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幻想式的伪觉悟让人无路可走

2017-08-10杨程程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3期
关键词:涓生出路幻想

杨程程

摘要:觉悟,乃醒悟之义。若一个人对于真理的觉悟只停留在幻想之中,不去勇敢地行动,那么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觉悟,是一个伪觉悟者。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五四运动冲击了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思想。涓生和子君的同居行为看似实践了当时“民主自由”、“爱情解放”的思潮,结局确是子君走进了坟墓,没有墓碑。以“觉悟”者自居的涓生陷入了更加虚空的境地,寻不到新的生路。本文主要就涓生所谓的“觉悟”进行心理分析,谈谈为何涓生无路可走,并且希望本文能对当代青年对于生路的探索进行启发。

关键词:涓生;幻想;伪觉悟;出路;鲁迅

一、看不清现实的幻想没有新的生路

1、看不清世俗生活的现实

虽然青年知识分子受到五四精神的影响,然而封建思想在乡村仍然根深蒂固。本篇小说主要写子君与涓生如何面对封建社会对他们的迫害。涓生所追求的进步与自由、爱情解放等新思想,仅仅是停留在思想中的追求。现实生活中,涓生抱着对未来的美好幻想,自持知识分子的清高而避世。因此,涓生难以认清现实,往往采用逃避的方式来面对社会。

“因为骄傲,向来不与世交来往”,涓生一出场便是个内心与现实冲突的避世者。“会馆里的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涓生期待着子君的到来消解他的寂静与空虚,使他骤然生动起来。涓生与子君同居所住的吉兆胡同也是极其幽静的,后来子君与小官太太因为小油鸡引发的的矛盾让涓生想到的是“人总该有一个独立的家”,这俨然是一种逃避的软弱态度,反而心里埋怨子君:“但又何必硬不告诉我呢?”后来涓生被辞退失去工作,生活窘迫,涓生一狠心丢掉了子君喜欢的小狗“阿随”这个负担,子君为此露出凄凉的神色,涓生心里埋怨子君浅薄,为了小狗不识大体。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世俗生活的烦恼,涓生对爱情与生活早已失去了乐趣,子君开始了对往事的温习来换取涓生的温存,对爱情解放的追求很快就要宣告破灭!

2、幻想中的希望与现实中的无路可走

从文中看来涓生是个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作为低级文员养家糊口,从后文他对未来的美好幻想:“毫无怨恨的神色,我便轻如行云,漂浮空际,上有蔚蓝的天,下是深山大海,广厦高楼,战场,摩托车,洋场,公馆,晴明的闹市,黑暗的夜……”可见涓生渴望有所作为,不甘平庸。用当下的流行网络语言来说就是“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涓生失去了局里工作,他敏感的认为失去工作的原因是“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的独有,一定要去添写谣言,设法报告的”。并且幻想着“其实这在我不能算是一个打击,因为我早就决定,可以给别人去钞写,或者教读,或者虽然费力,也还可以译点书”,接下来笔锋一转“那么一个无畏的子君也变了色,尤其使我痛心;她近来似乎也较为怯弱了”,其实是从侧面写出了涓生自己的懦弱。就在涓生认为“而且,真的,我豫感得这新生面便要来到了”。现实却是“写给《自由之友》的总编辑已经有三封信,这才得到回信,信封里只有两张书券:两角的和三角的。我却单是催,就用了九分的邮票,一天的饥饿,又都白挨给于己一无所得的空虚了”。

现实的无路可走让涓生认为“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

二、徘徊在勇气与懦弱之间的伪觉悟

在文中开头便提及了涓生的忏悔“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然而他忏悔的焦点是“我为什么偏不忍耐几天,要这样忽忽地告诉她真话呢?”可见涓生不是勇于承认他抛弃子君的事实,而是忏悔自己没有负着虚伪的重擔的勇气——他认为没有说出想和子君分手的真话是虚伪的。

