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家”的语法身份

2017-08-10薛高领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7期

摘 要:“到家”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语法单位。《现代汉语词典》和部分学者将其定性为形容词和副词。本文从词的凝固性、韵律特点以及形容词特征三个方面对“到家”进行考察,发现“到家”并不符合词的特征。“到家”有向形容词和副词发展的趋势,但是至今尚处于发展的过程中。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到家”的意义演变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到家 A到家 V到家

一、引言

“到家”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多重语法意义。它既可以表示空间上的位移,如“到家、走到家”;也可以表示达到很高的程度或水平,如“技术到家了、把工作做到家”;除此之外,“到家”还有极限的语法意义,如“蠢到家了、倒霉到家了”。表示空间位移的“到家”是动宾短语,我们可以说“到了家、到他家”,“到家”可以被扩展。但是“技术到家了、把工作做到家、蠢到家了”中的“到家”是一个什么成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到家”的释义为:“形容词;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或标准:把工作做~|他的表演还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所给的注解,“到家”为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和补语。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学界对“到家”的研究仅有少数的几篇文献,且绝大多数学者赞同现代汉语词典的标注,如:蒋协众(2010)认为现代汉语中,同形的“到家”可以分为词组“到家1”、形容词“到家2”、唯补副词“到家3”三种不同的语法单位,宗守云(2014)、伍春(2015)等学者也持赞同的态度。唐波(2008)重点对比了“V到家”与“A到家”这两个结构,认为这两个结构中的“到家”是非典型性形容词。我们认为,这种标注和判断有待商榷。本文语料来自CCL与BCC语料库,部分例句有改动。

二、“V/A到家”结构中“到家”的身份

(一)“到家”研究范围的确定

1.“V到家”有两种不同结构,一种是“V”实现为具有空间位移语义特点的动词,如:“走、跑、回、拖、拉、搬、追、逃、进”等动词,这一类动词因为具有空间位移语义特点,常表示将事物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在“V到家”结构中通常表示通过某种方式将具体事物转移到家里。如:

(1)老栓走到家,店面早已经收拾干净,一排一排的茶桌,滑溜溜的发光。

(2)要跑到家,我得穿过好几条大街。

(3)回到家,她一头扎在炕上,闷闷地哭起来。

这里的“走、跑、回”都是具有[+位移]特征的动词,表示通过“走、跑、回”等方式到达“家”这个处所。在这里,“到家”是短语,“家”指的是具体的空间处所,意义没有发生虚化,与我们研究的“到家”意义有所区别,故将其排除在外。

2.还有一种动词也能进入“V到家”结构中,这一类动词语义特征比较复杂,可以是持续性动词和非持续性动词,也可以为自主和非自主动词,还可以是心理状态动词。但是,它们在句法上都具有[+及物]的语法特点,后面可以带宾语。如:

(4)老先生似乎不愿把话说到家,免得儿媳太难堪了。

(5)从古到今,也没听说太监拿嘴当尿盆,你这个人把脸丢到家了!

(6)现在,你算是把我研究到家了。

例(4)~(6)中的“V到家”都可以用“V彻底”“V到位”来替换,如:“说到家”可以转述为把话说彻底,说到位;“丢到家”可以是把脸丢彻底了。这里的“到家”指的是一种状态达到圆满,无法再向前前进一步,表示达到很高的水平或程度。“说、丢、研究”这些都是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加宾语,其语义特征也比较复杂。

3.除了动词之外,一些性质形容词也能附在“到家”之前。

(7)谁知所领导看了就笑,还指着我的鼻子说:“你这小子,滑头到家了!”

(8)千姿收拾黑背包准备夺门而出,一张脸板得铁青,心想今天真是倒霉到家了。

(9)顺风还输球,算是臭到家了!

可见,“V/A到家”类形容词多为表示贬义的形容词,也有少量的褒义形容词,如:“聪明、便宜、新鲜、美、帅”等。这类褒义形容词附在“到家”之后,所表达的往往也是讽刺意义。中性形容词则几乎没有。这里的“到家”表达的是一种极限意义,往往可以用“极了、到极点”等程度副词替换。如上例所示,“滑头到家”可以替换成“滑头到极点”“滑头极了”;“倒霉到家”则为“倒霉到极点”“倒霉极了”。

(二)“到家”身份的确定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和学者们的研究,我们大致可以将“V到家”中的“到家”判断为形容词;将“A到家”中的“到家”判断为副词。这种判断是否正确,可以验证。

1.词是一种凝固结构,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不能被扩展。如果能够被扩展的就不是词,而是短语。下文使用语气助词“了”对“到家”进行测试。

A到家 A到了家 V到家 V到了家

傻到家 傻到了家 做到家 做到了家

差到家 差到了家 练到家 练到了家

倒霉到家 倒霉到了家 丢到家 丢到了家

聪明到家 聪明到了家 研究到家 研究到了家

便宜到家 便宜到了家 欺负到家 欺负到了家

经过测试发现,时态助词“了”可以插入“A/V到家”结构中,表达的意思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此外,大量的语料也可以证明这种格式的正确性。如:

(10)这时,只听“扑通”一声,张磊瘫在地上,心里哭道:这可真是倒霉到了家啊!

