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城市文明成果
2017-08-11何玉梅
文丨全媒体记者 何玉梅
共享城市文明成果
文丨全媒体记者 何玉梅
湘江两岸(胡志刚/摄)
从墙上的标语到身边的变化,从抽象的概念到真切的感受……这几年,遵义市民渐渐熟悉了一个词——创文。
“创文”的成效如何,归根结底要让群众来评价。“创文”给遵义带来了什么,最关键的还是要问它给市民带来了什么。在遵义市的“创文”工作中,“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始终是主旨。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对于我市来说不仅仅是一块奖牌,而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塑造现代文明风尚、实现内外兼修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正因为如此,更多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创文”带来的实惠,城市的环境更美了,公共交通更方便快捷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人与人之间更和谐了……
在遵义,“创文”正在成为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幸福工程”。
科技助推“餐厨垃圾革命”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遵义市环卫能源公司餐厨垃圾收运师傅莫昌楷就开车出发了。他所在的市城环治理公司是我市唯一一家具有城市餐厨垃圾收集运输特许经营合同的企业。
莫昌楷收运的线路是新蒲新区大学城、林达美食城、新城酒店和新区管委会机关食堂。在遵义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门口,三个分类餐厨垃圾桶已经整整齐齐地摆放到了路边,垃圾桶外面干净没有油污,周围地面也干净整洁。收运餐厨垃圾的师傅开着专用的餐厨垃圾回收车来到这里,车辆停到路边,两名工人把垃圾桶放到车上的自动升降梯上,垃圾桶缓缓上移,自动倾倒,然后又自动放回到地面。这一过程仅仅用了三分钟。莫昌楷说:“我开的是8吨的车,从大学城收好垃圾返回到公司,大约需要四个半小时。”
目前,我市有正规餐厨垃圾收运车辆9台,覆盖5个中心城区。为了防止回收的餐厨垃圾外流,这些餐厨垃圾车上都装有GPS定位系统,从公司的大屏幕上就可以看到收运车辆的行进路线。此外,公司还根据每个工人的收运量进行绩效奖励,大大提高了工人的收运积极性,同时也能防止餐厨垃圾外流。
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曾经是城市里百无一用的废物,如果处置不当,不仅影响人居环境,还会破坏生态环境。但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城市垃圾合理地加以利用,它就可以成为可再生资源。
遵义市在探索城市垃圾处理的道路上,通过引进多种科技手段,结合本土实际,将城市垃圾分类后变废为宝。2015年以来,餐厨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引起人们的关注,遵义市成为全国第二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可以算得上开启了一个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的新时代。
“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残羹剩饭瓜果皮,菜叶内脏绿桶进;玻璃金属可乐瓶,纸盒塑料蓝桶进;电池药品杀虫剂,日化用品红桶进;尿片瓷片香烟蒂,快餐用品黄桶进。”在居民小区、物管公司、大型宣传橱窗,这种《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的招贴画随处可见,大家可以通过看图快速了解垃圾分类的流程和相关知识。
“源头分类投放、终端分类收运、末端再次分选。大分流做得好,建筑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统一交运,单独处理。”说到城区垃圾清运工作,遵义市城管局环卫科科长韩涛如数家珍。
“遵义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等五部委批准的第二批全国试点城市。该项目是2014年4月开工,2015年3月建成,设计产能120吨/日,产品沼气和粗油达到设计要求。目前日收运量、处置量约50余吨,是贵州省第一家正常运行的餐厨垃圾厂。”说起餐厨垃圾处理,遵义市环卫能源公司负责人肖运楠介绍道。
经过处理的餐厨垃圾生产两个产品,一是工业原料粗油,这个可以直接加工成生物柴油的;一个是沼气,用来发电或烧锅炉。
对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是一个典型的民心工程,首先是从源头上杜绝了地沟油,其次是打断了潲水猪的产业链。
今年以来,我市出重拳治理餐厨垃圾,重点查处无资质单位和个人擅自收运餐厨垃圾等违法行为。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强化监管措施,加大抽查力度,曝光典型案例,增强餐厨垃圾产生、收运、处理各环节的责任意识,结合宣传引导的方式进一步规范餐厨垃圾收集和清运工作,同时提高餐厨垃圾的收运协议签订率。在“法制管理、集中收运、专业处理、市场运作、资源利用”的餐厨垃圾管理工作机制下,规范、有序、卫生、安全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正在形成。
为了加大对餐厨废弃物日常监管工作力度,政府投入安装远程监控设施,对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实行24小时监控巡查。及时协调处理收运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将五城区部分企事业单位、学校、餐饮单位的餐厨废弃物集中收运处置。