爱情开始时,涓生始于子君先于他自己勇敢地同封建专制的家人决裂之上。涓生和子君决定同居后,走在街上,涓生“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只得即刻提起我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当他们的爱情面对封建社会的审视时,涓生需要子君“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这种态度来为自己增添勇气。涓生失去工作后与子君矛盾加剧,涓生以“天气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我不能在家庭中安身”为借口逃避子君,将待在通俗图书馆作为自己的天堂,并认为“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然而现实确是“现在才知道,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儿女的债主——的烈日一般的威严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空虚……”子君的路的尽头,是一座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涓生是一个懦弱的男人,无力捍卫爱情,先后抛弃了小狗“阿随”和子君。当初口口声声对子君宣称的自由与进步、爱情解放等觉悟思想显得如此苍白!涓生徘徊在勇气与懦弱之间,无力将觉悟付诸于实践,是个名副其实的伪觉悟者!怯懦、“无力”、子君的死亡,让涓生“更虚空于新的生路”,在空虚与寂寞当中愈加堕落。

三、从涓生的心理走进鲁迅对生路的探索

有作家认为“鲁迅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纯文学家的角色而作为一个伟大的独立的思想家卓立于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钱理群、王乾坤两位先生也指出:“鲁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于所有思想家都不能回避的世界本质问题,做出了自己独特地回答”。

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苦闷、彷徨、感伤是梦醒后最直观的感受。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已说过:“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鲁迅笔下的青年涓生便是一个迷茫、空虚的知识分子,在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梦醒后,一个走向没有墓碑的坟墓,一个结局却是更加迷惘,涓生的迷惘不是个别现象。在当时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年帝制、西方民主思想冲击创痛思想的客观条件下我也理解这种新青年知识分子的迷惘情绪的客观存在,但我绝对认同史涓生这种懦弱者抱着所谓的觉悟思想在幻想中走向更加空虚和迷惘的情绪!作者在这里是对自己也是对当时所有中国青年的警醒。五四运动后,很多新青年探索救国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最终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从而成为标榜。而涓生仍将自己封闭在会馆与吉兆胡同中,丝毫不见一个勇敢者和反抗者该有的生气与活力!鲁迅曾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本文的史涓生除了有文笔功夫却不敢直面封建世俗的迫害,不敢承担自己同子君的经济压力,不敢将他的自由爱情置于大众的审视之中,不敢对她和子君的爱情负责,辜负了子君。史涓生不是勇士是个懦夫!

本文的创作背景历来被人们争论与两个焦点,一是鲁迅在与许广平相爱后写出了《伤逝》,二是《伤逝》是以男女恋爱的悲剧,写兄弟的决裂。我在这里不探究具体背景,就《伤逝》当中的男女恋爱对照鲁迅先生的婚姻经历来说明问题。“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无论是人生道路还是爱情道路,涓生作为反面教材时时警醒着鲁迅和千千万万的新青年。同样是坚持民主道路和自由恋爱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走上了文艺救国的道路,笔杆就是鲁迅最锋利的武器。鲁迅不仅靠笔杆子唤醒无数国民麻木的灵魂,带领他们走向独立与自由,而且靠笔杆子扛起了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捍卫了自己与许广平的自由爱情。

结语:

在这里,我认为《伤逝》主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懦弱的伪觉悟知识分子逃避现实,在幻想中无路可走的悲惨境地。主人公涓生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固然让人同情,但是我认为鲁迅在“哀其不辛”的同时,更多的是“怒其不争”,因为鲁迅先生不管何时,都在勇敢地探索和寻找国人新的生路。涓生的遭遇值得我们警醒,对于当今社会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勇敢的将思想付诸于实践是成为真正觉悟者的必经之路,这样的路才是新的生路,而非停留在幻想中寸步难行,让自己无路可走。

猜你喜欢

涓生出路幻想
锁不住的幻想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小说《伤逝》中男主人公“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幻想画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