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广韵》释义订误举例
2017-08-10刘芹
摘 要:《原本广韵》抄本存《四库全书》,为《切韵》系韵书。此书刊刻流传经历曲折,释义亦多疏漏,校勘意义非常。本文通过将其释义与《切韵》系相关韵书比较,发现讹误表现有释义用字讹误、释义顺序颠倒、释义引文讹误、外族称名讹误。
关键词:《原本广韵》 释义 顺序 引文 外族称名 讹误
《原本广韵》为《切韵》系韵书,抄本存《四库全书》,为十二行略本编刊。《四库全书》收录该书时在提要部分作过介绍,主张此书成书早于《重修广韵》,是以名为《原本广韵》[1]。以朱彝尊先生为代表的一派意见与四库相左,认为此书系《重修广韵》的删节本,成书晚于《重修广韵》[2]。朴贞玉、朴现圭两位先生从版本学相关特点、规律对《广韵》不同时期的不同版本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梳理,肯定此书来源于元元贞乙未明德堂本[3]。我们通过对《原本广韵》本体展开研究,赞同朱彝尊、朴贞玉等诸位先生的意见,《原本广韵》成书晚于《重修广韵》,且此书与《覆元泰定本广韵》来源同一,最早可追溯至元元贞乙未明德堂本《广韵》[4]。
据朴贞玉先生考证,《原本广韵》的编刊来源于元代闽地建安私家刊刻,而私刻书坊为求营利,校勘不精,其中的讹误可以想见,更有其后刊者不辨其讹,从之而误。所以今天《原本广韵》本体研究中,发现诸多失误之处,兹就该书的释义错误举例订正。
一、释义用字讹误
(一)形近讹误
《原本广韵》支韵:危,疾也,愦也,不正也,不安也。《重修广韵》《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注“隤也”,《覆元泰定本广韵》同。“隤”,《说文》“下队”,“愦”,《说文》“乱也”,《原本广韵》“愦”“隤”形近而误,当据正。
《原本广韵》祭韵:涗,温水又倩也。《重修广韵》《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等书皆注“又清也”,《覆元泰定本广韵》亦注“又清也”,《原本广韵》“倩”“清”形近而误,当据正。
《原本广韵》稕韵私闰切、于俊切下韵字:晙,旱也。《尔雅·释诂下》:“朝旦夙晨晙,早也。”《重修广韵》《集韵》《五音集韵》两音下皆注“早也”,《覆元泰定本广韵》两音下亦注“早也”,《原本广韵》“旱”“早”形近而误,当据正。
《原本广韵》问韵:莬,新生革也。《重修广韵》《五音集韵》《覆元泰定本广韵》“新生草也”,《重修玉篇》“草木新生者”,《集韵》“艹新生”,《原本广韵》“革”“草”形近而误,当据正。
《原本广韵》问韵:鶤,鸡三足。《尔雅·释畜》:“鸡三尺为鶤”,《重修广韵》《重修玉篇》《集韵》《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皆注“鸡三尺”,《覆元泰定本广韵》同,《原本广韵》“足”“尺”形近而误,当据正。
《原本广韵》形近讹误的释义用字还有“火”讹为“大”,“忯”讹为“怟”,“棆”讹为“榆”,“污”讹为“汗”,“谏”讹为“誎”,“藘”讹为“芦”,“焉”讹为“马”等等,这些形近讹误的释义用字当据相关韵书订正。
(二)音近讹误
《原本广韵》支韵:?,鸟名。《重修广韵》《集韵》《五音集韵》并作“鸟鸣”,《覆元泰定本广韵》同。“名”“鸣”《广韵》《集韵》分别音武并切、武兵切,《中原音韵》两字同音,并列庚青平声阳韵下,明代《洪武正韵》两字同音“眉兵切”,《原本广韵》“名”“鸣”音同讹误,当据正。
《原本广韵》支韵:模韵:钨,钨錥,温气。《重修广韵》《集韵》《五音集韵》皆注“温器”,《覆元泰定本广韵》同。“气”“器”《广韵》《集韵》分别音许既切、去冀切,《中原音韵》两字同音,列齐微韵去声,《洪武正韵》两字同音“去冀切”,《原本广韵》“气”“器”音同讹误,当据正。
《原本广韵》盍韵:蜡,密蜡。《重修广韵》注为“蜜蜡”,《集韵》“蜜滓”,《洪武正韵》“蜂脾融者为蜜,凝者为蜡”。西晋·张华《博物志》“諸远方山郡僻处出蜜蜡,蜜蜡所着皆绝巖石壁,非攀缘所及”。“密”“蜜”《广韵》《集韵》分别音美笔切、弥毕切,《中原音韵》两字分列齐微韵入声作去声类,《洪武正韵》两字同音“觅笔切”,《原本广韵》“密”“蜜”音同讹误,当据正。
