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岸平衡理论视角下的日本对华制衡战略及其困境

2017-08-10张新平李凌羽

日本问题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均势

张新平+李凌羽

摘要:离岸平衡手通常凭借其特殊的地缘位置,通过推卸责任、构筑均势等策略对大陆的潜在霸权进行制衡,维持大陆均势,保证和扩大自身的权力。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在安全上对中国遏制意识空前增强,并积极采取行动,形成对华制衡战略。在目前的亚太格局中,日本对华制衡所采取的行动符合离岸平衡手的一般模式,即在美日同盟的框架之下寻求推卸责任;借印度、东盟国家等在地缘上制衡中国,以从中寻求自身安全和权力增长;联合亚太众多国家和地区构筑包围中国的均势同盟。但日本的制衡战略也面临诸多困境,其制衡中国的目标并不能实现。中国应在准确把握其战略本质、充分认识其战略困境的基础上积极应对。

关键词:日本安全战略;对华制衡;离岸平衡;均势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17)03-0010-10

DOI:10.14156/j.cnki.rbwtyj.2017.03.002

一、引 言

冷战结束以来,伴随着亚太政治格局和中日两国国内条件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日本对华政策出现了调整。特别是在安全问题上,开始以“中国威胁论”为依据,构筑防范中国的安全体制。从1992年开始,日本政府在其《防卫白皮书》中把中国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这种关注力度其后呈逐年加大趋势。21世纪初日本的《防卫白皮书》,对中国的国防开支和“军事透明度”、军力发展和态势、台海动向等空前关注,还突出指明:中国军事现代化目标已经正在超出本国防卫和应对台湾问题的范围;就其对地区形势和日本安全予以的影响,有必要加以密切关注。[1]2013年日本防卫省出台的《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明确写道:“中国国防费用不断增加,且不够透明,军事能力正在广泛而快速地增强。……中国的上述对外姿态与军事动向等,及其军事与安全保障政策的不透明性引起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担忧。我们有必要继续慎重关注中国的动向”。“中国面对我国以及周边国家坚持独自主张,试图以力量改变现状。对此,我国将要求中方自我克制,避免事态升级。同时,我国也将继续冷静而坚决地加以应对”[2]。与此同时,该文中有关日本国家安全保障目标的论述中也明确指出:“为维护我国的和平与安全,保证国家之生存,加强必要的遏制力,防止我国遭到直接威胁”[2]。2016年日本防卫研究所编写的《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6》中更进一步指出,在中国目前的安全战略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活动存在“加剧与地域各国关系紧张”和“使东亚安全保障混乱”的可能性,强调“地域各国”希望中国“停止以武力为背景改变现状的尝试,成为维护原有的安全保障秩序的大国”。在应对思路上,报告主张“构建和运用两国间、三国间、多国间的各种机制,努力推进与中国的坦率对话”[3]。以上内容反映出,日本对中国“试图以力量改变现状”感到十分不安,希望“维护原有的安全保障秩序”,即意在维持均势,而极力反对中国对现有均势的挑战,并将对此采取应对措施;同时,日本为实现保障国家安全的目标,要加强遏制力,这种遏制力必然针对特定的客体。日本既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最大威胁,显示出明确的“防华”倾向,同时也表示出会联合其他国家采取类似“遏制”的行动,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对华安全战略的核心就在于“制衡”。

中日关系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历来为两国学者所重视。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中日两国在诸多问题上的争端以及日本在外交上的强硬姿态,导致中日关系再次跌入冰点,学界关于日本对华战略的背景、内容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有关于日本对华战略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从日本本国政治历史事实出发,分析日本对外战略的发展脉络和趋势参见门洪华.日本变局与中日关系的走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1);吕耀东.战后日本外交战略理念及对外关系轨迹[J].日本学刊,2015(5);蔡亮.安倍对华“政经分离”政策浅析[J].日本学刊,2014(3);吴怀中.日本对华大战略简析——以“接触”和“防范”为核心概念[J].日本学刊,2012(5);刘江永.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J].外交评论,2012(5).;从中日、日美、日澳或中美日等双边或三边关系出发,分析其中各方之间的战略关系与态势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日本对华战略,并进一步探讨对中国及中日关系的影响参见时殷弘.当前中美日关系的战略形势和任务——一种宏观视野的讨论[J].日本学刊,2015(1);苗吉、李福建.战略戒拒与战略调试:日澳对中国崛起的反应[J].外交评论,2014(1);李益波.浅析日本与东盟安全合作的新变化及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3);朱锋.权力变更、认同对立与战略选择——中日关系的战略未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3);Richard C.Bush,The Perils of Proximity:ChinaJapan Security Relations,Washington 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2010.。以上研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大多是以经验性和叙述性为主,缺乏较为成熟和完备的理论分析框架,导致分析本身逻辑完整性的缺失,从而在理论预测方面略显薄弱;第二,以上研究大多以一国自身或是两国双边关系作为研究重点,主要停留在单位层面,而从国际格局和体系层次视角的分析较少,就日本对华战略缺少更为整体和宏观的把握。因此,借助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来分析日本对华战略,有助于克服上述研究存在的不足,就日本对华战略的现状和未来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

