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青春谱写“志愿曲”

2017-08-10章正游玉增彭湖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宁波大学中东欧外国语

章正+游玉增+彭湖

距离1700公里的宁波和贵州的两所学校,日前一起上了一堂特别的英语课。“澳大利亚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的?”“Denise,我想听您讲澳大利亚的食物!”……镜头里,孩子们纷纷激动地举手向外教提问,他们是贵州省兴仁县第七中学七一班的学生。镜头的另一端则是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外教Denise。而镜头里看不到的“桥梁”是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

这是一支坚持了10年、有1万名志愿者参与、服务时间总和超过10万小时的外语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团队最新推出品牌项目“EYE无线”共享课堂。

10年,用志愿诠释青春力量

“时间过得真快,想不到已经坚持近10年了。”宁大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智腾感慨地说。

10年前,正值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选拔,宁大外国语学院师生第一次努力尝试在国际赛事上展示该院志愿者的风采。最终,通过层层选拔,6名志愿者赴北京参与奥运会志愿服务,这是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始志愿服务的先声。

当时6名志愿者之一的2005级英语专业学生詹丽娟还能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我们先在宁波进行培训,然后到杭州誓师出征,在北京待了24天,服务的赛事是奥运会自行车赛事,从观众入场前两小时到比赛全部结束,我们都不能坐下,不能倚靠栏杆。尽管太阳暴晒,我们也以最好的面貌面对观众,为了保证观众有较好的观赛环境,一切都是值得的。此次志愿服务后,做志愿者仿佛成了我的使命,大学期间,我服务过宁大20周年庆祝活动、第九届中国宁波国际儿童电影节、中国慈溪家电博览会和女足世界杯杭州赛区比赛等,已有数百小时的志愿服务经历。”

继奥运志愿者后,宁大外国语学院外语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先后为亚运会、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中东欧博览会、APEC高官会、中国国际文具礼品博览会、世界女排大奖赛、中日韩青少年运動会等各类国际和全国性的会议、赛事、展览等大型活动,提供翻译、引导、接待等专业服务,以高水准的社会服务彰显志愿服务精神,展示了青年学子的青春力量。

拉脱维亚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拉脱维亚投资发展署宁波代表处主任Kaspars对这群年轻人赞不绝口:“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志愿者积极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和第一届中东欧国家特色产品展志愿服务等,为大会提供了非常优质的志愿服务,受到了参会者的广泛好评。欢迎志愿者们能继续积极参与博览会志愿服务活动,

更好地加强交流和学习,为两国投资贸易博览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组数据也说明了这群年轻人的奉献精神。据统计,10年来,宁大外国语学院共有1万名志愿者参与国际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服务10万小时,近3年承接志愿服务活动达800余次。

1000名志愿者,用公益感动5000名学生和家长

除了国际志愿服务项目,每年暑期宁大外语学院还有一批志愿者到全国欠发达地区,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和贫困山区孩子送去公益服务,这个行动被称为“EYE假日”关爱实践行动,EYE即Energetic、Young、Enthusiastic(活力、年轻、热情)的简称。10年来,先后有1000余名志愿者通过该项行动,为浙江、广西、贵州等省份9个帮扶基地的5000多名学生带去知识与快乐,也留下了满满的回忆。

韦万正,是广西武宣县思灵乡马山小学,一个靠爷爷低保维持生活的四年级女孩,在志愿者离开那天,泪流满面地抱住志愿者哭喊:“老师,下辈子我一定要做你的女儿。”暑假里,有志愿者陪伴,帮她学习英文单词、给她扎头发、和她一起聊天……这让韦万正对这群大学生志愿者依恋不已。

回馈还有很多,该院的墙上已经挂满了志愿服务的锦旗,抽屉里塞满了来自家长、学生和社区老人的感谢信,宁波市机关工委、团北仑区委对他们进行授牌与肯定,还有无数学生给志愿者的小礼物……外语专业志愿服务团队也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和宁波市大学生先进集体。

志愿不息,创新不已。2016年起,外语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在国际志愿服务和“EYE假日”关爱实践行动之余还努力找到突破口,打造属于自己的育人品牌“互联网+”式“EYE无线”共享课堂,提供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外语支教服务,用高质量的外语教学让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受距离的限制,给山区的孩子送去一流的外语教育。目前,该共享课堂已为超过3000公里直线跨度的全国13个省市提供了在线英语课堂帮扶,已有30多次的视频通话,近50个网络课程视频,1次直播课程,总时长686分钟,600余名儿童受益。

在共享英语课结束后,贵州兴仁县第七中学副校长罗文建说:“非常感谢宁波大学对我校的帮助与关怀,线上直播和线下支教推动了我校教育的发展。‘互联网+爱心支教为同学们作了很好的课外补充,志愿团队为此倾注了很多心血,向你们表示感谢!”

立足育人,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在专业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志愿们始终秉承“笃信达雅,用专业温暖世界”的理念,朝着专业型、公益型、育人型方向不断努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志愿者们在服务中通过实践锻炼了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英语、日语、德语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参与专业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例如,2016年,该院300多名志愿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东亚非物质文化博览会、中东欧博览会、世界女排大奖赛等15项大型国际会务、赛事接待、翻译等服务工作,致力于结合外语专业在准确发声讲好中国故事上下苦功。据统计,该院一批批优秀的志愿者中有20%任职于与专业相关的政府或事业单位,10%的志愿者依托专业成为创业新秀,30%的志愿者最终成为外语类教师,结合专业与志愿精神在育人之路上传承奉献精神。

志愿者们在服务中领悟青年责任。通过中东欧博览会等国际会议的志愿服务,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意义;奥运会、亚运会等赛会志愿者纷纷表示,通过志愿行动,他们看到了国家的繁荣复兴和国际地位,为之振奋。该院2015级翻译硕士张陈艳在国家外文局志愿服务结束后感慨:“作为志愿者,我独身赴京参与了中国外文局的援外项目。近1个月的北京生活中,接触了许多国家层面的机构、部门和领导,受益很大,体悟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也更明确了自身职业规划。”詹丽娟也表示,大学期间的志愿服务对她人生影响很深:“现在我工作之余常去社区做志愿者,这让我的生活变得很充实,也非常开心。”2010亚运会的志愿者,2008级英语师范专业学生陈燕则说:“大学期间的志愿服务,对我影响很深,现在我已是宁波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常常带孩子去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希望也培养孩子们帮助他人的习惯。”

宁大外语学院党委书记段汉武表示:“10年来,学院在‘全域思政模式下努力引导学生将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结合,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第一第二课堂,让育人理念成为实际行动。学院坚持10年的外语专业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开展线上和线下外语支教、国际志愿服务等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认识中国,将专业学习与服务社会、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无缝对接,把志愿服务打造成了‘行走的思政课堂”。

猜你喜欢

宁波大学中东欧外国语
浙江外国语学院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征稿简则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稿约
An Analysis on Holden’s Anti-hero Image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 Personal Tragedy The professionalism of Stevens
Research on College Education Based on VR Technology
문학텍스트를 활용한 한국어교육―발음 ,어휘 교육을 중심으로
An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Yue Lai Yue X”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