《原本广韵》德韵:北,……又汉复姓,《左传》衞大夫北宫贞子,《庄子》有北门成,汉有北唐子贞。《重修广韵》《五音集韵》注为“北唐子真”,《覆元泰定本广韵》同,唐林宝《元和姓纂》:“《英贤传》曰:晋有高人越者,隐于北唐,因氏焉,汉有北唐子真,治京氏易者。”“贞”“真”《广韵》《集韵》分别音陟盈切、职邻切,《中原音韵》《洪武正韵》及至明清时期此二字读音亦不相同。推测可能一是编者的方音真清两韵混而不分,二是实际语音二音相混,明清之际大量的文人诗赋用韵可证明。《原本广韵》“贞”当订正为“真”。
《原本广韵》因音近讹误的释义用字还有“”讹为“”,“斑”讹为“班”,“恐”讹为“空”等等,皆当据正。
此外,《原本广韵》中有些词的释义用字,因义近而呈现出与他类韵书释义用字互有异同。这些义近而异同的释义用字自然不能看作《原本广韵》释义用字讹误。例如:“寷”《原本广韵》“大室”,《覆元泰定本广韵》同,《重修广韵》《集韵》《五音集韵》“大屋”;“?”《原本广韵》“充实之皃”,《重修玉篇》《集韵》《覆元泰定本广韵》“充实”,《重修广韵》《五音集韵》“充塞之皃”;“芥”《原本广韵》“苦菜名”,《覆元泰定本广韵》同,《重修广韵》《五音集韵》《洪武正韵》“辛菜名”;“诟”《原本广韵》“詈”,《集韵》《覆元泰定本广韵》同,《重修广韵》《五音集韵》《洪武正韵》“骂”等等。
二、释义顺序颠倒
《原本广韵》笯,模韵:笼鸟。麻韵:鸟笼。暮韵:盛鸟笼。“笯”,《说文》“鸟笼也,从竹龙声”。《重修广韵》《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模韵“笯”皆注“鸟笼”,《集韵》“笼也”。《原本广韵》释义顺序误倒,当据正。
《原本广韵》元韵:璠,璠璵,鲁之寳玉。“璠”,《说文》“璵璠,鲁之宝玉,从玉番声”,“璵”,《说文》“璵璠也,从玉與声”。《集韵》《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皆注“璵璠”,《重修广韵》周祖谟校为“璵璠”。《原本广韵》释义顺序颠倒,当据正。
《原本广韵》质韵:?,寒风。“?”,《说文》“风寒也。从仌毕声”。《集韵》引《说文》释义“风寒”,《重修广韵》周祖谟校为“风寒”。《原本广韵》释义顺序颠倒,当据正。
类似的例子还有“斒,斓斒”,正作“斒斓”;“屴,屴崱,山皃”,正作“崱屴”;“翖,汉有侯翖”,正作“翖侯”;“偻,偻伛,疾也”,正作“伛偻”等等,皆当据相关韵书订正。
当然,《原本广韵》中有些词与相关韵书表现出的不同释义顺序,不影响词义的理解,且在文献中都能找到这两种顺序颠倒对应的释义表述形式,所以这类释义顺序出入的用例可不订正。如:“翏”,“飞髙皃”,有些韵书注“髙飞皃”;“蛳”,“螺蛳”,文献既有“蛳螺”,又有“螺蛳”;“嗞”,“嗟嗞,忧声”,文献既有“嗞嗟”,又有“嗟嗞”;“酥”,“酪酥”,文献既有“酥酪”,又有“酪酥”;“声”,“音声”,文献既有“声音”,又有“音声”等等。
三、释义引文讹误
(一)引文用字讹误
《原本广韵》寒韵:侒,《说文》晏也。“侒”,《说文》:“宴也,从亻安声。”《重修广韵》《集韵》《五音集韵》皆引作“《说文》宴也”。《原本广韵》引文用字形近讹误,当据正。
《原本广韵》支韵:隓,毁也,《说文》曰败成曰隓。“隓”,《说文》:“败城曰隓,从声。”《重修广韵》《集韵》《五音集韵》《洪武正韵》《覆元泰定本广韵》引《说文》“成”皆作“城”,《原本广韵》引文形近讹误,当据正。
《原本广韵》泰韵:?,《说文》曰日月会宿于?。“?”,《说文》:“日月合宿为?,从会从辰,辰亦声。”《重修广韵》《集韵》《五音集韵》引《说文》皆作“日月合宿为?”,“会”,《说文》“合也”,《原本广韵》引文“会”义近讹误,当据正。
其他还有引《尔雅》“卭卭”讹作“卬卬”,“蠃”讹作“嬴”,《说文》“牵干”讹作“革干”,“编木”讹作“编大”,“人眼”讹作“人目”,“颠顶”误作“头顶”,《方言》“江湘”讹为“江湖”等等,皆当据引书订正。
(二)引文顺序讹误
《原本广韵》谈韵:聸,《说文》耳垂也,南方有聸耳国。“聸”,《说文》:“垂耳也,从耳詹声,南方有聸耳之国。”《重修广韵》《集韵》《五音集韵》《覆元泰定本广韵》引《说文》皆作“垂耳”,《原本广韵》引文顺序误倒,当据正。
