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必须要以特色产业为“筋骨”

2017-08-11邓大洪

中国商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筋骨商界特色产业

文/邓大洪

特色小镇必须要以特色产业为“筋骨”

文/邓大洪

当前特色小镇确实有点虚火过旺,甚至于一个机构都提出要设计、打造几千个特色小镇。而按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的“147号文件”,到2020年,全国才会争取培育出1000个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明显过热,如何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其发展呢?为此,《中国商界》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方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

特色小镇不是特色地产

《中国商界》:据资料显示,一些特色小镇基本上属于特色房地产小镇,比如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商老板与记者聊天时就提出他们正在打造欧洲风情的木屋小镇,那么特色小镇是否就是特色房地产小镇?

肖金成:特色小镇离不开房地产等建筑,但特色房小镇不是特色房地产小镇,而是特色产业小镇。把特色小镇等同于特色房地产,既违背了国家打造特色小镇的初衷,而且还后患无穷,甚至是劳民伤财。国家提出打造特色小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镇化后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所以特色小镇必须要是产业,而不是房地产。

《中国商界》:一些开发商说,他们也能带来就业,还能带来高端消费人群,对该地的经济能够起到很大的提升及拉动作用,因为能买得起欧洲风情木屋的人都是有钱人,这些人买了房子住下就要消费,这就必然会带动当地的就业。

肖金成:我也注意到了这个苗头和现象,但这是一些开发商忽悠当地政府免费拿地获得贷款自圆其说的逻辑。这个逻辑表面上看是这么回事,但只要理智分析就会发现,这或许是一厢情愿的推理。有钱人都是很忙的,即使买了欧洲风情的木屋也仅仅是度假偶尔住住,不会长期住在这个地方的。不住在这里,就没有消费,对当地的就业是没有多大拉动作用的。其结果就是房子修好了,也卖出去了,开发商把钱赚走了,农民的土地却没有了,就业也没有解决,税收也没有增加,当地仅仅是得到了一个空壳特色小镇,只能是劳民伤财。

利益驱动特色小镇热

《中国商界》:引发特色小镇热的原因是什么?

肖金成:引发“特色小镇”过热潮的原因,各地的情况不一,但不外乎如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地方政府抱有“搭车”的想法。国家已经明确发布对发展培育特色小镇的扶持政策,各地包括各级政府都希望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得到优惠政策。这是相对普遍的想法。县级政府要申请、市级政府要申请,省区则是越多越好,只要能够搭上这班车就好。当然,也不能说各级政府申报的特色小镇一点基础都没有,在全市、全省范围内找几个有特色的镇应该还是可以的。但是目前的发展势头已远远超出了客观需求。

其次,地产商想借机大赚一把。房产商有雄厚资本,但面临着一线城市地价高、土地难拿、拆迁难等情况,而且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投资供大于求,房价难降,泡沫明显。他们认为国家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是个机会,于是就都开始进军特色小镇。与地方政府一拍即合,引发特色小镇“高烧”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三,有的地方有一些古老建筑、古村古镇,有的一部分保留了下来,或者已经没剩下什么,这些地方的地方政府也想借助于国家发展特色小镇的政策,或修修补补,或重新建设,来大力发展旅游。

总之,各界的积极性都很高,各有各的诉求,都不想错过机会,但大多数是以地产商推动的地产型的特色小镇,而真正以产业为特色的小镇没有几个。

《中国商界》:地产型的特色小镇存在哪些隐忧?

肖金成:主要是会给地方财政造成压力。打造特色小镇需要征用大量的土地,而修建基础设施、改善城镇面貌都要花费大量资金,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开发商,往往会把土地免费给商家,一个特色小镇建设动辄就是十几亿、几十亿元的投入,财政的负担将会非常沉重。一个镇的财政是根本解决不了的,进而给县里、市里财政带来压力。前面已经提到,房地产特色小镇既解决不了就业问题,也带不来税收。

资源为先产业为骨

《中国商界》:您认为特色小镇理想的发展模式是什么?

肖金成:打造特色小镇应该是资源为先、产业为骨,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人为强行打造的。比如说打造网络特色小镇,某个小镇会聚了一批网商住在小镇上,这些网商通过电脑和网络把商品销往全国,但他们不生产产品,为了获得价格优势往往会从厂家批发一批产品放到小镇,这样就形成了仓储物流包装等链条,当地农民都能干,也就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这就是网络特色小镇。

其实,特色小镇一词始于沿海江浙一带十几年前的“一镇一品”概念——全镇各村相互分工合作,生产领带、打火机、纽扣等等,一个村庄可能就生产纽扣,什么样子的都有,利润不高但产量很大,市场面向全世界,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很高。一个产业支撑了一个小镇,也就形成了特色小镇,进而形成了产业集群。所以,特色小镇必须是产业特色而不是打造特色房地产,这样的小镇也许没有耀眼和奇奇怪怪的建筑,但其是真正的特色小镇。

《中国商界》:是不是搞房地产的都不是特色小镇?

肖金成:也不一定,比如某个地方自然风景比较优美,就可以打造养老特色小镇,退休后的老人住在这个小镇上,围绕着他们的吃住行、保健、娱乐、医疗就会产生一些就业的机会。

再比如某个地方有久远的文化遗址遗产,就可以围绕这些文化遗址遗产打造观光旅游文化特色小镇,比如说乌镇朱家角等就做得比较好。如果没有文化遗址遗产凭空打造所谓的旅游文化特色小镇是不现实的,也是不会成功的。比如陕西咸阳打造的阿房宫就是一个失败的教训,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咸阳没有阿房宫的遗址遗存。距离咸阳不远的兵马俑参观的人却是人多为患,是因为有兵马俑遗址遗存存在。

《中国商界》:您认为打造特色小镇应遵循哪些原则及规律?

肖金成:特色小镇要靠特色产业。从资源的角度来说,所谓“特色”,可以有文化传统、交通条件、自然资源、产业集聚等几大类别,都可以成为特色产业。要有产业吸引劳动者,劳动者需要住房、需要服务,这样才能形成以产业为依托的特色小镇。

需要强调的是,特色小镇并不是指要建设特色住宅区。在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重视小城镇发展,重视基础设施的完善,打造有吸引力、有特色、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要依托原有基础,不断提升品位,造就特色小镇独特的吸引力。最为主要的是要防止将特色小镇房地产化、泛地产化。

猜你喜欢

筋骨商界特色产业
芒种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筋骨 道德 温度
商界大佬对“20年代”的忠告
致意《商界》25年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文贵有“筋骨”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