根据近年来日本在对外战略上的基本立场和目标可以看出,日本忠實奉行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逻辑,追求国家权力的扩大,对邻国实力的增强抱有防范态度,为避免自身受到威胁而极力维持均势。基于日本的主观战略认知、战略处境和行为特征,本文认为进攻性现实主义中有关离岸平衡手的理论对于分析日本对华战略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将通过运用更具整体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日本对华战略的内在逻辑,从而促进对日本各种对外行为的清醒认识,进而寻求更为积极的应对思路。

二、离岸平衡理论及其在分析

日本对华战略问题中的适用性

权力结构、地缘位置等物质因素往往是国家界定自身利益、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流派在这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分析框架。其中,对于一些拥有特殊地缘战略处境和行为模式的国家,历来有众多学者给与了关注。传统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摩根索认为,由于每个国家对权力的追求,均势最终会在国家之间出现并发挥作用。而在实现均势的各种方式中,他提及均势的“掌控者”(holder)或“平衡者”(balancer)这样一种角色。平衡者并不总是认同某一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政策,不与任何一方结成永久的关系,其主要目标是维持均势。摩根索认为,19世纪的英国便是这类平衡者的典型代表,它凭借自身独立于欧洲大陆之外的地缘位置,采取特殊的“光辉孤立”政策,影响着欧洲大陆的均势。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在其进攻性现实主义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离岸平衡手”概念,对其内涵、要素与行为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初步形成了一种理论分析框架。根据米尔斯海默的描述,离岸平衡手是指这样一类国家:它们在地理上由一大片水域与大陆隔开,并不具备征服大陆上所有国家的实力,但它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影响和调整大陆均势。通常离岸平衡手会在大陆上出现潜在的霸主时联合大陆其他国家对其进行遏制,以保持大陆的均势,但会尽量避免直接与大陆强国发生冲突,只有在均势遭到严重破坏、危及自身权力与安全的时候,才会不得不直接插手。通过让大陆上的国家相互制衡,离岸平衡手可以在大多数时候以坐山观虎斗的姿态保障自身的安全并谋求在该地区更大的权力[4]。米尔斯海默认为,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其行为方式都符合离岸平衡手的一般模式。离岸平衡理论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离岸平衡理论遵循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根本逻辑。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所置身于的国际体系是一个自助体系,国家之上不存在更高的权威,因此,每一个国家必须依靠自己来保障生存,而生存正是国家的首要目标。对于国家而言,追求自身相对权力的最大化是获得最大安全的最佳途径。国家除了通过发展经济、军事实力来获得权力之外,也会通过联盟、遏制等与其他国家互动的方式,改变权力在国家间的分配,使得权力的天平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倾斜。

第二,离岸平衡手的身份构成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要素:(1)离岸平衡手拥有较为特殊的地缘战略处境,使得其与体系内的其他大国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例如,被巨大水体隔开),导致该国既难以征服其他大国,也不容易被其他大国所征服;(2)离岸平衡手本身是能够影响国际格局的大国,具备一定的实力,而这个实力也同样既不足以让该国轻易就能征服其他国家,但又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不至于被其他大国吞并;(3)离岸平衡手在外交上通常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不会轻易接受某种义务的捆绑。它们需要较为广阔的外交空间,以便能够随时根据权力格局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政策,使自己始终处在较为有利的位置;(4)离岸平衡手本质上有扩大权力的主观意图,随时寻找机会扩大自身权力,当这个意图不能顺利实现时,至少要保证不被其他大国支配,因而此时会力求维持均势。

第三,离岸平衡手的行为方式。离岸平衡手首先追求自身的安全,进而寻求权力的扩大,其行为方式也由这两个目标所支配。首先,当其所在的国际体系中出现可能威胁到其生存安全的大国时,离岸平衡手会尽可能推卸责任,让其他国家来承担抵御威胁的风险,而使自身处于相对更加安全的地位。推卸责任策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离岸平衡手本身的特殊战略位置。其次,当推卸责任不能有效应对新兴大国对自己构成的挑战时,离岸平衡手就会通过直接的参与来构筑遏制挑战者的力量,使得体系内保持一种均势状态。实际上,这种均势主要是除平衡手之外的体系内国家之间的均势。平衡手因其特殊地位,可以以较小的力量投入来实现并维持均势,而最终借其他国家相互牵制之机,扩大自身权力而成为体系内的霸权,达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战略效果。

第四,离岸平衡手与所在国际体系的相互关系。实际上,离岸平衡手本身便是特定国际体系结构的产物,受到体系内“极”的数量的支配。在主要大国实力相当的多极体系中,一些位置特殊的国家会倾向于采取离岸平衡手战略,并且这种战略也更易获得成功。如果是一个国家实力远胜于所有国家的单极体系,该国自然就成为体系霸权,均势更无从谈起。而在两个大国直接对抗的两极体系中,其他国家都受到两极的支配,也难以成为左右均势的平衡手。从过程来看,离岸平衡手会在一个时期内维持多极体系的存在,但其最終目标是实现以自己为霸权的单极体系。

