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影像时代电影艺术的文化诗学研究

2017-08-10朱晓青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3期
关键词:电影艺术

朱晓青

摘要:本文试图在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构想框架下,将当代电影纳入文化诗学的研究范畴。影像时代,纸质文学被边缘化,文学的精神与生命力却转移到了电影艺术中。电影虽不是文学,却具有与纸质文学一样的文学精神与生命力,具有文学具有的审美品格。

关键词:“现实性品格”;“审美性品格”;电影艺术;文学精神与生命力

一、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构想

“文化诗学”在国内学术界是一种显学。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斯蒂芬·葛林伯雷提出。在他看来,“文化诗学”主要吸收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大胆跨越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等学科界线,企图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

国内,在“文化研究”基础上,童庆炳先生提出了“文化诗学”的概念。童庆炳先生认为,“目前的文化研究对象已经从大众文化批评、女权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等进一步蔓延到去解读环境污染,去解读广告、去解读模特表演、去解读住宅小区热、去解读小轿车热、去解读网络热、去解读性爱等等,解读的文本似乎越来越离开文学文本,越来越成为一种无诗意或反诗意的社会学批评,像这样发展下去文化研究岂不是要与文学和文学理论‘脱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童庆炳首先明确了“文化诗学”是吸收了‘文化研究特性的具有当代性的文学理论”,又进一步指出“文化诗学”的旨趣:文化诗学是对于文学艺术的现实反思。它紧紧地扣住了中国文化市场化、产业化、全球化折射在文学艺术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深刻揭示,立足于文学艺术的现实,又超越现实、反思现实。

从这一旨趣我们到童庆炳先生提出的“文化诗学”概念首先具备的是“现实性品格”。之前的“文化研究”可以将文学与文化发生联系,而文化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文化研究”的升级版的“文化诗学”,不仅继承了“文化研究”的“现实性品格”,而且还对“文化研究”中不尽人意之处的现实进行揭露。

其次,“文化诗学”作为一种文学理论,研究对象是文学,因而带有文学所具备的“审美性品格”。这种“审美性品格”包括如下幾层含义:首先,“文化诗学”的研究对象必须面对文学,是一种当代性的文学理论。因此,文学依然应该是“文化诗学”坚实的立足点。其次,“文化诗学”虽然要面对文学,但面对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具有“审美特质”的文学。第三,审美是文学的家园,也是人类最后的家园,守住“文化诗学”“审美性品格”这条底线,既意味着对人类家园的守望,也意味着从事“文化诗学”研究的学人能够不断地获得一种激情与冲动,在清醒冷峻中拥有一种诗意的目光。

可见,“现实性品格”、“审美性品格”两者在童庆炳的“文化诗学”理论中是两个并存且不能缺一的品格与内涵。

二、文学精神与生命力的转移

在当今这个图像时代里,文学似乎已渐渐被边缘化。正如朱国华《电影:文学的终结?》一文中断言:“电影……进入传统上为文学独占的表征领域的时候,它就带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艺术革命……它使文学走向边缘……文学家能够选择的策略是或者俯首称臣,沦为电影文学脚本的文学师,或者以电影的叙事逻辑为模仿对象,企图接受电影的招安,或者以种种语言或叙事试验突出重围,却不幸跌入无人喝彩的寂寞沙场。因此……文学的黄昏已到来。”

面对这样的危机,很多学者呼吁回归文学,保持文学的精英地位。但也有学者认为没有必要。他们认为,在被电影屠城式的洗礼中,文学似乎也得到了一种凤凰式的涅槃。

首先,文学经典以灵光四射的艺术积淀和神圣而崇高的价值追求潜入了电影苍白虚弱的灵魂,终而将电影美轮美奂的影像世界演变成了传播和扩大文学追求的理想乐园。其次,文学以剧本的角色潜入电影生产体系的核心环节,使得富丽堂皇的电影宫殿成为文学价值再生的襁褓。第三,“电影——小说”式“链序”的构建,开掘了受众的第二、第三反应,文学因此借电影重返传播主流,重获生机。第四,瓜分电影工业的经济收益,以超越传统文学生产数倍的经济诱惑,刺激文学的生产与消费,使得文学在文化消费大潮中重塑金身。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面对更直观,更具有感观冲击力的电影,受众们更喜欢的还是以电影的方式存在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无论是读小说,还是看电影,真正吸引人的还是故事本身,以及通过故事所表现的哲理、情感及对人生、对生活、对现实的思考。因此电影的出现,从内容上还是传承了文学的精神与生命力的。也可以说,电影是图像时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如同,宋词的出现对唐诗是一种冲击,这对于唐诗而言确实是一种没落。但宋词同样也在宋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程度。对于文学史来讲,文学并没有到唐诗就没落了,文学的精神与生命力在宋词中一样能发展到极致,为文学史又添一座高峰。谁又能否认,也许,电影的出现也是如此呢。

三、总结

从大文学的角度来讲,我们也无法排斥电影被纳入文学研究的范畴,尤其是在“文化诗学”这个更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因为,电影同样具备“文化诗学”所要求的“现实性品格”及“审美性品格”。电影经过百年发展,早已不仅是供人娱乐了,它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具备了和文学一样的功能,既有对现实的揭露与批判,也有诗意的情怀。唯一不同的,就是传播的媒介不同。

猜你喜欢

电影艺术
电影视觉革命时代的“技”与“艺”比较
论电影艺术中的数字技术应用
家国构想与民族仪式的交合同构
中国电影IP创作的文化伦理反思
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影身体
关于新千年以来武侠电影流变的理性审视
全球化纪录片的中国之路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浅析“十七年电影”中文学改编对电影艺术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