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风格标记理论看王佐良散文翻译风格

2017-08-09钟景悦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8期

【摘要】本文先探讨刘宓庆先生提出的翻译风格论及散文的文体特征,后以风格标记理论为依据,对《谈读书》原作和译作的词语标记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后发现,译作所用词语古雅庄重,句式简洁洗练,成功地再现了散文语言自由性、真实性和抒情性的特点,王佐良先生忠实而巧妙地传达了原作的词语风格。

【关键词】词语标记 王佐良 翻译风格 《谈读书》

“风格”二字在当今学术界堪称是炙手可热的词语,我们常常说,李白的诗风绮丽飘逸,与杜甫沉着典雅的诗风形成强烈的对比。巴尔扎克与雨果,一个形象真切,一个热情澎湃米兰·昆德拉寓意深邃,萨特则观念直露如此等等。

刘宓庆先生在《新编当代翻译理论》中提出了“翻译风格论”。他认为,风格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行文气质,而是可以见诸于“形”,表现为风格的符号体系,是在原文的语言形式上可被译者认识的风格标记。要掌握风格标记体系,必须重视对语言形式的结构分析;译者只有对原文进行结构分析并与非形式标记模糊集合的审美活动相结合,文章的风格才能显现,从而使风格意义成为可知。

他认为,风格标记体系可分为着眼于音、形变异的“形式标记”和着眼于审美效果的“非形式标记”。形式标记是我们借以识别风格的最重要手段,因为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任何风格设计都会不可避免地被“语言符号化”。形式标记分析是对音系标记、语域标记、句法标记、词语标记、章法标记和修辞标记等六个类属性标记的分析,是对原作稳态结构的直观性基础分析。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侧重从词语标记和句法标记两方面来对译作文本分析。词语标记显示作者的用词倾向,主要指作者在表达某个概念或意思时的遣词用字习惯,或者说是一种选词偏好,例如用词平易、端雅还是生僻、晦涩,或者惯于使用某些形容词或副词等,这些都可以构成一个作者的用词倾向,是该作者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格的句法标记表现为各种有特色的句法形式,如并列、对仗、省略等等;如某一句式反复使用即形成风格的句法标记。从广义上说,“在行文中以反复使用某种句法结构求得某种语言特征的风格手段,都表现为风格的句法标记,如破折句、疑问句以及不合语法句、俚俗句的超常使用”。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原作和译作的用词风格及句式特点,能够从对王佐良先生的散文翻译实践与翻译思想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从散文的特点来看,《谈读书》是一篇议论散文,它不仅具有显著的文学性,还不失其自由性、真实性和抒情性。此类文本的特点是强调原作者的权威,作者会运用一些“偏离语言规范”的遣词、用句、谋篇之法来获得“冲击力”和“吸引力”。据此,译者应该把忠实于原文放在首位,坚持以“准确、流畅”为原则,不仅要忠实于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更要忠实于原作者的写作风格,从而达到以再现原作的风格美为首要任务的目的。因此,轻易地改动原文不仅有可能破坏原文的统一性,而且也很有可能造成对原文的叛离。关于培根这篇随笔的译文,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不下十五种,皆出自大家手笔,各有千秋。下面以王佐良译文为出发点,与其它译文进行比较,对王佐良的译文风格进行分析。

一、用词古雅庄重,再现风格美

《谈读书》所使用的语言是早期现代英语,所以该文的措词和句法与当代英语不同,文体上具有古雅、庄重的特点。王佐良立足于此,在译文中采用了半文半白的语言,使用了不少文言词或文言结构。仅从文言词数量来看,王佐良译文有71个,没有口语词,文言词数与曹明伦译文(71)相当,不过曹明伦译文多了4个口语词“的”,这两种译文在文言词语使用上位列诸译文前茅。在诸译文中,数王佐良译文和曹明伦译文最为简约洗练,最切合原文风格。王佐良译文共17个句子,仅612个字,标点84个,全文总字数之少为诸译文之最;曹明伦译文共12个句子,计753个字,标点75个,虽句数最少,但句子长度显然有别于王佐良译文。王佐良采用大量文言文来翻译此文,至少有三点明显优势:一是文言文具有古雅的特点,可以精微地再现原文典雅古朴的风韵;二是文言词语庄重正式,既能反映该文章题材的特点又能体现原文的文体特征;三是文言文的句式通常短小精焊,言简意深,很适合体现原文简约、洗练的风格。

二、巧用四字词语传递形式美

四字格是只有汉语才有的特殊的语言形式。它具有洗炼、圆润、整饬、简明、文雅、音韵和谐的特点。流传下来的成语,大多是四字格。它们把一个故事、现象或哲理浓缩于四字之中,堪称语言之杰作,字少意丰,言简句美。四字格的运用不仅不会束缚文章内容,还可以增加语言美感和表现力。除了使用文言词或文言结构以及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之外,王佐良还借助正式程度较高的汉语四字格(71 个,占总字数 46.4%),很好地体现了散文原文的节奏美和书面语色彩,从而最大程度地再现了原文的形式美。

三、跨越英汉表达殊异实现内容美

英汉之间在词法、句法乃至篇章结构等方面差异显豁、特点鲜明。如: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式上有很大的差异,英语重形合,句子中的成分如介词、连词、分词等起了这种形合的作用。英语句子往往通过扩充句子内各附加成分来实现,逻辑关系外化,因而从句套从句,前后衔接比较紧凑,相互连接,呈现重叠的结构。而汉语重意合,没有变格、变位。汉语的结构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汉语句子一般比较短,散句居多,前后衔接松弛,多以意思联接的积累式分句或独立的单句,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谈读书》原文中每个句子平均长度为26.5个英文词,长度适中,反映了原文“句子结构并不复杂,大多数句子为简单句或并列复合句,晓畅易懂”特点;原文中每个标点之间平均长度为5.5个英文词,可以充分地说明该文作者为了服务于文章主题和体裁的需要,采用较为舒缓的节奏和口吻,其目的是重在以情动人,运用内在的激情去劝说、感染读者,是该文“情理交融”的重要标记。从《谈读书》译文可以看出,王佐良能够超越表层语言结构的束缚,深入探究原文的思维逻辑层次、信息结构以及原作者的真实意图,并熟练运用双语转换的各种技巧,对译文进行调整、补充,从而使译文既反映原文精确思想内容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他的译文较为流畅地承载了原文的内容美。

四、结束语

通过分析后发现,译作所用词语古雅庄重,句式简洁洗练,成功地再现了散文语言自由性、真实性和抒情性的特点,王佐良先生忠实而巧妙地传达了原作的词语风格和句式特点,实现了其在翻译上追求的最高目标: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

参考文献:

[1]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b.

[2]Nida,Eugene A&Taber,Charles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高健.浅谈散文风格的可译性[A].杨自俭,刘学云.翻译新论[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111-119.

[4]李山林.散文語体特征试探[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6): 46-49.

[5]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a.

[6]王永红.从《论读书》三种译文对比看王佐良译文的特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5):524-528.

作者简介:钟景悦(1991.09-),女,辽宁鞍山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