根据离岸平衡理论的核心内容,综合考察日本的地缘战略处境,近年来的战略目标以及外交立场和行为,认为,日本目前在亚太地区也扮演着一种离岸平衡手的角色,并且将中国作为其首要的制衡目标,在对华战略中运用了离岸平衡的方式,以实现制衡中国的目的。当前的亚太地区是一个多极体系,存在中、日、俄、印等多个实力较强的国家,总体上保持着较为均衡的权力格局。而其中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与其他主要大国都不直接相邻,具有较特殊的地缘位置。这就为日本成为离岸平衡手造就了客观的物质基础。而主观上,日本自身也在追求权力的扩大,并且随着中国近年来的崛起,对中国的关注、防备和担忧日益突出,综合来看,当前亚太地区基本格局和日本的状况与离岸平衡理论的核心要素相一致,因此笔者认为,离岸平衡理论适用于针对日本对华战略的分析。接下来,文章将运用离岸平衡理论的分析框架,就日本对华战略的形成背景、内容和前景展开具体的分析。

三、日本对华制衡战略的形成背景

日本的对华制衡战略,既源于日本所处的亚太地区的客观环境,也有日本主观方面的动因。日本能够对中国采取离岸平衡式的制衡战略,首先取决于中日之间的特殊地缘关系,这确定了日本的战略处境。其次,近几十年来亚太地区权力格局的变化也影响着日本的战略选择。此外,日本主观上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而其实现有赖于对中国的成功遏制。

(一)中日间地缘关系决定日本的基本战略取向

中国与日本的地缘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日本的对华战略选择。一方面,两国并没有直接相连的陆上共同边界,中间存在着水体和一些陆上国家领土(朝鲜、韩国和部分俄罗斯领土)的阻隔,发生直接对抗的可能性相对受到限制,这给了日本战略选择上的更大空间。但另一方面,两国在钓鱼岛存在领土争端,而且作为海洋国家的日本对临近大陆国家动向引发的海路航行安全问题有着特别的关切[5],因此日本在对华战略上倾向于遏制的可能性便增大。此外,台湾对日本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两岸关系的发展触动着日本的神经。日本从保障自身海洋安全和利益出发,会选择遏制中国的战略。

而由于中国在陆上有着众多邻国,这就使日本可以减少单独遏制中国的压力,而选择采取具有离岸平衡特征的策略,利用中国的周边国家实现对中国的制衡。同时,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力量部署事实上也起到了类似于中国邻国的作用,可以对中国造成遏制的效果,并且还在中日之间形成了阻隔作用。因为由于美日同盟关系的存在,中国无法越过美国的军事力量而直接对日本构成威胁。这样的地缘格局,为日本利用周边要素来制衡中国提供了有利空间。

(二)亚太权力格局变化促使日本制衡中国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头四十年,日本在东亚是作为地区性的潜在霸主出现的。这一时期,日本所面对的东亚大陆普遍缺乏抗衡日本的能力。俄国是当时大陆上唯一的大国,但更关注欧洲事务而不是亚洲,且在这一时期内,大多数时候无力东顾。这时的朝鲜和中国都是弱国,是日本进攻的目标。由于力量的巨大差距以及缺少外部的抗衡力量,日本在这一时期可以选择通过侵略最大限度地扩大自身的权力,获得在亚洲的霸主地位。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与军事力量也得到了巨大提升,中国崛起引发的对中国未来是否会成为亚洲霸主甚至全球性大国的猜测和争论层出不穷,空前激烈。至少可以确定,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亚洲的权力体系结构。国际关系中权力分配的变化无疑是影响国家战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尽管今天的中国尚未与各邻国在力量上产生巨大差距,但伴随着中国继续发展,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实力日益凸显,很有可能被日本看成是亚洲大陆上的霸主——尽管在主观上并没有称霸的意图。日本所担心的,是一个在亚洲挑战美国霸权地位,并拥有强大海外投送能力的中国出现在它的邻侧。当前亚太地区各国的实力与20世纪初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对日本而言已经不存在向大陆扩张的可能。日本所能采取的战略就是保持亚洲大陆的均势,并尽可能扩大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 中国是拥有最强大的潜在实力大国,势必成为日本制衡的首要目标。

(三)日本的战略目标使遏制中国成为必然选择

自20世纪后期以来,日本一直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追求实现“普通国家”,成为军事大国,行使集体自卫权。目前日本没有强大的军队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没有战略打击能力,尽管经济发达,但缺乏全球政治影响力。日本不满足于这样的现状,积极谋求成为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可以独立应对周边国家威胁,并有能力影响和改变国际权力结构的国家。

日本欲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出于两点原因选择对中国进行制衡。首先,中国一直以来反对日本颠覆战后秩序,反对日本由“和平国家”变为“普通国家”。这对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日本而言是一个巨大阻碍。而推进其实现战略目标,就需要日本对中国进行制衡,尽一切可能把中国阻碍自己的影响力降到最低。对日本而言,如果中国在亚洲掌握着决定性的影响力,那么日本基本上没有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可能。第二,日本追求成为政治大国,在亚洲将要面临的首要竞争对手就是中国。通过让中国的其他邻国共同制衡中国,日本将获得更多扩展实力、摆脱束缚的空间,使东亚的均势朝着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

四、日本对华制衡战略中的

离岸平衡模式

日本的对华制衡战略符合离岸平衡手的一般模式。离岸平衡主要是综合运用推卸责任和介入均势的手段,一方面借他国保障自身安全,使自身处于相对超脱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自身行为影响均势,对威胁自身地位的大国进行制衡。日本的对华制衡,一方面表现出利用美国和中国周边国家为自己增加安全筹码,减轻自己的防御压力;另一方面,日本也积极介入亚太地区均势,通过构筑包围中国的防御同盟,对中国形成遏制。

