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融入化学教学的实践
2017-08-11梁臣
梁臣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融入教学之中,这也是检验教师对新课改理念是否理解的一项重要标准。但在目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中仍存在一定问题,文章对此进行探索,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化学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8-0024-02
学校的职能并不只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知识的教授由于有确切的知识框架,容易落实,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由于具有不确定因素,且缺乏经验,容易被忽视。其实,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相互联系、融为一体的。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把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游戏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情感的满足,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掌握学习的技巧与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汲取国外优秀的教育理论,至今已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及思想体系。如今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受到广泛的关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这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与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2003年4月,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列入新课程标准,这为教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依据。
一、正确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觀目标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以学生的精神发展为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将其融入化学教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1. 积极的情感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教授化学知识时,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兴趣与热情,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作答,并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多媒体技术、动手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 良好的态度能指引学生的学习行为
“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引着学生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化学家对于化学研究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以及化学家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
3. 正确的价值观能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而教学方式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学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教师在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不断地通过教学,培养一些在化学领域特别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促使学生树立将来为我国化学事业做贡献的信念。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存在的问题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理解上存在偏差
部分教师在三维目标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三者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但实际上,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中落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上比较空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有大的框架,没有具体实施的方式,这些目标完成的表现是什么、实施的具体方式又是什么,都没有具体的定论。教师只了解新课标的要求,却不知如何完成,致使情感目标成为空谈,没有针对性,缺乏实践性。同时,化学是一门概念性强的学科,反映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客观性、系统性,教师容易讲解,学生也容易接受。但是,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化学教育中,缺乏具体的措施,缺乏明显的表现,需要教师制定周密的计划,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探究。此外,情感具有个人导向性,具有随意性和主观性,教师的个人素质与专业水平便成为决定这一目标实施成败的关键。如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过程缺乏有效性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系统的计划,没有清晰的认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也难以发挥教学的指导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教学的附属品,难以得到教师重视,也就不会精心设计与实施。而且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并没有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当中。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有意忽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使一些设计的相关情感目标流失,难以得到落实,这些做法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难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真正地融入化学教学课堂,以至于学生对其理解不够,缺乏深层次的体验,难以产生共鸣,更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化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策略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具有情感倾向的内容,将情感融入教学过程,营造有利于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氛围;二是以课题讲授为主,以课后活动为辅,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不放过任何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从化学概念讲解、实践活动开展、讨论交流学习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理育情,完善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激发思考热情,还能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从化学发展、实践过程、影像资料等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例如,学习元素时,可以展示人体或地表的成分元素;学习“环境保护”内容时,可以观看相关的宣传片。创设相应的化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2. 把握探究活动,领悟科学方法
化学学习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研究,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化学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做实验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筛选适合的方案,直至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例如,让学生调查当地的水污染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生测量水污染数据,然后通过上网、图书馆查阅相关知识,师生讨论后得出解决措施,这样可以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
3. 关注探究亮点,体会辩证思想
化学是一门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科,化学教学应顺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因此,化学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学生心理,联系社会的发展与需求,探究物质构成的奥妙。例如,让学生利用辩证思维去看待问题,观察生活中发生的化学现象。
4. 加强科学联系,关注社会问题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该服务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确立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主题,如“探究雾霾的形成原因”“食品添加剂的危害”等,让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做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目前的化学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知识传输与情感的建立相结合,还需要教师今后努力探究。
参考文献:
[1] 吴敏.试论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J].上海教育科研,2008(5).
[2] 张经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化学教学中的落实[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2).
[3] 江锡钧,沈理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落实的建议[J].化学教育,2011(8).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