绿色交通守卫“遵义蓝”
满城翠色,一带碧水,景在城中,人在景中。一到晴天,朋友圈里纷纷晒出“遵义蓝”,市民骑上共享单车,环红军山、凤凰山、纪念公园赏美景,这是时下名城遵义最常见的一幕浮世绘。“遵义蓝”背后,离不开绿色交通和公交都市的建设和发展。
近年来,遵义市公交线网结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逐年提高,公共交通客运量随之持续增长,从2010年的日均客运量34.0万人次上升至2016年的日均70万人次。2015年,遵义市公交客运量达到2.4亿人次,单车日均客运量为796人次/车,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为44.78%。
遵义市一直十分重视绿色公交的发展。积极推进老旧汽车报废,天然气车辆更新,混合动力车辆投入,纯电动车辆。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维修技术,规范车辆尾气检测治理,努力创建绿色公交,推进公交事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2年购置239辆新能源公交车的基础上,2013年,遵义公交再次购置了21辆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28辆LNG公交车、10辆无障碍一级踏步公交车。在品牌、车型选择方面,向北京公交等标杆企业看齐,坚持选择北汽福田等知名厂家的高端车型。截至2016年,市公交集团公司累计投资1.6亿元分批购置了天然气清洁能源公交车、插电式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312辆(其中LNG天然气公交车42辆、插电式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189辆、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81辆),绿色公共交通车辆占比率达97%,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占比率高达40%。同时强制报废了老旧柴油公交车241辆。
新车型的相继投入,不仅减少了车辆尾气排放,净化空气质量,又节约了燃料成本。根据有关营运数据分析,天然气车辆比传统柴油车节约运行成本30%-35%,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节约运行成本45%,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节约运行成本70%。
新车型的相继投入,给车辆的维修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公交集团公司针对各种新车型的技术状态,加大车辆维修设备投入,采取新型节能环保设备代替老旧设备进行节能减排。同时建立科学维修体系、实施废旧物品分类回收利用等有效措施,在维修车间的各个环节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投资151万元购置了大型清障车、大型举升机新型节能环保烤漆房、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车身整形校正仪、铝合金车身修复、大型洗车机等多种设备。为改善维修环境,在位于遵义南部新区的新维修场站内铺设绿色环保地坪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空气、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012年12月,遵义市公交智能调度中心全面投入运营,具有行业数据资源中心、行业监控指挥中心、出租车电召服务中心三大功能,能够为政府科学管理城市公共交通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分析,同时可实现对公交包括驾乘人员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控管理,还能够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的、节能环保的公共交通服务。公共交通智能调度中心已经实现遵义市公共交通运输车辆智能调度,运营及服务质量管理,行车安全监控及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化。
打造GPS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2015年-2016年市公交集团公司共计投入766万元完善了城市公交GPS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系统的定位监控、行车速度设置、车辆超速警示等功能对运行线路进行优化,并结合超速次数及累计超速时间统计分析、将GPS等装置从单纯的车辆运行监控设备拓展到车辆运行调度、提高营运效率的管理工作中。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对车辆实施超速监控,配载信息分析,遵义市公交车超速次数同比下降了34.1%,超速累计时间同比下降了47.8%,空驶率同比降低了3.0%,单车百公里燃料耗降低了2.0%左右。
经历了多次改革之后,遵义市公共交通(集团)切实改善了公交市场,城郊的城乡公交线路,夜间有夜班公交专线,早高峰的学生公交专线,公交司机的微笑服务,导乘员雨天为你撑起一把伞,高级城市公交车上免费使用的无线wifi,使得公交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的公交满意度也逐年提高,公交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公交市场良性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