(一)利用美日同盟推卸对抗中国的责任

一直以来,美日同盟都是日本地区安全战略的基轴。进入21世纪,日本在强化同盟关系方面推动了许多令人瞩目的举措。可以看出的是,日本政治精英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以实力对比为准绳,认识到了其还无法摆脱美国控制,在安全需求上强烈依赖美国的现实。特别是随着美国“一超独霸”地位的确立,加上面临中国迅速崛起的势头,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争取构筑“日美欧三极”支配国际秩序、与美国平起平坐,到开始转向承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和支持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图谋以积蓄实力、“曲线复国”的方式换取美国对其谋求政治大国和东亚地区主导权的支持。2015年4月,两国在外交与安全部长级会议(2+2)上达成新的《美日防卫合作方针》,在《美日安全协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美日同盟,强调其全球性质和针对突发事件的协调合作。日本方面认为,新的方针使美国在日本的防卫问题上大大强化了美日同盟的力量[6]。

日本的安全防卫战略,就是意图在美日同盟的框架之下,借美国对抗中國,减轻自身压力。该战略通过“挟美”以求“抑华”,构筑防范遏制中国的体系,争夺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利于日本加速走向军事大国,积极谋求“军事崛起”。日本加强日美同盟的战略,本质上是一种推卸责任战略。日美同盟在性质上并不等同于日本与中国周边国家建立的防御同盟。日本与印度、东盟等构建的防御同盟中,各国实力实则都稍逊于日本(虽然日本当前的军队规模较小,但其经济实力可以在必要时迅速转化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其潜力大于印度、澳大利亚和东盟各国),而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成员,都无法单独与崛起的中国抗衡。因此,日本需要借助防御同盟形成均势,在面对中国崛起的威胁时,与其盟友一道对抗中国。但日美同盟中,美国是作为实力最为强大的大国出现的,它完全具有单独对抗中国的实力。尽管在地缘上,美国远离东亚,理论上并不能成为日本推卸责任的对象。但事实上,美国是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面对的最强大也最重要的战略对手。在日本看来,中国会积极寻求突破美国的地缘制约,减小美国在亚太地区对中国构成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因此,日本将自己与美国捆绑,实际上是要让美国成为日本遭遇中国威胁时的责任承担者。日本的这一推卸责任策略,也符合日本长远的战略利益。日本要谋求地区性霸权,一方面要对中国进行遏制,另一方面终究也要摆脱美国的控制。而利用美国与中国的对抗,恰是实现这一目地的最佳契机。当侵略者与责任承担者陷入一场旷日持久、代价高昂的战争时,均势会朝着有利于推卸责任者的方向转移。假如中国与美国陷入了直接对抗,两个大国都将付出巨大代价,当它们的力量在这场对抗中遭到严重削弱时,对日本而言,既有可能在东亚打败中国,成为亚太地区的霸权国家,同时也能趁此机会摆脱美国的控制,成为真正独立的大国。

(二)借印度减轻自身战略压力

冷战结束以来,由于印度与日本在安全上都将中国视为主要威胁,有着防范与遏制中国崛起的需要,两国在安全方面的合作迅速升温。2008年10月,日本和印度两国首脑签署了关于在反恐、核不扩散以及防务交流等安全保障领域加强合作的《安保共同宣言》,为日印两国之间军事合作关系的持续深化、军事合作迈上新台阶,从制度和法律层面提供了保障。这是印度首次与其他国家签署这一类型的协议。日本在安全上对印度的重视,是日本重新评估印度在亚洲安全结构中所扮演角色的结果,也显然是日本对中国崛起所作出的反应[7]。2014年,日本与印度联合发表《日印特别战略与全球伙伴关系宣言》,增加了大量关于海洋军事联合演习、防务技术合作等传统安全方面的内容。对中国軍事力量发展的担忧,正是两国加强传统安全合作的重要驱动力[8]。日本还积极推动与印度的核能合作。日印核能协商谈判从2010年开始启动,中途因日本2011年福岛核事故而中止,2012年再度恢复。2014年两国发表共同宣言,将核能安全认定为两国的“优先事项”,表示双方将为核能协议的早日缔结作出更大努力。日本向印度出售核能技术,支持印度的核能发展,也有抵消中国影响的考虑[9]。

日本与印度的合作背后,同样是日本的一种推卸责任策略。印度能够成为日本推卸责任的对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首先是中印之间的地缘安全关系。印度与中国是陆上邻国,两国间存在复杂的边界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真正解决,这为两国的安全关系增添了隐忧。印度长期将中国视为其最大的安全威胁,特别是随着中巴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的存在以及中斯、中孟关系的不断发展,印度认为自己的地缘战略空间受到了中国的威胁和冲击。对此,印度一直寻求增强威慑能力以应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压力。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追求公开的核威慑能力,发展针对中国的核战略,这也造成了中国地缘安全环境的恶化,为中印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中印间的这种态势恰恰是日本所期望的,这也是日本支持印度核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其次,印度对华政策的遏制取向,使其自然成为了日本在大陆上制衡中国的帮手。自尼赫鲁以来,印度历届政府都将追求世界大国地位作为印度的主要战略目标,而在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以后,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最大的威胁和其大国之路上的竞争对手,在对华政策上总是保持着防范和遏制的基本取向。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印度也提出“香料之路”、“季节计划”来进行对冲甚至反制。印度对华政策的取向,实际上是其传统地缘安全观念和对中国的错误认知造成的结果[10],反映出印度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误解。然而这种误解恰恰被日本所利用,使日本获得了更多与中国周旋的筹码。日本利用印度的力量在大陆上制衡中国,挤压中国的战略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印度不自觉充当了日本防范中国的责任承担者。而日本通过“借力”,有效地减轻了自身的战略压力。