(11)可几年以后,大伙又拚命要工作,觉得上研究生简直是傻到了家。

(12)公社书记黄贬同志告诉记者说,他们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绩,关键在于宣传工作做到了家。

(13)同志們交口称赞老方真是服务到了家。

这说明,语气助词“了”可以插入“到家”之中,也就是说“到家”不是词,可能是短语。

2.除了在形式上能够接受扩展之外,在韵律结构上,“到家”也表现出了较差的整体性。语音停顿可以把连续不断地话语流切分成各种长度的节拍群。每个节拍群的起点和终点都在词的起点和终点,而不在词的中间。利用这个特性,可以为判断“到家”是词还是短语提供依据。

(14)他把我研究到连我有几个小名都一清二楚。

(15)李光已经蠢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这里,我们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研究到”“蠢到”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节拍群,语音的停顿在“研究到”“蠢到”的前面和后面。而“到”后面的复杂成分所承担的功能大致与“家”一致,可以用“家”来进行替换。也就是说,“研究到家”“蠢到家”的语音切分与上述例子的切分是一样的。既然如此,那么“A/V到家”的语音切分应该是“A到/家”与“V到/家”,而不是“A/到家”与“V/到家”。

除此之外,“到”有的时候还可以读成轻声,附着在“A”和“V”后面,与前面的成分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因为轻声是不能出现在词的开头,所以,我们也可以判断“到家”并不是一个整体。相反,“A到”与“V到”则更像一个整体。

可见,“到家”可以被语气助词“了”扩展;在韵律结构上,“到家”表现出较差的整体性,据此可以判定,“到家”不是一个词。

3.“家”是名词,这一点没有争议,学界争议较大的是虚词“到”。“V到”中的“到”可能是动词,也可能是介词,还有可能是助词,而“A到”中的“到”的介词身份则比较明显。它的前面不能出现“不”,也不能出现语气助词“得”,如:“*蠢不到家、*聪明得到家”。除此之外,“到”之后的成分要求强制出现,且不能是谓词性成分,这些特征都说明“到”的介词性。

三、“到家”作谓语

1.除了“A到家”与“V到家”两种结构之外,“到家”还可以作谓语,充当句法成分。如:

(16)我的气功还不到家,有时只能使自己获得感觉,还不足以唤起别人。

(17)她炒的菜,作料、火候都很到家。

这里的“到家”在句子里充当谓语,表示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和水平。例(16)中,气功还没有达到很高水准;例(17)中的作料、火候則达到很高的水平。“到家”作谓语时,句子的主语一般只有表示抽象意义的名词才能够充当,如:“功夫、本领、技术、服务、火候”等。这一类名词都具有技巧性,要经过训练才能够很好的掌握,而一般的名词则很难充当。

2.《现代汉语词典》将这类“到家”定性为形容词,并举例:“他的表演还不到家”,学界对这一观点多持赞同态度。这里的“到家”到底是不是形容词?我们可以用形容词的特征测试一下,看看“到家”是否符合。

A.能不能受“很”修饰:很高兴 很大 很到家

B.“很”能否后置:高兴得很 大得很 *到家得很

C.“A不A”:高兴不高兴 大不大 *到家不到家

D.能否重叠:高高兴兴 *大大 *到到家家

E.能否带宾语:*高兴我们 *大我们 *到家我们

F.能否作定语:高兴的心情 大花园 *到家的技术

G.能否作主语:高兴最重要 大才好 *到家最好

H.能否作谓语:他很高兴 太阳很大 技术特别到家

I.能否作状语:高兴地跳起来 大笑 *到家地做/说/学

J.能否作补语 说得很高兴 酒喝大了 ?做/说/学得很到家

我们列举了性质形容词的一般特征,并对“到家”逐一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除了能够受“很”修饰、能够作谓语之外,“到家”和性质形容词的特征大相径庭。也就是说,把“到家”定性为形容词非常牵强。

3.“到家”的语法性质与形容词的特征相差很大,我们不能仅仅按照可以受“很”修饰、不能带宾语这两条形式特点就将其判断为形容词。“到家”如果不是形容词,那么“到家”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成分——动词短语,因为动词短语除了能够充当谓语之外,也能够受“很”修饰,如“很喜欢语言学”“很尊重妇女”“很忽视教育”等。这一类动词多为心理动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除了心理动词之外,一些活动动词也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范继淹(1961)曾对这一类动词短语做过研究,并列举出以下语料:

很听话 很出数 很长膘 很有计划 很没道理 很投脾气

很费工夫 很守纪律 很动感情 很伤脑筋 很占地方 很解决问题

这类动词短语可以作谓语,但不能作主语、定语、状语、补语,后面不能带宾语,但是可以受“很”的修饰。“到家”的语法特征与这一类动词短语的特征非常相似,所以,我们判断“到家”为动词短语。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到家”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释义体现了“到家”有向形容词发展的趋势,但是“到家”至今尚未发展成形容词。

四、“到家”意义演变的认知解释

动词短语“到家”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可以归为“始源——路径——目的地”的意象构式。动作的主体从一个地方沿着一个方向到达“家”这个场所,在这里“家”是一个目标,也是动作的终点,到达终点,则整个运动过程结束。“学到家、做到家”中的“家”表示的也是一个目标,“学”和“做”过程结束之后,便会达到这个目标,这时候便很容易形成“达到很高的水平和程度”的意义。在这其中隐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进行映射,形成一个新的意象图式。表示极限义的“蠢到家、倒霉到家”表示事物的一种属性,属性也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动态属性的终点表示的就是极限,这和上面的认知途径是相同的,也是在隐喻的机制下,所形成的新的意象图式。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唐波.“V/A到家”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4):81-83.

[5]伍春.“X到家”构式的多角度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6]蒋协众.“到家”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汉语学习,2010,(6):45-50.

[7]周丽萍.程度副词对VP的选择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8]宗守云.从“到家”的演变看终点义到极致义的语义发展途径[J].世界汉语教学,2014,(3):310-321.

(薛高领 安徽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2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