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科学自主探究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素养

2017-08-10山东青岛嘉定路小学李春艳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热气球分工月球

山东青岛嘉定路小学 李春艳

浅谈如何在科学自主探究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素养

山东青岛嘉定路小学 李春艳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教师在科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自主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组织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具体策略有:激趣导入,共同确定研究问题;明确分工,建立个人责任;合作默契,协同发展;合作交流,建立信息依赖。

生生互动 自主探究 协同发展 合作素养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合作学习主要有四类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全员互动。目前,世界各国所研究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要把握七个要点:

(1)小组共同完成、讨论、解决(如果可能)难题。

(2)小学成员面对面的交流。

(3)在每组中的合作、互助的气氛。

(4)个人责任感(每个人承担的任务)。

(5)混合编组。

(6)直接教授合作技巧。

(7)有组织地相互依赖。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情感态度这一维度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形成良好的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参与到科学小组中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在科学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素养呢?经过多年的不断尝试与探索我主要采用以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激趣导入,共同确定研究问题

科学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真正喜欢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在科学课上,教师采用激趣导入的策略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执教《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时,开课前先播放了一段优美的热气球在空中飞行的视频,伴着悠扬的音乐声,把学生的目光和思绪一下带到了碧绿的原野、高高的山脉、幽深的峡谷……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启发学生:“关于热气球,你们都了解些什么?”有学生说:“我知道热气球能飞起来。”还有学生说:“我知道热气球需要点燃氢气,又叫氢气球……”教师继续引导:“你们了解了热气球这么多的知识,热气球在航空、体育、娱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么你们想研究热气球什么呢?”学生有的说想研究热气球是什么做成的;有的说想研究热气球是怎么飞起来的……此时教师随机评价:“这些问题值得研究。”教师接着说:“其实关于热气球需要我们研究的很多,但是我们要选择值得我们研究而且我们能够研究的问题,多数同学想研究‘热气球为什么能上升’,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在激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教师逐步深入地引导启发,促进了学生个体之间达成共识,即选择大家最感兴趣、最想研究且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从而为后续的自主合作探究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明确分工,建立个人责任

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小组合作成为常态化,通常以2~6人为一小组,上限是6人。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应尽量小,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达成目标的过程。每个小组进行常规分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成员有编号,同时每个小组推选善于协调、管理的同学担任合作小组总负责人。比如,在常规任务分工协作环节可以按照领取器材、搜集资料、准备材料、观察记录等工作来分工,定期更换人员分工,让每个成员尝试承担多样的活动任务。而在课堂上自主探究这一活动环节的具体分工则需更加细化,需要教师加以细致的指导分工。

在全员确定了“热气球为什么能上升”这一共同研究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合作单位共同商讨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热气球上升,然后分享交流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通过以上讨论探究活动,确定要想顺利完成这个实验需要进行分工。

两名组员手扶塑料袋、一名组员点燃酒精灯、一名组员做观察记录,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启发点拨:如何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想办法让塑料袋飞起来,模拟热气球上升的原理,再根据实验方案,进行任务分解。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形成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建立个人责任,细节决定成败,分工是否正确、全面是让小组实验塑料袋能否顺利升空的前提。

三、合作默契,协同发展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实验方案的同时还必须花一定的时间来观察和控制学生的小组活动,介入并教授合作技能:

在合作完成《热气球上升的秘密》的各组实验方案汇报交流活动后,教师随即组织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同伴之间还要评价各组计划的可行性。教师则在巡视过程中参与各小组的活动,并随机提问:“袋子应该怎样扶?袋子一罩到火上马上就放手吗?放手的时候一个一个放吗?”,等等。合作技能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享受同伴合作、一起走向成功,即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成功得出热气球上升的原理这一科学结论并进行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合作交流,建立信息依赖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还有搜集资料、整理加工资料的活动,小组合作、各组之间的互动分享更能完善资料,从而促进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积极共享。例如,我在执教《登上月球》一课时,将学生已有的认识作较为科学的梳理,指导学生进行月球资料的信息加工:关于月球你们都知道些什么?下面我们分组讨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月球知识知多少

这一环节促进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努力甄别资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筛选对研究月球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而不是照本宣科,一味地展示和宣读。在本节课的拓展活动中,也充分运用了小学合作学习方式,并取得良好效果:

问题:假如我们去月球旅行,应该做哪些准备?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假借宇航员提示呈现:

(1)准备工作应该和月球的基本情况密切联系,充分考虑如何做好衣服、饮食、行走、心里等方面的准备。

(2)如何克服旅行中的困难。

(3)如何创造类似地球的生存环境。

(4)在月球上开展哪些娱乐活动,观察什么、研究什么、留下什么、带走什么等。

明确研究目的后,教师组织学生实施以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科学设计可行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动手动脑设计一份《月球之旅》月球旅行计划。

(2)全班互动交流本组的计划。

(3)互评各小组的月球之旅计划。

(4)达成共识,改进完善各组原定的计划。

本环节的教学以设置困难和问题的方式,将学生的发散思维转化为大胆设想、充分设想困难、着力解决困难。通过交流、互评这两个活动环节促使学生在合作体验中建立信息依赖,在共同经历中获得,在协同活动中发展,从而形成合作素养。

[1]王坛.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亓殿强.科学教育原理与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热气球分工月球
五彩缤纷!世界各地举办热气球节
自制“热气球”
到月球上“飙车”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陪我去月球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小小热气球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热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