(三)拉拢东盟国家,利用南海问题赚取战略资本

21世纪以来,日本也明显加强了对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关注,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合作。首先,日本十分注重加强与东盟的安全合作关系,将日本的安全利益同东盟安全利益进行捆绑,构筑一套亚太海洋安全框架。日本积极参与东盟各种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通过参加东盟地区论坛(ARF)活动,推动构筑地区安全机制。日本还通过联合国维和以及参加军事演习,将自卫队派往该地区,加强军事影响。其次,日本利用部分东盟国家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有意将南海问题与中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争议问题挂钩,以寻求东盟相关国家的声援。在东盟国家中,越南和菲律宾在过去一段时期内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过较突出的矛盾。日本将其视为在东南亚制衡中国的重要支点,因而尤其重视与两国的合作。而两国与日本的合作背后,同样有着防范和遏制中国的战略需要。越南政府拟于2017年后发射两颗地球观测卫星,于是日本政府决定向越南的人造卫星发射项目提供500亿日元的ODA贷款。而该人造卫星能够实现越南政府“每天可至少1次观测南海周边特别是中国海军军事设施在内的实时侦查数据”的构想[11],将对中国的南海安全造成负面影响。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时有摩擦,特别是自2012年4月的“黄岩岛事件”,使得中菲关系十分紧张。而日本则积极鼓动和支持菲律宾就南海问题提起国际仲裁。2013年1月,菲律宾向联合国海洋法庭就南海问题提起国际仲裁后,日本积极在背后运作,通过日本籍庭长柳井俊二的行动,不顾中国的拒绝、反对立场,强行为中方制定仲裁法官,并最终于2016年7月12日作出了一边倒的有利于菲律宾的仲裁。仲裁庭做出裁决后,日本反应最为活跃,表示欢迎仲裁结果,还在多种场合强烈要求中国接受仲裁结果。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有意改善对华关系,妥善管控有关南海问题的分歧,而这引起了日本的恐慌,日本外务大臣于8月10日匆匆赴菲访问,就南海仲裁案问题向菲政府施压,要求其坚守立场[12]。日本利用菲律宾来遏制中国的真实用意昭然若揭。

从日本在东盟的一系列活动可以看出日本利用东盟、向东盟推卸责任这一策略在层层推进。首先,日本极力构建一种将东盟和日本包括在内的安全合作机制,并在机制框架内部渲染一种共同应对“中国威胁”的战略氛围,目的就是使东盟国家也成为遏制中国的一份力量,自愿发挥帮助日本制衡中国的作用。然后,日本将南海问题当做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契机,积极支持相关国家与中国的对抗,以强化这些国家“责任承担者”的身份。最后,日本通过将自身与东盟国家的表面上的“捆绑”,将南海问题与中日间领土争端联系起来,以期获得东盟方面的声援和帮助,增加自己与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谈判筹码[13],实际上是意图借东盟之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减轻自己的压力。

(四)积极构筑包围中国的防御同盟

早在2006年,时任小泉内阁官房长官的安倍,便在其专著《迈向美丽之国》中,明确提出了“日美澳印”战略合作构想。随着安倍出任日本首相,“日美澳印”战略合作构想成为日本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内容。2013年安倍再次上台后,对其“日美印澳联盟”的构想重新包装并反复提倡。在美国的支持下,日美印澳四国形成了新的互动模式与合作路径,逐渐朝着重塑亚太安全格局的方向推进。“日美印澳”战略合作框架首先从隐性的成员间双边合作开始,尤其以美日同盟为基轴,重视军事一体化;进而构建“美日澳”、“美日印”战略三角,间接推动四国的战略合作[14]。伴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日本也积极配合美国在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构建。在日本的积极推动下,“美日+1”模式成为美国与诸多亚太盟国展开安全合作的重要机制和平台。在美国“重返亚太”、强化与该地区“关键国家”关系的过程中,日本也积极配合和参与。日本成为美国塑造亚太战略新格局的重要支柱[15]。

无论是日本积极推动的“美日印澳”四国战略合作,还是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的“美日+1”模式,都是日本制衡中国的积极尝试。如果说日本利用美国、印度和东盟国家来增加制衡中国的力量是一种推卸责任策略,那么这种多国联盟则是从体系层面来构筑和维持均势,以实现体系结构的稳定,然后再寻求扩大权力的机会。日本构筑包围和遏制中国的防御同盟,是期望这一同盟抵消中国的影响力,并遏止其权力扩大,最终在亚太地区形成新的均势。离岸平衡手为了遏制大陆上对自身构成潜在威胁的国家,会积极介入均势,构筑起制衡大陆强国的联盟,从而在其相互制约中追求自身相对权力的扩大。日本的这一战略,正是离岸平衡手逻辑的鲜明体现。

