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
2017-08-09魏雅君
魏雅君
医者,仁术。不明此义,则难以成大器。
孟子曾经说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话:“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人都有不忍之心,政治家用不忍之心为政,治理天下就像翻掌那么容易。见到小孩儿掉到井里,人会生出恻隐之心。不是做给孩子的父母或是乡邻朋友看,也不是恐惧孩子的哭声。因此恻隐之心、羞惡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者是人的基本标准。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发端。人有仁义礼智仿佛人有四肢那么自然。
后人尊称孟子为“亚圣”,在儒家地位仅次于孔子。他的许多议论对中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关于“恻隐之心”的论述尤其著名,它的影响已经超出一般的学理讨论,对全体中匡人的社会生活都有广泛的影响。恻隐之心的论述后来也成为做人的标准之一,对从医者的启示尤深。
宋代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良相良医的共通之处在于,这两种职业都与百姓的疾康生死息息相关,良相从宏观上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医生则从微观上解决人的身心疾病。所谓“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二者做好了,其中都有大功德。如何做得好?我以为首要的就是常存恻隐之心。作为医生,那就要有仁心,施仁术,普济众生。
从政者若无恻隐之心,对百姓疾苦无动于衷,那么他一定不会为改善民生殚精竭虑。《晋书·惠帝纪》记载:帝尝在华林园……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老百姓都要在饥荒中饿死了,当皇上的居然问属下:老百姓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这问话形同一出黑色喜剧,晋惠帝离民生之远可见一斑。“何不食肉糜”也因此成为历史上著名政治笑话之一。与此相类,如果医者没有恻隐之心,其害之大也是令人发指。
庸医治驼的故事流传甚广。古有医生自夸可以治驼,也就是俗称的罗锅。早上送来,晚上笔直如箭。真有人信了,于是来治,他用两块门板夹住患者,在上面又踩又跳,晚上驼背真直了,然而病人也死了。一般人把这个当笑话听,我却觉得应该算寓言,后者的目的不是笑,是引发人对某种现象的思考。这个故事里透露出的医生为利益泯灭良心后的冷酷令人不寒而栗,这样治罗锅的也许没有,但是看一些医生的治疗措施,简单粗暴,对病人完全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与这个医生有本质区别吗?似乎是没有。
一个真正的好医生,绝不会轻忽患者的性命。即使从医一辈子,也离不开一个“慎”字。叶天士曾对子孙遗言:“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一代医学宗师尚且如此感受,我等后辈又怎么敢掉以轻心呢?
真正的医者,人后用功之深令人难以想象。
比如丁甘仁先生,白天出诊,晚上则要读书,每每至深夜方才休息,背诵《医宗金鉴》等古书更是他的必备功课。他也带出了几个得意门生,如秦伯未、章次公。秦伯未后来出了本书《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请他为书做序言,他不无感慨地说:“医非学养深者不足以鸣世。”
孙思邈于《大医精诚论》中特别强调指出,医者需有济世之志: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合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峻,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所以中国古代的大医,基本上都有无数体恤患者疾苦的案例。比如前面提到的丁甘仁先生,不仅医术高超,足为后辈楷模,而且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穷人看病常常免去诊金,对于特别穷困的还赠送药物,施粥舍衣捐桥修路,帮助医院和慈善机关实属家常便饭,他还兴办义学、养老院和育婴堂等。老子曾经概括天道人道的特点:“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惟有道者。”老子看到了人性自私的一面,因此总结出人道的规律是有的越有,没有的还会被剥夺。只有那些品德高尚者,才能逆转自己的欲望,去无私地帮助天下人。医生的职业之所以受人尊敬,就在于此,可以大开方便之门去直接帮助别人。只可惜,有些医生利欲熏心,忘了自己的责任。眼中只把职业当做谋生手段,心中没有对患者的恻隐之心,从而使得医患关系不断恶化。
当然医患关系的恶化也不能仅仅归于医生医院一方,医的技术壁垒从古至今一直很高,医患之间的沟通也不容易。如果说出来大家都明白,那么沟通起来也方便,反之,即使医者有仁心,也不容易被理解。今天的医生不管医术高低,至少没有什么生命危险。古代医生不同,因为权贵者的喜怒,医生尤其是好医生往往性命悬于一线,治好了皆大欢喜,治不好,权贵很可能迁怒于医生,招致杀身之祸。华佗、文挚等等都是被古代权贵者所杀。
时过境迁,现代医生的地位提升很快,但是医德似乎不见提高,隐隐然有倒退之趋势。医生和教师两种职业历来比较特殊,或是针对身心,或是针对灵魂,都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道德操守,如果仅仅以谋生的态度对待之,必然误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我仍然想做一个呼吁:医者,仁术。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个患者!这也是我一生行医者始终谨遵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