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素材“鲜活”起来

2017-08-09文传江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鲜活渔父屈原

文传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3-0063-02

近年来,高考作文出现了一些常见弊病:空洞干涩——只见事例,不见细节;单调——有素材,但单调稀少;陈旧——素材多,但缺乏新视角;雷同——选材角度范畴没有分别;堆砌——未点出与话题的关联,素材与主题脱节。

突破方法:让素材“鲜活”起来,让陈旧的素材重新焕发青春。

有些材料虽人人皆知,但仔细推敲,其内涵却相当丰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材料即使不是新的,但如果能从新的角度去点化、引申,自然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功效。

那么,如何使陈旧的素材化腐朽为神奇呢?

一、撷取精要

首先,对掌握的历史素材进行分析,抓住其主旨,然后根据作文需要,撷取其中的精要所在,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正所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

请同学们看看这段材料“屈原披发行吟汨罗江畔”,寻找与话题“执着”“心灵的抉择”相关的切入点:如人物对话,动作行为,性格人品,心理活动,外貌特征等。

学生简答:

屈原与渔父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渔父认为对人生对世事都不要太认真,太执着,最好是得过且过,随遇而安,“随其流而扬其波”能“与世推移”,至于“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则是大可不必的。屈原是反对这种人生哲学的,他认为绝对不能随波逐流,绝对不能同流合污,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的人格。

屈原因抒“愤”言志而著《离骚》,司馬迁受刑“愤”而著《史记》。

相通之外又有不同,屈原愤世嫉俗而“怀石投江”,以死明志;司马迁忍辱负重,求生而践志。

逆向思维:屈原放弃投江,司马迁以死明志。

二、枯骨生肉

做好了第一步,再来试一试怎样将孤单的材料变得充实起来,怎样让在岁月的尘埃中早以风干了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复活过来。方法千万种,我只爱这一个:把你的心给他。(不是要你学“鬼上身”,而是要大家用你那颗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心去感化你的作文对象,去体验那些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让他们随着你的心而舞蹈。)

围绕主题和论题,根据所用材料和所涉及的基本因素,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组织一些符合人物特定情感的意象来营造意境,把人物放在一定的场景中加以形象化地描述,使人物在场景中鲜活起来,即将材料情景化。

“庄子濮水垂钓” 情景“复活”演练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主题:“欲望” 示例:

宁静的濮水,缓缓地淌在苍翠的青山之间;欲滴的青草之上,流过了燃烧的野花,垂翠的杨柳,拥抱着一切静谥的呼吸。这是一块绝尘之地。

巍巍高山之下,粼粼水波之上。

庄子,席地而坐,持竿垂钓。

风乍起,树影摇曳,清波泛起,水中的面容化作层层涟漪,向四方远远散去。濮水在摇晃中却多了两位衣冠楚楚的风尘大夫。他们身负楚王的重托,欲以高官之位来拜庄子。

经过这番细节化、情景化处理后,素材的价值得以最大化体现。

这就是“复活”,这就是“腐骨生肉”。关于情景再现、腐骨生肉,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以高中课文《道士塔》为例,文章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多处作了情景化的描述。

这些“情景化”的场面,余先生并没有亲见,然而他却合理地还原出来,于是文字也便生动起来,读着这些文字,读者仿佛走进影院观赏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那样,能直观地感受到那出“巨大的民族悲剧”——道士无知,官员无心,政府无能,盗贼无耻!余先生不是对过去作僵死的白描,而是对历史作鲜活的彩绘。于是,在他的笔下,历史成了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成了充盈着旺盛生命力的滚滚波涛,让人心海泛波、浪涌如潮。

三、点石成金

当材料在你笔下复活过来,就像电影导演一样,导出自己所需场景后,必须紧扣主题进行评析,让材料与主题有效地粘连融合。总之,要让“枯骨”生出我们所需要的“肉”来。让“顽石”也能变成美丽的“金子”。

屈原与渔父对话——情景“点石成金”(粘连)演练:

汨罗江畔,残阳如血……渔父泪流满面,双膝跪地,一面向江中洒下糯米,一面朝着那水花顶礼膜拜……那一天正是农历端午,于是后人有了吃糯米粽子的习俗。

粘连(唉,先生何苦如此执着?为什么放着“随波逐流”的阳关大道不走,偏要意气用事走这“怀石投江”的独木桥呢?)

诗化(春蚕死了,但留下了美丽的丝绸;画眉飞去了,但留下了美妙的歌声;雨滴落下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屈原怒投汩罗,但他的精神与智慧的芬芳却香满人间,不遁不散。)得与失

素材:“庄子濮水垂钓” 主题:“欲望” 示例:

宁静的濮水,庄子,持竿垂钓。风乍起,树影摇曳。他们身负楚王重托,欲以高官之位来拜庄子。

粘连:(是呀,楚国的相位,曾使多少人垂涎三尺;至高无上的权力,又成为了多少人熊熊燃烧的欲望。这么好个飞黄腾达的机会 ,不见得,庄子就没有这样的一丁点儿欲念。二大夫微笑着。)(心理描写)

但庄子持竿不顾!(典型动作——放大——形象代言)

粘连:(是呀,楚国的相位,曾使多少人垂涎三尺;至高无上的权力,又成为了多少人熊熊燃烧的欲望。这么好一条飞黄腾达康庄大路,嘿嘿嘿,看你庄老先生动不动心!)——(人与路)

好一个持竿不顾!庄子在人与路的问题上,在名利与自由之间为我们作了一个东方男子汉的抉择。(评议)(动作描写)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鲜活渔父屈原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言行不一”的渔父
端午思屈原
明朝散发弄扁舟——“渔父”形象解读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让初中数学课堂鲜活起来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