子弹,离开了天体物理的研究,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暗星的研究上来。其他人也没有继续奥本海默开创的暗星研究。这是因为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一些著名学者都认为暗星不可能存在。他们觉得,暗星密度太大,太阳质量的暗星密度将达到每立方厘米100亿吨,这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当时,密度可达每立方厘米1亿~10亿吨的中子星尚未发现,已知的最密物质是白矮星上的物质,那也不过每立方厘米1吨左右。由于爱因斯坦等人的崇高威望,一般物理学家都认为自然界不可能存在暗星,因而没有人对暗星的研究产生兴趣。

直到1964年,才有美国物理学家惠勒对暗星问题产生了兴趣。惠勒曾参加过美国的氢弹研制,和氢弹总设计师泰勒关系不错。他在泰勒等人的帮助下,用位于核基地的当时最好的计算机模拟了中子星的坍缩。模拟结果表明,坍缩成暗星是完全可能的。于是包括惠勒在内的一些物理学家重新开始了对暗星的研究。1967年,惠勒把這类暗星命名为“黑洞”,于是黑洞一词开始在物理界、天文界流传,并逐渐在公众中传播开来。

广义相对论预言,时空弯曲的地方时间会走得慢。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的时候就指出,由于太阳表面的时空弯曲程度比地球附近大,所以放置在太阳表面的钟会比地球上的钟走得慢,因此太阳那里氢原子发出的光,在地球上的人看来会发生红移。天文观测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参见2016年第6期本专栏“引力红移”——编者注)。

广义相对论的研究表明,黑洞附近的时空弯曲程度非常厉害。放置在黑洞附近的钟,在地球上的人看来,简直慢到了几乎不走的程度。放置在那里的光源发出的光,红移几乎趋于无穷大,也就是说光谱线的波长几乎趋于无穷大。

如果有一艘飞船飞向黑洞,地球上的人将看到,飞船越接近黑洞,就飞得越慢,飞船上的人的动作也越来越缓慢,逐渐趋于僵化。而且,由于时间变慢的作用,飞船的颜色也越来越红。最后飞船“冻结”在了黑洞的表面上,但看不见它进入黑洞。这些现象都是由于越靠近黑洞的地方时空弯曲得越厉害,在地球人看来,那里的时间进程越来越慢所造成的。

那么飞船能否进入黑洞呢?实际上,觉得飞船进不了黑洞,是远方观测者(例如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景象。但是,远方观测者看到的时间进程,并不是飞船上的人真实经历的时间。飞船上的宇航员没有觉得自己的时间变慢,他觉得自己在正常地生活、操作,飞船正常地趋近黑洞,并且正常地进入了黑洞。那么外面的人怎么看到他没有进入黑洞呢?那是因为他的图像留在了洞外。我们在教室里看一个同学走出门去,他的背影一闪就从门处消失了。这是因为组成他背影的光子,一下子都飞向了各方,包括飞到我们的眼中,在门口处没有遗留下背影的光子。黑洞处的情况与此大不相同,那里时空弯曲得极其厉害,飞船进入黑洞时,组成它背影的光子被滞留在黑洞表面附近,只能一点一点地往外跑,越跑越稀,要经过无穷长的时间才能逐渐跑完。所以,远方的观测者将看到飞船的背影滞留在那里,飞船似乎没有飞进去。但由于背影的光子越来越稀,远方的人将看到背影逐渐变暗,逐渐消失在黑洞附近的黑暗中。

前面说到,宇航员觉得自己的飞船正常地进入了黑洞,那么,他的遭遇又如何呢?研究表明,黑洞内部有一个奇特的性质,那就是“时空坐标互换”。在黑洞内部,原来用于表示半径的径向坐标r变成了时间,原来的时间t却变成了空间坐标。时间与空间不同,它有流逝性,有方向性。那么时间,的方向指向哪里呢?物理学家们认为,黑洞是由致密的星体(例如中子星)坍缩形成的,形成黑洞的一瞬间,物质的运动方向是朝向星体中心(r=0处)的,所以,作为黑洞内部的时间参量r,它的指向应该朝向r=0的“球心”。然而,由于,已不再是空间坐标,不再是半径,所以r=0也就不能再称为球心。那里,实际上是时间的“终点”,是时间终结的地方。

由于时间的流逝是不可抗拒的,进入黑洞的飞船将不能停留,会不可避免地奔向时间的终点r=0处。其实,任何进入黑洞的物质都必须奔向该处。所以,黑洞内部,除去r=0那一点之外,全部都是真空。物质全部聚集于r=0处,那里物质的密度为无穷大。研究表明,在r=0处,时空的曲率也是无穷大,因此这个点被称为“时空奇点”。图1给出了球对称黑洞的结构图。这里画出的球对称黑洞(又称史瓦西黑洞),是一种最简单的黑洞。黑洞的表面r=2GM/c2,被称为事件视界,或者简称视界。

在黑洞内部,由于,表示时间,所以等,面不再是球面,而是“等时面”,等,面上的各点,处在相同的时刻。由于时间的流逝是不可抗拒的,只能从“过去”流向“未来”,因此等,面成了单向膜。所以,如上所说,进入黑洞内部的物质,只能向r=0的方向跑,不能停留,更不能向,增大的方向跑。这一方面导致除去奇点r=0处之外,黑洞内部整个是真空,另一方面导致洞内物质不可能往外跑,更不可能跑出洞外。所以黑洞是一颗只进不出的星,任何物质都可以掉进去,但任何东西都不能跑出来。

研究表明,进入黑洞的飞船,会很快到达奇点。广义相对论认为,奇点处于时间之外,所以进入黑洞的飞船和任何其他物质,都将很快处于时间之外。“时间之外”是什么意思,现在还不清楚。

太阳质量的黑洞,半径大约3千米,进入这种黑洞的飞船,用不了1秒钟就会到达奇点,处于“时间之外”。当然,巨大的黑洞,例如星系级质量的黑洞(大约含几百亿、上千亿个太阳质量),进去的飞船和物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抵达奇点,但这仍是一个有限的时间。

那么,进入黑洞的飞船上的宇航员能看到什么呢?能有什么感受呢?研究表明,飞船上的人看不到前方的奇点,也得不到来自前方的任何信息,因为“前方”的信息只有逆着时间前进,才能抵达宇航员的眼中,而逆着时间前进是不可能的。宇航员只能感到周围的万有引力越来越强、潮汐力越来越大。靠近奇点时,集中于奇点附近的巨大质量,施加于宇航员和飞船的潮汐力会非常大,所以,宇航员和他的飞船都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巨大的潮汐力撕碎,压入奇点,在那里处于时间之外。

猜你喜欢

中子星奇点黑洞
趣谈一笔画
秋夜里的歌唱家
蜇人后会死的蜜蜂
中子星有多小?直径22公里的球体重达两倍太阳质量
一张图了解黑洞
给黑洞拍张照
黑洞什么样,有图有真相
枯叶黑洞
你能否吃到宇宙间最难得的美食
新天体类型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