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课文《哈姆莱特》节选文与原著的对立统一

2017-08-10孟令怡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3期
关键词:哈姆莱特高中语文

孟令怡

摘要:《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最经典的悲剧之一,屡屡被不同版本的高中教材以节选的形式编入教材中。可见它同时蕴藏着无限的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但是由于节选的内容有限,独立出来的节选文在脱离了原文后,在立意和人物形象上似乎与原著有了偏离。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运用研究性的思维,针对外国戏剧的特点,从课文节选内容与原著全文的对立统一处分析研讨,从而更好地把握《哈姆莱特》的教学重点、课型定位以及教学形式等。

关键词:哈姆莱特;节选;高中语文

《哈姆莱特》的原著以人物介绍开始,从鬼魂写起。他遵从五幕剧原则,将剧情按时间的纵轴,分成五个部分。中间哈姆莱特误杀波洛涅斯,从主动转化为被动是全剧的转折点,而结尾处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的比剑恰恰是全剧的最高点。整部剧用了闭锁式结构,在高潮中不断回到过去,在“发现”中突转情节,根据情节的需要,设置了多种互为关联的铺垫。戏剧是叙事性的文学,背景、起因、发展、高潮等都是随着剧情的推进顺延下去的,抽离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作品都不再完整。但是对于高中语文课来说,如果全剧选入必然没有足够的课时来解读文本,而且语文课也不能上成文学课。毕竟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材中的课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范例,教师应该通过这个范例,引导学生掌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然后学生利用这种方法与能力在课外自主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节选的是《哈姆莱特》的第五幕第二场中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对剧情发展有个大致的了解,在课文下面的注释中,编者用了七句话介绍之前的核心剧情也就是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但是,戏剧与小说文体不同,它的内容与情节是以对话形式出现的,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也自然是依托他的语言塑造出来的。所以仅仅阅读课文注释,学生只能了解剧情,并不能看出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另外哈姆莱特的思想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他是个人文主义者,在他的世界没有颠覆的时候,他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的父王就是他理想中“人”应该有的全部美好样子。那时的他爱人类,爱这个世界,内心也常驻着纯洁的爱情。但是,当他的理想被现实的丑恶毁灭后,他的世界都崩塌了,原先他没有注意到的社会和生活的阴暗面一下子都呈现到他的面前。人类不再使他“发生兴趣”,女人也不能。忧郁随之而来,他痛苦到了极点,说是装疯,可实际上应该是真假参半吧。“疯”既是他伪装、延宕的手段,也是他生存下去的勇气。就像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众人眼中的狂人是疯子,时常说着疯话,然而真实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些疯言疯语才是撕下虚伪丑陋外衣的利器。哈姆莱特只有借着说疯话,才能宣泄内心的痛苦,向万恶的现实进行还击。当罪恶颠覆了理想,当每一次的行动都伴随着新的精神打擊,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活下去的意义。歌德说,“一个禀性优美、纯洁、高尚而最有道德的人物,却没有作为英雄所必具的魄力,垮倒在他既不能担当又不能抛弃的重负之下;一切责任在他都是神圣的——这太难了”。歌德认为哈姆莱特的个性是软弱的。而卞之琳先生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哈姆莱特之所以行动滞后于思想,是因为他的行动必然受到社会现实的限制,这是历史的悲剧。每个人在读完原著后都会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是我们的教材只是节选了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并没有出现哈姆莱特所经历的人生与思想激变,学生也难以全面深入的看到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甚至在这一部分中,学生看到的哈姆莱特可能是果断的,英勇的。他识破叔父借刀杀人的诡计后,立刻伪造国书,让同行的人当了自己的替死鬼;当国王设计让他和雷欧提斯比剑的时候,他也下定决心应战,不害怕任何预兆。没有了之前的部分,这部剧的悲剧性似乎也减弱了,而对哈姆莱特的认识也会与全文有所偏差。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研究者开始将矛头指向名著节选的弊端。但是,教师不妨从另外的角度思考问题。外国戏剧教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戏剧这种特殊的文体,它是用夸张、艺术化的对话作为主要内容的,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现矛盾冲突,最终达成一种悲剧或者喜剧的效果。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之间表达的差异与魅力,扩大学生的视野。因为教材中节选的《哈姆莱特》这一段,在情节发展上来看是相对比较独立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一段剧本时,在完成上面说的这两个方面上,是没有难以克服的客观障碍的。那么,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将《哈姆莱特》这篇课文定性成文本解读课和引导启发课进行教学。在学生综合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把这一课当作独立的文学作品,仅仅让学生在教材中学习这篇课文,分析哈姆莱特的戏剧形象,解读文本,达成学习目标。在学生综合能力相对较强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把这一课当作窗口,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激发学生阅读全文的兴趣,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再让学生自主阅读全文,这样教师就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讲解这部分在全文中的地位,从而让学生对《哈姆莱特》的解读与鉴赏更加深入透彻。

猜你喜欢

哈姆莱特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视角下的《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
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从政体层面解析《哈姆莱特》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