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能找个机器人帮手吗?
2017-08-10
“你能想象吗?当你老了,陪伴你的却可能是个机器人。”近来有媒体报道,通过“养老机器人”照护老年人或将成为未来趋势。机器人不仅能跟老人聊天、唱歌、互动,还能端茶倒水、测血压、报警呼救。
在英国热播的科幻电视节目《人类》中,有一位年迈的学者George Millican,他是一位孤寡老人,因中风,选择与“合成机器人”ODI生活在一起。它可以照料老人吃药,帮助老人上楼梯,还会烹饪经过医生批准的健康的食物。在我国,早在2016年5月,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就引进了一批服务型机器人——“阿铁”,它可透过500万像素镜头辨识老人的行为。
对于机器人能否代替子女养老,大家争论颇多。有人称:“父母不管再苦再难,辛辛苦苦把我们带大,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以同样的方式陪伴在他们身边呢?”有人则表示:“子女也不可能天天24小时一直陪伴父母。机器人在夜间陪护、快速报警送医等方面的价值不可低估。建议大力发展养老机器人,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质,也减轻子女的负担。”也有人称喜欢和机器人交流,在年老体弱的时候,不希望消耗额外的精力去跟人打交道,进行社交活动。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技术革新的时代,我们应正确看待科技在我们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让机器人和老人一起生活,无可非议。但在使用科技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我们不能让科技全盘取代我们去履行义务。
老年人的情感其实是比较脆弱的,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渴望有人陪他们一起度过。无论选择何种养老模式,老人都需要子女的亲情关怀,需要家人的陪伴照顾。即便是獨居老人,也渴望家人的嘘寒问暖。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我们年老的时候,陪伴我们的,却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人,这该是多么让人悲哀的事情!
机器人没有感情,无法代替亲人所能给予的情感。而人总归是情感动物,不能被机器所奴役,更不能让机器完全取代作为子女的责任。
发展智能养老机器人,严格来讲,与选择何种养老模式并不冲突。但我们不禁要“杞人忧天”: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广泛运用,子女会不会更加依赖这一人工智能辅助手段,因此而感到“解放”了,不再付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