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宁可遍体鳞伤,也要保持功夫的尊严
2017-08-10韩逸
韩逸
人生最大的成就不是光环,是经历。
——吴京
6岁鼻子断,9岁折了胳膊,10岁韧带撕裂,14岁差点瘫痪,17岁鼻子摔烂,18岁一只脚废掉,19岁鼻子再次摔烂,20岁被扎了一枪,21岁被砍一刀……看上去满目疮痍,听起来惊心动魄。这不是哪个黑社会老大的江湖出道编年史,这是导演吴京学功夫的成长经历。
对,今天我们喊他,导演吴京。不再是《太极宗师》吴京,也不是《功夫小子》吴京。这个男人今年43岁了,即便不笑的时候,眼角的皱纹也十分明显。他终于摆脱了一个功夫明星娃娃脸大眼萌的桎梏,不再受困于一皱眉头就让人想笑的荧幕形象。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打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吴京几乎是折腾了小半辈子,亲身回答着这个问题。在“演而优则导”的娱乐圈,几亿票房的一部电影好像不是什么格外值得夸耀的事情,但对于一根筋努力到底的吴京来说,多少来得用力了些。
他一直非常用力。名气对吴京来说,其实毫不陌生。早在1998年,《太极宗师》里的杨昱乾咬着辫子藏水坑、推磨盘、碎大缸的时候,一众少女早就对他迷恋得不要不要的。年轻的吴京,笑起来机灵,憨起来真诚,身法和性情都灵动非常。
可他从来没有偶像包袱。坐摩的也好,路边吃羊肉串也好,都没有那股明星架势。如果不留意,他可能就会是穿着拖鞋从你面前晃过去的一个正白旗胡同爷们儿。
很难说这对明星而言是好还是不好,《太极宗师》之后,他虽然每年都有新作,但好像再也没有让人感到惊艳的作品,仿佛一直不温不火地沉寂着。
其实,1998年武侠片已经有了没落的先兆:葛优拍了《不见不散》、成龙拍了《我是谁》、贾樟柯的《小武》面世,形式多样的类型片崛起,一味地打打杀杀总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而吴京好像不懂变通,他只认准了做武打演员这一件事儿。就连拍电影,也是为了体验导演的视角,以便更好地做回一个演员。
迫使吴京跑去香港的原因倒不是因为能不能火,而是不能容忍剧组的不专业。人家请他拍戏,说好的15天拍摄被压缩到3个小时,他退钱不干,要跟导演讨个说法。他想真摔,剧组说桌子就一张,摔坏了下条没法拍。
“這得拍得有多糙啊?”他不能理解为什么时代变得这么急功近利,显得自己倒像个傻子,“我吴京是拿命拼的啊!”
他怕失去他自己。天天跟替身过戏,感觉气质和精神都在往下掉,拿把剑像个烧火棍子不说,吊个威亚轻飘飘地飞来飞去就算功夫了。武打这件事,被闹得好像哪里不对劲儿。
吴京不会偷这个懒,他习惯的是做一个“拳拳见肉”的硬汉。“练武术的就是脑袋比较木。”和吴京合作过的功夫巨星于海曾经说过,吴京伤病还没好的时候就能继续拍戏,腿上打了石膏,还得打。“原地打,站着打,脚肿得鞋都穿不进去。”
拍《杀破狼》的时候更有戏剧性,摔伤了脚,他坐着轮椅回北京结的婚,回去之后继续打,从二楼摔下来,胯骨和胯关节韧带全拉伤了,伤了股骨头。孩子早产,娘俩进了ICU,他也进医院做了手术。
走到哪,都是一脸拼到底的劲头。拍《战狼》,他也用笨功夫,七八年一直琢磨,给熬出来了。
剧本由四个人前后改了14稿。吴京差点把编剧给逼疯了。拍之前,他自己先去特种部队集训18个月。正式开拍,南京地表40多度,群众演员一天昏倒好几个。片子杀青当天,摄影指导就进了医院。以至于剧组到了非洲拍第二部戏的时候,还专门发了个注意事项,开篇就写“工作是吴京的,生命是自己的。”
结果还是有摄影指导被毒蜘蛛咬伤,半身麻痹。晕船、被抢劫,这些事儿一件一件经历过来,成了“同甘共苦”的回忆。他自己对自己也绝不心软,一口气儿把体脂含量练到了8%,光着膀子在剧组晃悠,一身腱子肉让老婆看了都喊“扎心”。
虽然他有时候还自嘲是弱势群体,遇见小偷进家门都不敢动手,怕“防卫过当”把人家打坏了。在指导电影的时候,也怕影片中的一些镜头无法通过,因此他会在送审之前自我阉割,删了好多“可能不过”的戏份。
这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硬汉温柔的时刻,即在自己所宝贝的事情上会格外坚持,甚至也有点小心翼翼。
“我吴京是拿命拼的啊!”。可能是吴京太珍视“武术”,也太清楚自己会为之“拼命”,以至于他会无比谨慎的向别人呈现这项才能吧。
你有自己无比珍视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