五、日本对华制衡战略的困境

盡管日本正通过推卸责任和介入均势的离岸平衡战略,制衡中国,谋求东亚地区的霸主地位,但其对华制衡战略存在一定的困境。美国与日本在战略上有深刻的差异,美国既不愿为了日本与中国正面对抗,也不希望日本彻底摆脱战后秩序,改变亚太格局,成为威胁美国在亚太利益的政治军事大国。而日本所积极构筑的防御同盟中的盟友,也因各自的目标而存在分歧,并不能保持一致,形成稳定有效的均势。最后,由于日本对其侵略历史问题和与东亚邻国领土争端的不当处理,造成了自身在东亚的孤立处境,无法顺利保持离岸平衡手的地位。

(一)美国出于本国利益不会因日本与中国正面对抗

2012年6月,美国前国防部长帕内塔在亚洲安全会议上发表了《美国对亚太的再平衡》演讲,“亚太再平衡”战略被正式提出。该战略提出的背景是,在美国国力日益下降,全球战略开始难以维持的同时,亚太地区的战略重要性日渐上升,且中国的崛起让美国感到担忧。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实用主义的战略,其目的是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维持亚太地区的力量平衡,从而保证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和长远利益。美国是全球意义上的离岸平衡手,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是一种离岸平衡[16]。

相对于日本,美国作为全球性的离岸平衡手,有着更为广阔的战略选择空间。尽管“亚太再平衡”战略确实有对中国崛起加以制衡的考量,但美国并不愿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而是追求在不过分刺激中国的前提下与中国继续发展“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建设性关系”[17],因此美国可以动用多种力量和途径来对中国进行多方面、多方向的间接制衡,而不必仅仅因为与日本的同盟关系而承担与中国正面对抗的压力。而伴随着2017年特朗普的上台,美国在未来的亚太战略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如果美国有意减轻自身在亚太地区的负担,采取一种战略上的收缩,日本则会陷入十分尴尬的处境。而造成日本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对当前国际战略格局存在错误判断。日本在对外战略上仍然坚持冷战思维,将美国“重返亚太”看作是中美之间“新冷战”的序幕,将美日同盟对中国的制约当做是冷战时期北约遏制苏联的翻版。日本完全倒向美国而抗衡中国的战略选择,反而大大缩小了自身的战略空间。

(二)美日战略目标根本差异限制日本扩大权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亚太地区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而美国国力的衰退使其在全球影响力下降,所以“亚太再平衡”战略需要借助日本的力量。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对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等问题作出了一些让步。然而,日本强化美日同盟、配合美国亚太战略的真正目的是减轻来自中国的战略压力,并借遏制中国之机摆脱和平宪法的限制而成为军事强国。美国亚太战略的最终目标是维持亚太地区的力量均衡,从而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对美国而言,遏制中国的崛起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中国彻底削弱而给日本成为东亚地区霸主的机会。美国更希望看到的是,日本等亚洲国家与中国之间形成均势,相互牵制,而自己继续扮演在亚洲地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角色。如果美国在中日之间的对抗中帮助日本取得了对中国的优势,日本极有可能争当亚洲的霸主,最终驱逐美国在亚洲的影响,成为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地区霸权。毕竟日本当前所竭力维护的日美同盟,对日本而言终究只是“权宜之计”,成为独立政治军事大国,扩大其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才是其最终的战略目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历史已经显现出,当日本成为亚洲霸主之后,对美国乃至整个国际体系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因此,对美国而言,最佳的策略就是保持亚洲各大国间的均势,既防止中国崛起,同时让日本继续保持对美国的依赖。因此,美日两国在战略目标上有着根本差异,日本欲借美国的力量来实现自身追求霸权之路,最终必将面临重重阻碍。

(三)防御同盟内部分歧阻碍日本制衡战略

日本所构筑的环中国防御同盟是其介入均势的积极尝试。如果东亚地区只存在中国一个强国,并且防御同盟中的各国都能在自身或盟友面对中国的威胁时挺身而出与之对抗,竭力维持均势,那么这个将中国包围其中的防御同盟便是一个成功的均势体系。但事实上,均势的维持存在着极大的困难,防御同盟很难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

日本防御同盟的盟友——印度、澳大利亚及东盟各国,由于自身地缘位置以及各自战略目标的差异,也会选择不尽相同的策略,并不总是能够与日本保持一致。印度虽然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与日本进行合作,但其对外政策独立性更强,不会简单跟随美日,而更倾向于全方位外交,并且具有较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18]。2013年美日邀请印度在关岛附近海域举行军演,而印度考虑到中国对美日印联合军演较为敏感,宣布退出军演。有印度官员表示,军演应仅限于印度洋,合作对象只能是美国[19]。印度也曾宣称,不会加入任何旨在遏制中国的地区组织或同盟。澳大利亚虽曾多次参与同美国、日本、印度、新加坡的五国联合军事演习,但由于顾忌中方的反对态度,最终退出了五国联合军演机制。东盟国家一方面与日本存在分歧,另一方面也尽量避免激怒中国。日本希望将东盟地区论坛(ARF)建设成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机制,使其能够作为安全对话的平台,解决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但东盟并没有积极回应。日本在东盟论坛上要求成员国承认ARF对国家部分主权的限制,接受其介入地区或国家的内部事务。大多数东盟国家对此持反对态度,坚持尊重他国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20]。2016年7月的南海仲裁结果一度令中菲日三国关系陷入紧张状态,而菲律宾新总统上台后,积极调整对华政策,于2016年10月访华,表示要淡化南海争端,重建双方信任与信心,深化中菲经贸合作。而中非关系的改善无疑使日本的计划遭受重大挫折。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尽管亚太地区的部分国家被日本纳入了制衡中国的“防御同盟”,然而这些国家与日本在针对中国的问题上合作程度与一致性并不能达到日本的预期水平。这些国家即便对中国存在防范和担忧,其对抗和遏制中国意愿的强烈程度仍远低于日本。相比日本进攻性十足的对华立场,这些国家更倾向于将同中国的稳定合作作为对华关系的主线。虽然日本遵循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逻辑对亚太的安全格局进行判断,但却忽略了当前国际体系中安全与经济的二元结构。中国周边的众多国家,包括日本所拉拢的盟友在内,目前都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较深。对于这些国家而言,与中国进行正面对抗会是得不偿失的选择。

