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巧与智慧
2017-08-09刘云生
刘云生
传统世家大族对于儿孙为官为宦的原则,一般有三:谨遵法度,持理守正,不违人情。这就是有名的“情理法”三合一。
说起来,目标简单明了,真要践行落实,却是千难万难。如何坚守正道,不走邪路,一般人都能做到。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生活中,如何坚持正派操守,又能有所作为,还要保全身家,这就涉及到对情理关系的认知和判断。
有的行为,合情合理,还不违法,但怎么看都觉得有欠妥适,近于诈谲一途,比如“巧宦”。
宋代滕子京修了岳阳楼,岳阳楼成就了滕子京的千秋大名。这是大名,未必就是美名。
根据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滕子京修岳阳楼,不动官府一文钱,也没摊派给老百姓。钱从何处来?他倡议,凡是民间久欠不还的债务,可以捐给官府修楼,不仅清了良心债,还有功德,上榜上碑,自己千秋留名,还可以为儿孙带来福报。
这一招很管用,源源不断地集聚一笔笔巨款。说起来这是能干,能干的滕子京,却不怎么地道:所有的钱,他一把锁锁定,收支都他一个人说了算。书面账目,一个数字都没有。岳阳楼修得壮观无比,滕子京赚得盆满钵满。老百姓不以为贪,反以为能。
这就是巧宦,怎么说都合情合理合法,还干了好事,得了美名,肥了腰包。
这是智巧,不是智慧,还伤廉德。
清代乾隆年間的赵大鲸,官升左副都御史,相当于监察部常务副部长。他的学生永贵,担任浙江巡抚,上任前拜别老师,请求指点为政之道。
赵部长问学生:“新官上任三把火,你第一把火怎么烧?”
永贵说:“惩治贪腐。”
部长老师笑了笑:“给你提个建议,凡是那些赃款赃物都已经到手的人,千万不能动。”
巡抚学生傻眼了:“那我反谁的贪腐啊?”
部长老师开始官场启蒙:“现在的官场,已经结成一张利益大网,牢不可破,千万不可冒失。所以,反贪防腐就免了。不做事也不行,建议你抓小偷,这些人没背景、没靠山,抓了就是你的功劳和政绩,还没丝毫后患和风险。”
部长老师一席话,说得永贵直接跪下了:“不是您先生指点,我哪知道官场似海深,弄不好怎么淹死在海里都不知道是谁害的。”
赵大部长教学生的为政之道,看似情理两洽,实际上也属巧宦一路,多智巧,谈不上智慧。保全的是个人的官位和利益,损失的是道义和良知。对个人合情合理,对国家却是养虎遗患。
有没有既坚持原则,又保全名声的官员?有。宋代的钱若水,以仁孝知名,以不贪为宝,推诚待人,襟怀坦白。他担任同州推官,主管司法行政。他的一位同僚曾经向富翁借钱,富翁知道,这是肉包子打狗,没借。不久,这富人家的一个女仆逃亡,这同僚就唆使女仆的父母,状告富家父子杀人掩尸。一顿棍子下来,富翁屈打成招,被判死罪。
钱若水觉得疑点太多,把案子压下来。同事找上门,就是一顿乱骂,说他和富家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钱若水笑笑说:“这一刀下去,几个人都要人头落地,我再仔细看看好不好?”
后来,钱若水派人找到逃亡的女仆,把案子移送知州——市长大人手上,一桩冤假错案,就此平反。知州当堂解除枷锁,富翁一家嚎啕大哭,叩头不断,感恩戴德。知州受不了,就说了:“不是我救了你家,是钱推官。”富豪一家去拜见钱若水,哪知道钱若水闭门不见,传话说:“是市长大人明察秋毫,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富豪一家绕墙痛哭,久久不去。
后来,市长要给钱若水请功,钱若水摇头摆手:“大人,我只想不冤杀无辜,这是本分,从没想过要立功升官。你要一报功,我那同事一家不就完了吗?”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钱若水辨冤。钱若水选择了以正驱邪,救助了生命,维护了正义,更体恤人情,明白事理,既避免了富家的灭门之灾,又保住了同事一家。
钱若水没走巧宦一路,不投机,不妥协,事功、德行两全,无亏情理,坚守法度,是情理法三合一的典范。
这是智者的度量,更是君子的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