《原本广韵》纸韵:誃,《说文》曰别离也。“誃”,《说文》:“离别也,从言多声。”《重修广韵》《集韵》《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举要》皆引《说文》作“离别也”,《原本广韵》引文顺序误倒,当据正。
类似还有引《说文》“挢擅”误为“擅挢”,引《汉书》“颉羮侯”作“羮颉侯”,《字林》“牛白脊”作“白牛脊”等等,皆当据相关引书订正。
(三)引书名讹误
《原本广韵》微韵:欷,说也,歔也。“欷”,《说文》“歔也”。《重修广韵》《集韵》《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举要》《覆元泰定本广韵》皆引《说文》“歔也”,《原本广韵》引书名讹为“说也”,当据正。
《原本广韵》锡韵:籴,市谷米,又姓,《国语》晋大夫籴茷。《国语》并未提及此人,《左传》中多次提及此人,所以《重修广韵》周祖谟校此引书《国语》当为《左传》误。《集韵》《五音集韵》《洪武正韵》皆引《左传》,《原本广韵》引书名讹误。
类似的还有将《说苑》讹作《说文》,《说文》讹作《说又》,《尔雅注》讹作《尔雅》,《通俗文》讹作《风俗通》,《左传》讹作《史记》等,皆当据所引书目校误订正。
四、外族称名讹误
《原本广韵》抄本存《四库全书》,四库馆臣编纂《四库全书》时,对外族称名尤为忌惮,以致《原本广韵》外族称名肆意妄改,一派混乱,终不见其原貌。关于此点,刘芹(2016)对《原本广韵》中所有外族称名做过系统测查并与《切韵》系韵书《重修广韵》比较,同时结合其同一来源版本之《覆元泰定本广韵》作比较,得出结论:乾隆时期文字狱案风波影响及四库馆臣畏祸的心理导致《原本广韵》外族称名各种错误[5]。
《原本广韵》忌虏字,外族称名“虏”或缺笔或直接删除,有些则径直改作“夷”。如《原本广韵》俟,复姓,万俟。原当释义“虏复姓”。慕,又夷复姓。原当作“虏复姓”。《原本广韵》仅存1例“虏”字,此例可能是四库馆臣漏改。
其他如“胡”字,除少数几例外,皆改成“夷、北、羌”或直接删除,例如《原本广韵》顟,顤顟,夷人面状。原当为“胡人面状”。豻,北地野犬。正作“胡地野犬”。鬈,又羌人发也。当作“又胡人发也”。“夷、狄”改作“蛮”或直接删除。如《原本广韵》蜑,南方蛮。正当作“南方夷”。,戎盐。原当作“戎狄盐”。
《原本广韵》外族称名唯独没有改动的如“蛮、羌”,一是因为蛮人过去活动区域在黄河流域南部,羌族过去活动区域在中国西部,而清廷当政者满族,前身女真族,主要生活区域在黄河流域以北,当政者忌胡、虏感情强烈,对蛮、羌不那么敏感。
《原本广韵》外族称名因四库馆臣畏祸修改的部分,今皆当据相关韵书订正。
综上,《原本广韵》释义错误主要的表现有释义用字讹误、释义顺序讹误、释义引文讹误、外族称名讹误。外族称名讹误系《原本广韵》收入《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作过改动所致,其他三类错误的出现与四库编修者的失误不无干系。当然,《原本广韵》刊刻流传的经历,也是不容忽略的一个原因。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原本广韵》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2187]、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永瑢,纪昀.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本广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周祖谟.广韵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4:4.
[3]朴贞玉,朴现圭.广韵版本考[M].台湾:学海出版社,1986:145.
[4]刘芹.《原本广韵》成书来源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4):84-89.
[5]刘芹.《四库全书》所存《原本广韵》中的文字狱案举隅[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15-17.
(刘芹 江苏扬州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