(四)历史问题与领土争端导致日本外交孤立

日本欲通过离岸平衡式的外交策略促成其制衡中国的战略目标,但其实际处境却因关于侵略历史的问题以及与临近部分国家的领土争端而受到负面影响。长期以来,日本在对待侵略历史问题上,一直缺乏正视和反省,甚至歪曲、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引起了众多国家的不满。安倍任首相期间,抛出“侵略定义未定论”,并参拜靖国神社,其一系列不当的言论和行为引起了中、韩、俄以及其他被侵略国家的强烈谴责。由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其与东亚邻国的关系常常遭遇曲折,导致了自身在东北亚地区的孤立。除历史问题外,日本与中、俄、韩等国还存在领土争端,至今未能得到妥善解决。日本与俄罗斯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一直存在严重分歧。2009年6月,日本众院通过《促进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特别措施法》修正案,明确写入“北方四岛”为日本固有领土,这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不满和抗议。俄罗斯则坚持对“北方四岛”的占领立场。至今日俄在领土问题上仍未取得实质进展。在与韩国的竹岛(独岛)领土纠纷中,日本同样态度强硬。近10年来日本每年的《防卫白皮书》中都主张竹岛(独岛)是日本领土。此外,日本文部科学省还通过了主张对竹岛(独岛)主权的中小学、高等学校教科书,引起了韩国的抗议。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日本近年来也屡屡制造事端,这种极端態度也严重阻碍着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日本在领土问题上始终立场顽固,而且以争端为借口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这引起了其东亚邻国的担忧和反感。

离岸平衡战略的成功,有赖于离岸平衡手自身在外交上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而这就需要平衡手保持相对超脱的地位,避免与体系内任何国家的关系过分紧张,从而才能拥有足够的战略回旋余地。然而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时所表现出的僵硬态度和行为,实际上造成了日本更加孤立和艰难的外交处境,缩小了其战略选择的空间。首先,日本制衡中国的战略在东北亚难以得到认同和支持,甚至还因与俄罗斯的矛盾,客观上从侧面推动了中俄关系的进一步稳固,封闭了灵活调整东北亚均势的可能性。其次,由于日本与中国展开正面而直接的矛盾冲突,加之两国的历史积怨未能得到妥善处理,中日间的紧张关系也就使日本无法在亚太体系中保持超脱的地位,向其他国家推卸对抗中国责任的策略,收效也会大打折扣。

六、结 论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日本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对华制衡的战略,而其对华制衡战略符合离岸平衡的一般模式。离岸平衡手通常凭借其与大陆国家隔海相望的特殊地缘位置,在不与大陆强国直接对抗的前提下,通过自身力量调整和影响大陆均势,以遏制大陆强国,保证自身安全、扩大影响力。运用离岸平衡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日本对华的制衡战略展开了分析。日本对华的战略取向源于三个方面的背景。首先,日本在地缘上与中国相邻,出于对自身海洋安全的担忧而选择遏制中国;其次,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亚太地区发生了深刻的权力变化,中国影响力的增强引起了日本的不安;最后,日本一直争取成为政治军事强国,希望摆脱战后秩序的束缚,而中国既是其实现这一目标的阻碍力量,也是其在亚太地区的竞争对手。日本在实施对华制衡战略的过程中,借美日同盟来推卸责任,依靠美国的力量抗衡中国;通过与印度、东盟国家等加强合作,增强它们牵制中国的能力,并利用这些国家与中国的争端,挤压中国的战略空间,减轻自身压力;此外,日本还积极构建“日美印澳”战略合作框架并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联合澳大利亚、印度等亚太地区其他国家,构筑包围遏制中国的防御同盟。

尽管日本采取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制衡,但是其制衡战略面临着诸多困境。第一,美国实际上在尽力避免与中国的正面对抗,而且拥有更为广阔的战略选择空间,所以不会为日本承担对抗中国的压力;第二,美国的战略目标和日本存在深刻差异,美国借日本之力实现亚太的力量平衡,但并不会允许日本打破均势,成为亚洲霸权,因此日本的对华制衡只会在一定范围内被允许;第三,日本所构筑的防御同盟内部也存在诸多分歧,各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有各自的战略考虑,并不能真正和日本制衡中国的目标保持一致;最后,由于日本在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问题上的态度与行为,引发了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的不满,造成了其外交上的孤立僵局,更加难以向他国推卸遏制中国的责任。

