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酬赠之作——古代的命题作文

2017-08-10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王良处士笔法

说到古诗文,其实我们都会接触到,不管是书本上学习的,还是课外积累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诗文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习上为你增加更多文化素养,生活上让你的修养有所提升。而这也是考生写出文采斐然、饱含诗意的作文的不二法门。

送石处士①序

◎〔唐〕韩 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②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③、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④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还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筵于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注]①石处士:姓石名洪,洛阳人。元和五年,应河阳节度使乌重裔的聘请,再次任事,韩愈写了这篇序送他。②嵩:山名,五岳之一,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邙:山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瀍:水名,在中国河南省。谷:水名,源出河南陕县东部,在洛阳西南与洛水会合。③王良:春秋时晋国的善御者,传说为周穆王驾车。④数计:算卜。

下列对文言文有關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旨一为阐明石处士此次出仕不违初衷,为行其所当行;二为借此时机,对他作一些规诫,并且通过此事对节度使乌公也含蓄地有所规诫。

B.上段写乌公与从事讨论求贤之事,由两人之间的问答,表现石处士其人之贤。笔法活络,控御自如。处士之贤反衬出乌公之能知贤、求贤。

C.下段写石处士的应聘与众人的饯行。写其应聘之果,赴行之速,可以看出石处士行事自有决断,与前面写其议论古今人物之当、料事成败之神颇能呼应,让我们感到此人果非常人。

D.这篇散文的语言颇有特色,如叙说石处士辩论古今人事时,运用了比喻、类比、排比等手法,气势不凡。

参考答案:B(“反衬”错,应是既赞处士之贤,同时也赞乌公之能知贤、求贤。)

古文家笔法之妙,在于貌似自然地随物宛转,对材料似乎毫无取舍,而实际上极尽文心、结构之能事。

1.处处点明主旨。这篇文章的主旨一为阐明石处士此次出仕不违初衷,为行其所当行;二为借此时机,对他作一些规诫,并且通过此事对节度使乌公也含蓄地有所规诫。韩愈主要就是在这两层上作文章。从内容上看,文章无处不在赞扬处士的“惟义之归”与乌公的“求士为国”,赞之正所以规之、励之也。

2.结构前后呼应。文章的结构仅为两段:上段写乌公与从事讨论求贤之事,由两人之间的问答,写出石处士其人之贤。笔法活络,控御自如。既赞处士之贤,同时也赞乌公之能知贤、求贤。双方的共同点在一个“义”字上,并以此“义”解众人对处士的出仕之疑。下段写处士的应聘与众人的饯行。写其应聘之果,赴行之速,可以看出石处士行事自有决断,与前面写其议论古今人物之当、料事成败之神颇能呼应,让我们感到此人果非常人。规劝处士与乌公的话,则通过送行者之口道出,委婉而得体。

猜你喜欢

王良处士笔法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十)
西 湖
笔法与临摹
最好又最差的车夫
最好又最差的车夫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林则徐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