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2017-08-09张琪

参花(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记教学原则当代

摘要:《学记》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的教育哲学论著,也是非常珍贵的教育遗产。它对长善救失、藏息相辅、教学相长及“豫时孙摩”这四大教学原则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在全面振兴传统文化的今天,振兴传统教学尤为重要,语文学科对于振兴传统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将传统的教学原则与当代语文教学相结合更为重中之重。本文对《学记》中的四大教学原则进行阐述并进一步探究其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学记》 教学原则 当代 语文教学

《学记》是我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的第十八篇,全文共1229字。《学记》系统地论述了教学的方法、原则,学习的功用、方法、效果以及为师之道等诸多教育理论。其中,教学原则对世代教育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记》虽成书于两千多年前,但它的智慧与原则用于今日也十分适宜。本文仅就《学记》中的教学原则进行阐述并谈谈这些教学原则对当代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长善救失

《学记》云:“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生有四种过失,教师一定要知道。这四种过失就是多、寡、易、止。多学而少思就陷入了“学而不思则罔”的状态,仅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明其深刻的内涵,这就是贪多而造成的过失;寡学不旁求就陷入了“坐井观天”的境遇,举一不能反三就如盲人摸象,知道一点点知识就满足了,这是见识短浅、读书不能旁征博引而造成的过失;易学而生轻浮心就会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或是因为意志不坚定而轻易改变学习方向,这也是学习者的一种过失;“失则止”,畏难而不学或者半途而废,这属于自我设限、故步自封的毛病。这四种过失大有不同,教师必须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随时纠正学生的过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增长学生的善心善行,帮助学生改正自身的缺点和毛病。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联系《学记》的 “长善救失”原则,就是要告诫教师在发现学生错误时,应及时指出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给予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语文课的学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喜好程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并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还要重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进行差异教学。

二、藏息相辅

《学记》云:“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这一段中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应时序进行的,在课堂上学习正课,在下课以后也要进行课外活动,课外活动能积累知识,它是对课堂上正课的补充。课外不掌握一些简单曲调,指法就会不娴熟,课内就不能调试琴弦;课外不学习一些音律知识,课内就不能完成诗歌写作;课外不学习礼仪制度,课内就不能很好的施行礼节;所以在课外不学习各种技能就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这便是《学记》藏息相辅原则的延续。学习语文课应该联系课内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能够把实际生活中积累的知识与书本知识相结合。教师应该摆脱“成绩指挥棒”的束缚,有意识的让学生多进行课外活动,因为恰当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相长

《学记》云:“虽有佳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一段的大意就是虽然有美味佳肴,但是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尽管有至善的道理,假如不肯去学,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好与可贵。所以说,学习之后才能了解自身学识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面的狭窄。知道自己的短处与不足,才会反思自己,努力学习;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增强自己的学识。这就是教学相长。

现代教师观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除了增强自己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以外,还要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多媒体教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使教师成为博才,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相长”这一原则还要求教师能够对自己进行反思,教学反思在当代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只有教师懂得自我反思,才能知道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并及时填补不足之处。所以“教学相长”这一原则在当代仍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四、豫时孙摩

《学记》云:“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这一句指出在事情没发生之前做好预防就是“豫”;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要找好时机叫做“时”;不超出规定的范围,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教学就是“孙”;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就是“摩”。这四方面,就是教学之所以兴旺的缘由。

“豫”是预防,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成绩,对于学生品行要求并不多,所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形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教师要贯彻“禁于未发之谓豫”这一原则。关心学生的现有状态,然后时刻督促学生不犯错,在学生心中常敲警钟。

“时”是时宜,在新课改实行以后,教育界更加重视学生的自身情况,并强调着重“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教师的教学应该恰到好处地促进学生发展,围绕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展开教育,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然后在适宜的时间教导学生。教师的教学应该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讲授不应过于简单,否则学生就会轻视语文学科;也不应讲得过难,否则学生就会逃避学习,对语文失去兴趣。

“孙”是顺应,教学不仅应该顺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顺应语文学科的规律。教师的讲授要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知识基础、心理特征等。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分成四个学段,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阶梯状。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也应该有层次,不能拖沓。

“摩”是切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的合作与《学记》中的“摩”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单打独斗并不能成就大事业,所以相互切磋、善于合作、共同进步才是大趋势。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就应该善友相依,要集思广益。同学之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

综上所述,《学记》对当代语文教学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它所蕴含的经久不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一直影响着世世代代的教育者。《学记》中的教育原则内涵丰富,因笔者能力有限,仅就四点原则进行说明,所以深表遗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因缘生居士.学记师说劝学解[M].台北:净空多元文化教育基金会,2015.

[3]陈浩淼.试论《学记》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赵欢.《学记》中“豫时孙摩”原则对当今语文教学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4).

[5]桑文波.《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对语文新课改的指导意义[J].岱宗学刊,2008(03).

[6]杨眉.浅析《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及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简介:张琪,女,吉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学记教学原则当代
游园学记——北京君谊中学国际部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学记》的教育理想国——看《学记》教我们如何读经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读懂《学记》,读通自己
《当代》背后的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