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之间,书我精彩人生
2017-08-10徐可可
徐可可
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都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的最大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乔治·华盛顿
作为功勋卓越的政治家、有多项成果的科学家、成功的实业家,富兰克林在书中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使得整部自传既无哗众取宠,又不盛气凌人,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断迸出哲学与睿智的火花,深刻地阐明了美国精神的内涵。
在《富兰克林自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立体的富兰克林——既圆滑又不失原则,隐藏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启蒙故事背后,躲藏在美国建国时期艰难的斗争和变革之中。
在美国革命尚未勝利的1775年,富兰克林作为特派使,被派往法国寻求帮助。那时的他已70高龄,肾结石颇为严重,但到达法国之后,他便“使整个法国沸腾起来”。等到后来协助他的约翰·亚当见到他时,感到十分愤怒:这个老头在自己的同胞浴血奋战时,却穿着巴黎的华服与上流社会欢宴。对此,富兰克林是这样解释的:要用法国人的方式和他们打交道。最后他也确实取得了成功,为美国争取到了法国在武器等方面的援助。
看似毫无原则的富兰克林,心里装着的却是他认定的原则、他的“方”。为追求正义的目标,他没有道德洁癖,也没有非此即彼的是非观,这便是他的“圆”。即使因此被误解,他也不会放弃,甚至不作解释。他的“方”是追梦的坚定不移,而他的“圆”是方法的变通。“圆”成就了“方”的坚持与执着,“方”成为了“圆”的动力与方向。个性之“方”与包容之“圆”在富兰克林身上融为一体,成就了一个大写的“人”。
平衡、妥协、忍让,这些都是富兰克林行事中随处可见的品行。不过,熟悉富兰克林那几近圆滑形象的人,恐怕忽略了富兰克林固执的一面——当所有人认为他用风筝“捕捉”电的行为是在胡闹的时候,他却仍然按照心里认准的方向,一路走下去。
从富兰克林身上,我们能学到“方”与“圆”相辅相成的方法,学到方圆之间和谐共存的大善,感受到“方”不是固执的一成不变,“圆”也不是无原则的妥协圆滑。当人生的道路上布满坎坷,当我们无法直行通过时,我们不如绕一下,也许会发现另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纵观中华历史长河,有魏徵大胆直谏的“方”,有长孙无忌深谋慎思的“圆”;有张居正锐意改革的“方”,有申时行调和中正的“圆”;有法家刚正不阿的“方”,有道家清净自然的“圆”……盛世也好,乱世也罢,“方”与“圆”的对立统一是驱散黑暗的星辰,是放出光明的日月。
心怀光明,把握分寸,方圆之间,大可天地任我遨游,书我精彩人生!
【浙江省永嘉中学摇篮文学社,指导老师:梅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