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兰朵》中的重点场面处理

2017-08-09黄婧

歌剧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图兰朵

黄婧

内容提要:《图兰朵》是普契尼的不朽之作,流传至今已有相当多的版本在世界各地上演。本文对比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图兰朵》,比较各版本对同一故事的重点场面的不同处理方式,兼及讨论各版本中平、庞、彭人物形象的多种演绎方法,试图从多种角度还原《图兰朵》的歌剧魅力。

关键词:《图兰朵》、重点场面、平、庞、彭、幕间剧

三幕剧《图兰朵》是意大利音乐大师普契尼最后一部作品,虽是未竟之作却长演不衰,自1926年首演以来,已有80多年。

《图兰朵》故事背景发生在距离普契尼遥远的元朝,公主图兰朵为复仇设下三个谜语,猜对的男子可以将他娶走,猜错者就得留下头颅,波斯王子就因猜错谜语而被斩首。这一幕恰巧被流亡至此的鞑靼王子卡拉夫所看见,而他才刚与流亡在外的父亲相遇。卡拉夫对公主一见倾心,执意要猜出图兰朵的谜语。虽猜中谜语,但公主反悔不肯嫁与卡拉夫。无奈卡拉夫留下一谜语,让公主猜出他的名字,如果公主天亮前能猜中不仅可以不嫁给他,而且还可以留下他的人头。公主为得到他的名字逼迫丫鬟柳儿,柳儿自尽以保守秘密。卡拉夫十分气愤,指责公主冷漠无情。在公主似有所动时卡拉夫强吻了她并告知自己的姓名。结果公主并没有处死卡拉夫,反而向世人宣告卡拉夫的名字叫作“爱”,并且下嫁卡拉夫。

普契尼从未曾到过中国,他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来诉说着他对远东文化的理解与热爱的。一部能流传下来的作品,必定是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图兰朵》也不例外。普契尼曾在与友人的信中写到,“我想要的,是一个有人性的东西,当心灵在叙述时,无论是在中国或是在荷兰,方向只有一个,所追求的也都一致。”他做到了。

《图兰朵》演出版本众多,笔者试选四部演出版本进行比较,体会不同演出版本对该剧的不同演绎。需要交待的是,本文僅对歌剧的“场面处理”进行比较,对情节内容、故事原型考证等方面不作过多涉及。这四部演出版本分别是:大都会歌剧院1988年版(以下简称“大都会版”),皇家歌剧院2013年版(以下简称“皇家歌剧院版”),张艺谋北京紫禁城1998年版(以下简称“紫禁城版”)以及川剧魏明伦改编版《杜兰朵》(以下简称“川剧版”)。

《图兰朵》的场面处理

(一)开场

大都会版开场黑暗阴森,舞台上普通民众在官兵的严密看守下劳作,稍有不慎就会招致毒打。宣旨大臣从桥上走下,他的指甲又尖又长,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皇家歌剧院版的开场与之不同,舞台自高空垂下几条血红宽大的条带,平、庞、彭三大臣和着音乐依次挥着大刀开场,既点明即将到来的一场死亡,又将更多的戏剧功能赋予平、庞、彭之身——他们不只是滑稽调笑的角色,而是真正参与到公主的复仇计划之中。

紫禁城版是实景露天歌剧,因为场地的特殊性,对演出有所限制。伴唱人员以方阵形式立于舞台前两侧,舞台中央立着一个硕大的“旨”字,点明宣旨大臣的作用。而且此“旨”字还有屏风隔断之功效,避免舞台一览无遗,增加了层次感。

而川剧版改编后的的开场则是巧妙地设计了一幅公主画像,扮演公主的演员立在较高的台面上,一挂中国画裱将演员框在画轴中,形成了一幅“3D公主画”。以画像开场,大致与《图兰朵》故事原型有关。18世纪初,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对东方(主要是指中东)的一切都很感兴趣,重要的异国童话纷纷以不同渠道传入欧洲。当时最著名的当数《一千零一夜》了。“图兰朵”的故事原型其实是《一千零一夜》中《王子卡拉夫与中国公主》中的一段,在这段故事中,王子就是因为看到公主画像而爱上了她。

(二)波斯王子被斩首

关于“斩首”的场面处理,各大版本的处理是不同的。大都会版舞台杂而不乱,中央是一个圆形桥,后面的屋顶造型由近及远错落分布着。在波斯王子行刑前,刽子手在烧得火红的磨石上磨刀。值得一提的是,皇家歌剧院版也有刽子手磨刀这一情节设计,不过皇家歌院处理得更为简洁、突出。

在皇家歌剧院版的演出中,巨型磨刀石被放置在一辆刻着龙的造型的车子上,刽子手头戴血红色龙面具,手里挥舞着大刀,在磨刀石上磨刀霍霍,做着行刑前的最后准备。舞台上的舞蹈演员头戴面具,手持刀尖沾有鲜血的刀,做出时而割自己颈部、时而刺向自己胸部的动作与之配合。

紫禁城版的处理则显得有些抽象。舞台中央是一个武士塑像,左右各置一人,将塑像打开,一红衣女子从中而出,进行了一段武术表演。兵者,凶器也。或许,塑像后立着的《兵器谱》暗示着死亡的来临。

改编后的川剧保留了这一情节,并且在其中加入了川剧经典喷火绝活。

(三)卡拉夫敲锣求婚

卡拉夫与公主的第一次相遇,在三个歌剧版本中,都利用了高台的高度来体现出公主的高贵地位。饶有趣味的是在皇家歌剧院版的演出中,卡拉夫与公主的第一次相见,二人眼神交会时公主内心似乎有所触动,表演非常细腻,而大都会版与紫禁城版则无此描绘。

卡拉夫对公主一见倾心,不顾年事已迈的父亲与真心以对的柳儿苦苦相劝,执意要去敲响铜锣应征猜谜。在如何敲锣、用什么来敲锣这一问题上,各个版本处理有所不同。

皇家歌剧院版的处理方式让尊崇“孝道”的中国人感觉太过残忍:卡夫卡是夺过父亲赖以行走的拐杖来敲响大锣。大都会版在处理这一细节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卡拉夫不听众人劝说,走向高处,举起大锤敲锣,铜锣在他的大力击打下前后大幅度摇晃,与乐队奏起的气势逼人的洪亮音效完美交融,让人体会到他非去不可、不顾一切的决心。其他两版都非真敲,虽有音乐配合,但戏剧效果还是差了一点。

因为改编后的川剧《杜兰朵》主题也相应发生变化,复仇、死亡、爱情的主题变为“莫辜负流年似水美貌如花”的惜春主题,由此,冷酷的图兰朵变成了视男人为浊物的杜兰朵,流亡他国的王子卡拉夫成了隐居小岛的王孙无名先生。无名先生因看了其烧火丫头买的一张公主画像而着魔,遂冲到京城应征求婚。剧中并无安排无名先生敲锣这一情节。

猜你喜欢

图兰朵
论意大利歌剧《图兰朵》创作的中国元素融入及启示
《图兰朵:魔咒缘起》: 金牌卡司难以挽救薄弱剧情
藏戏表演舞台调度传承与发展的点滴思考——以新创藏戏剧目《图兰朵》为例
国家大剧院第一部自制歌剧《图兰朵》再度归来
西方歌剧《图兰朵》的艺术魅力解析
岁月静好,余音绕梁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84与09两版《图兰朵》女性角色的对比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