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处话悲凉

2017-08-09宋海啸李佳

现代交际 2017年15期
关键词:拉康老人与海海明威

宋海啸+李佳

摘要: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硬汉形象”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但是,“硬汉”内心精神世界受到欲望驱力而呈现非单一性。本文以拉康欲望理论的三个方面——他者欲望、欲望不可能性和无意识的欲望来分析桑迪亚哥的另一面形象。

关键词:海明威 《老人与海》 拉康 欲望理论

中图分类号:I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5-0081-01

海明威于在古巴创作的《老人与海》,分别在1953年和1954年荣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笔下的老人被较多评论家和读者们认为是硬汉,是一个能被打坏,但绝不会打败的铮铮硬汉。但笔者却认为,除以上众所周知的观点外,老人只是一位凄凉的硬汉子。桑迪亚哥在书中无母、无妻、无子、无鱼,这么一个“四无”老人的晚年或多或少都是悲凉的,是什么样的驱力使得一位老人可以忍受84天一无所获的失落?

一、老人的欲望就是他者欲望的体现

拉康欲望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即“人的欲望就是他者的欲望”。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他者指代的是“他人”或者“小他者”,而在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索绪尔和雅各布森语言学的引入,人的欲望就是大他者的欲望,不单单是象征秩序中他人主体的欲望,更确切的是指主体在象征秩序中的欲望。简单来说,小他者是生活中的他者;而大他者是无意识认知,如语言文化规律法则等,是一种他在性的结构力量。

桑迪亚哥渴望通过捕获大鱼,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尤其是小男孩这个小他者的认可,老人竭力塑造心目中理想的他者形象。其实,老人始终都渴望得到家人的爱。他的欲望缺失是由于对母亲这个大写他者的欲望,而当他意识到这个原始欲望始终不能被实现,欲望主体转而投注欲望,寻求他者。“父亲”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欲望主体的真正承认是由一个第三者——大他者来实施完成。面对小男孩,桑迪亚哥希望自己是小男孩的父亲,成为小男孩的父亲,是替代的一个能指。老人希望小男孩是自己的孩子,在老人出海捕鱼的过程中,老人有感而发“要是小男孩在就好了”多达八次。

“他眺望着海面,发现他此刻是多么孤单……于是他发觉,一个人在海上是永远不会感到孤单的。”那么老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感到孤独呢?事实上,毋庸置疑,桑迪亚哥是孤独的。他眺望着水面, 在一望无际的浩瀚大海面前,在无意识层面,老人孤独感被激发出来,但当他看到海面上的一群野鸭时,他又仿佛看到了镜像中的自己,从欲望的主体转换为欲望的他者,在凝视他者的同时也在凝视自己。其实,自己是有伴的,小男孩不就是自己的伴嘛,按照小男孩的期许,按照他人指给自己的理想形象看自己,以使自己成为令人满意的,值得爱的对象。因此,老人又故作坚强地自我暗示,一个人在海上是不会孤单的。

二、老人欲望的不可能性

“我恨抽筋,他想。这是对自己身体的背叛行为……但是抽筋,是丢自己的脸,尤其是一个人独自待着的时候。”

其实,桑迪亚哥是令人同情的。欲望主体深陷他者欲望的漩涡里,不可自拔。食物中毒而呕吐是一种在别人面前丢脸的事情,由于身体不适而产生正常的生理反应,在老人意识里是丢人的,老人把欲望主体性的获得建构在他者的场域中,其实是他自我的分裂与否定。而老人自己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也忍受不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抽筋的手也使老人感到丢脸,其实,老人真正反感的是由于对欲望主体认识的支离破碎,左手是自我整体的一个部分,老人不能完完全全接受自我,这个现象衍化出老人在他者欲望中的奴隶性,这种主奴关系使老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欲望而屈从并接受他者的欲望,就像器官移植中自身免疫细胞自然地对外界影响产生排异反应。

三、老人的无意识的欲望

拉康认为“言语是欲望进入象征秩序的通道,也是欲望得到承认认可和辨认的场所”。欲望主体一直处在矛盾状态,老人的欲望变成了循环性的一个欲望对另一个欲望的替代,在无意识的场景中,桑迪亚哥既对于这条大马林鱼表示同情与尊敬,又坚定自己屠杀它的决心。这时的老人是一个分裂的主体,而且其中的分裂是不可弥合的。这条大马林鱼即像老人的投射,没有食物,陷入困境,即将死去;而老人的处境并不比手中的猎物乐观,生活不景气,陷入捕不到鱼的困境,逐渐老去面临死亡。因此,老人看见水中的鱼就像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悲悯之心油然而生。在老人的无意识里,没有人有资格吃这条鱼,这条鱼曾经是多么雄伟高贵;同样,没有人有资格嘲笑老人江郎才尽,他曾经拥有多少輝煌的战绩。老人依旧要杀掉马林鱼,同样,老人也将被他者的欲望幻影折磨到底。把他者的欲望看作自己的欲望实则是主体欲望的幻想,主体身上所启动的不是对于欲望的满足,而是摧残。

四、结语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老人最后拖回来的是一架巨大的鱼骨,老人对孩子说自己失败了, 而这句坦白,是老人脱胎换骨的成长,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的客观评价。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走出欲望的牢笼,卸下伪装的自己,把坚强降解,与面具分离,不再活在他人的欲望阴影下。

参考文献:

[1]厄尼斯特·海明威. 老人与海[M].北京:海豚出版社.

[2]吴琼.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于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拉康老人与海海明威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Inevitability of Willy’s Tragedy as Seen from Lacan’s Mirror Stage
海明威的写作怪癖
结构与症象
言论
有人说过“大他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