借助于离岸平衡手的相关理论,有助于更为系统地认识日本对华制衡战略的实质及前景,从而为中国如何积极应对提供有益的启示。日本对华战略思维始终遵循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逻辑。在其对华制衡战略中,日本积极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采取离岸平衡手的一般策略对中国进行多方向的制衡。但日本的对华制衡战略也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使其离岸平衡手的作用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基于以上认识,为保证中国的和平发展以及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中国需要在充分了解日本战略思维的基础上,注意日本的各种战略动向,积极采取对策,避免陷于被动;同时积极利用日本对华制衡战略所面临的限制因素,瓦解日本遏制中国的企图,化被动为主动,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战略空间。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进一步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积极寻求扩大和深化合作,减少对抗因素,利用美国因素对日本的制约,削弱日本在制衡中国方面的能力与作用。其次,积极发挥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影响力,与周边国家不断加强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的共同繁荣与安定,消除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减小日本对中国周边国家对外政策的干预。最后,在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中坚守立场,坚定维护战后国际秩序,联合亚太地区其他二战受害国家,共同在国际外交舞台上谴责日本否认侵略的行为,反对其突破和平宪法、推翻战后秩序的企图,对日本形成外交压力。积极应对并努力打破日本的对华制衡战略,既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有利于防止日本扩大军事影响力,削弱日本对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威胁,最终将促进整个亚太地区的繁荣稳定。

[參 考 文 献]

[1]日本防卫省.防卫白皮书.(2001—2016)各.[EB/OL].[2016-12-01].http://www.clearing.mod.go.jp/hakushou_ data/.

[2]日本外务省.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日本外务省官方网站[EB/OL].[2016-12-01].http://www.cn.emb-japan.go.jp/fpolicy/nss_c.pdf.

[3]日本防卫研究所.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6.[EB/OL].[2016-12-01].http://www.nids.mod.go.jp/publication/chinareport/pdf/china_report_CN_web_2016_A01.pdf.

[4]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M].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4:262-285.

[5]朱锋.权力变更、认同对立与战略选择——中日关系的战略未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3):20.

[6]Hiroshi Yamazoe.Japans Newer Steps in its Evolving Security Policy[J].NIDS Joint Reserch Series,2016(14):122-124.

[7]杨思灵.印日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与影响[J].南亚研究,2014(2):74.

[8]赵国军,赵朝龙.日印海上安全合作转向及前景探析[J].南亚研究季刊,2015(3):13.

[9]李小军.日本与印度核能合作的动因、影响及前景[J].太平洋学报,2016(3):34.

[10]朱翠萍.印度莫迪政府对华政策的困境与战略选择[J].南亚研究,2015(3):5.

[11]于向东,彭超.浅析越南与日本的战略伙伴关系[J].东南亚研究,2013(5):48.

[12]杨泽军.日本近年介入南海事务的主要做法及意图分析[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6(5):96.

[13]刘帅,武磊.中越南海争端中的日本因素及其影响[J].国际研究参考,2014(12):37.

[14]屈彩云.“日美印澳”战略合作:构想、路径及态度分析[J].和平与发展,2015(6):32-39.

[15]信强.“次轴心”:日本在美国亚太安全布局中的角色转换[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4):52.

[16]顾炜.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是复合式离岸平衡战略[J].东北亚学刊,2013(10):61.

[17]Robert G.Sutter,Michael E.Brown,and Timothy J.A.Adamson.Balancing Acts:The U.S.Rebalance and AsiaPacific Stability[EB/OL].[2016-03-25].http://www2.gwu.edu/~sigur/assets/docs/BalancingActs_Compiledl.pdf..

[18]何珵.美日印三边合作升温的背景与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13(2):31.

[19]Hindustan Times.Fearing China,India pulls out of war games[EB/OL].[2016-11-06].http:∥www.hindustantimes.com/indianews /newdelhi/fearingchinaindiapullsoutofwargames/article1-1059257.aspx.

[20]任慕.冷战后日本与东盟地区安全合作的限制因素分析[J].东南亚研究,2012(6):43.

[责任编辑 李 颖]

Abstract: Given by a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fshore balancers can balance powers by shirking responsibility and building balance leagues, and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powers towards mainland and expand their own power. With the rise of China, Japans awareness of containing China in security has boosted unprecedentedly, they also take actions actively to form balancing strategy towards China. In current Asiapacific situation, Japans action of balancing China conforms to the general pattern of offshore balancer. Japan shrinks responsibility in the frame of USJapan Alliance, and contains China geographically by using the surrounding powers such as India and ASEAN countries in order to guarantee its security and expand its power. Japan also builds up an alliance with the Asiapacific nations to balance the power of China. However, Japans strategy faced with some dilemmas, its goal of balancing China wont be achieved smoothly. China should realize the nature of Japans strategy and the dilemmas it faces accurately, and then cope with it positively.

Key words: Japan secure strategy; balance against China; offshore balance; power balance

猜你喜欢

均势
调停与求霸:从日俄战争看美国均势战略的设计与进路
西方的缺失:北约内部裂痕如何标志着全球新均势
现实主义国际秩序观
俾斯麦外交活动研究综述
简析“均势理论”
论均势理论的发展实践研究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的均势思想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冷战后美国对中国的东亚均势策略研究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合理内核与历史局限
浅析哈灵顿的“均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