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遇见自己的那本书
2017-08-10黄宗红
黄宗红
2014年秋,山东省诸城市科信小学六年级(1)班的教室里,黄老师在读学生丁嘉浩刚刚荣获诸城市童话大赛一等奖的文章《狐假虎威后传》:
……老虎眼见狐狸向前跃开,自己却又一次被他骗了,心想:“唉,这小子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唉,天绝我也!”他本想一头撞墙而死,免得被人捉住剥皮食用,忽然听到狐狸的叫声“救命!救命!”老虎先是一愣,明白狐狸也身遭险境,当即大笑数声,一口气没喘上来,就与世长辞了……
读完之后,老师问:“同学们,这篇文章有什么味道?”“三国的味道!”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喊起来。丁嘉浩同学读《三国演义》读了六遍,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的个性以及语言风格早已经内化成他自己的东西,他甚至编写了三国名将一览表。他因为精读一本书而获得中央电视台“我的一本课外书”省级参赛资格,诸城电视台对他进行了专门采访。这个案例引起了全校语文教师的关注,精读一本经典书籍对学生的影响如此之大,出乎老师的意料。于是科信小学的语文老师们开始琢磨到底应该怎样引领学生进行阅读。
如果说海量阅读指向广度,那么,精读一本书则指向深度,对学生的成长有深远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所谓“遇见自己的那本书”,就是林语堂先生说的“凡人读书必找一位气质相近的先贤作为老师,这是所谓读书必须得力一家。找到文学上之情人,必胸中感觉万分痛快,而魂灵上发生猛烈影响,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
那么,我們如何使每一个少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呢?
我们之前倡导的海量阅读是“N”,指向广度,广泛地涉猎古今中外各种文体的书籍,旨在采得百花精华;而精读一本经典书籍是“1”,指向深度,经典书籍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浪淘沙的真金,值得我们用心去研读,去品味,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上,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经典书籍,于是“N+1”阅读课程就这样自然生发出来了。那么,怎样让想法落地生根呢?老师们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生的年龄和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从建立“N+1”阅读的四条课程链入手,一步步地探索起来。
一、打通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课程链
——研究基于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
怎样读好一本书?需要有一定的阅读方法。方法从哪里来?叶圣陶先生已经告诉我们,教材是“例子”,我们就得从例子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目前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专业性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随意性大等,以至于出现所有的课文都用一个套路去教。结合课标要求,构建基于不同文体的阅读学习模式就有了针对性,循着文体去教,把诗歌教成诗歌,把小说教成小说,把童话教成童话,把散文教成散文……教材阅读是“一”,让学生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学习寓言故事,就按照“学言建像——悟言入境——移境明理”这个模式来阅读思考。目前,我们构建了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童话、寓言、小说、绘本、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
二、打通学校和家庭的阅读课程链
——构建亲子阅读课程
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呢?我们构建亲子阅读课本——《书香润童年,“悦”读伴人生》,书中有身旁小伙伴的读书故事,也有名人的读书故事;有怎样和孩子读不同文体的书,也有如何给孩子选书;有书目推荐,也有读书记录与评价。学校给一年级学生家长每人发一本,并且学校开家长会统一进行培训指导。三年级一班李俊晓妈妈在日记中这样描述亲子共读的感悟:
今天俊晓读的是图画本《生气也没关系》,感觉她更像是在看热闹!我俯下身子小声问她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呢?她说原来生气的时候其实换个角度去想就会不生气了,就像有的时候同学惹我生气了,如果换个方式就不会生气了!原来,书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学会做人。
三、打通师生共读一本书的阅读课程链
——规划精读一本书的四课型
师生共读一本书,让教师成为诗意的点灯人。在共读中,教师有意识地营造读书氛围,搭建读书平台,渗透阅读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教师对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让学生亲历一个较为完整的阅读过程,把课外阅读的指导真正落到实处。学校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的“四课”解决了读书氛围不浓,指导检查不到位的现象。四课分别是导读课、共读课、交流课和展示课。第一步是导读课,主要是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老师或者学生用奇思妙想来推荐一本书,可用概述式、悬念式、精彩式。第二步是共读课,指师生共读,要求读完之后,采用竞赛的方式,或者填写精读一本书的表格,或者做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或者画一画书中的难忘画面。第三步是交流课,主要是欣赏优美片段的朗读、交流感悟体会等。第四步是展示课,指向展示与评价,可以通过排演书本剧、为精彩对话配音、制作推荐海报等方式来展示。
四、打通读书与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阅读课程链
——自主选择地展示评价课程
犹太人曾经把死读书不会运用的人比作驮着书本的驴子。我们读书,还要把阅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结合起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形成性评价集中体现了一个重要的评价原则:“立足过程,促进发展。”除了平时的读书展示,学校每年的四月份,都会举办大型的读书节,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收获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同时,阅读和习作、绘画、表演、操作等相结合,学生会找到最感兴趣的表现方式。如阅读了《白雪公主》,有表演天赋的孩子演一演童话剧,其中是非曲直在表演中已经明了。有一定美术功底的学生可能最享受的是阅读之后的绘画,通过绘画又会有自己对文本的诠释,这样的实践让学生有“观山则情满于山”的审美享受。他们在展示的过程中丰盈了情感经历,提升了核心素养。
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一本属于他自己的书,开启孩子自我教育之旅,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踏上阅读的美好旅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