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

2017-08-09孙成玉

学周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科学课高效小学

孙成玉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课程,它涵盖了科学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提高探索能力,学会发现周围、观察世界的有效教育平臺。要上好小学科学课,就应该让课堂具有高效性,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喜欢上科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7-00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7.042

新一轮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小学各门学科的变革方向,更规定了重点学科的教育新方向,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必须在实践中追求高效教学模式的创建方法。

一、 联系生活

科学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小学科学课程新标准(修订稿)》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直接的经验。因此,在学习《土壤与生命》新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土壤,看看有哪几种不同的土壤,并让学生用牙膏盒、墨水盒、塑料袋等收集不同的土壤。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的土壤,使学生知道这些土壤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实验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引路石。因此把好动的学生吸引到科学课堂上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实验辅助教学。而且我认为科学课其实就是实验课,是实验课就要让学生在亲身实验中快乐积极地探索知识。

实验课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去做所谓的探究实验,乱乱哄哄,气氛倒是很热烈,但是学生无从下手。真正的实验课应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的实验课才会是一节成功的实验课。还有我认为上好一节实验课,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准备好有层次的实验材料,为学生顺利完成探究任务做好必要的准备。其次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组内分工到位,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再次教师要给学生充足自由的时间、空间支配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离不开教师必要的指导。科学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教师在上课时应尽量多的放手让学生独立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前我总认为学生不会做实验,又怕学生在做实验时出安全事故,所以上科学课做实验时只让学生观看,一切实验我都包办,学生最多帮帮忙打下手,学习效果不佳。课后我反思后明白,学生的科学学习就要让他们的眼、手、脑、口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于是我觉得做实验后应该让学生讨论,说出现象、结果,做好分析。因为只有让学生说出做实验看到的现象、结果,才能知道他们是否正确掌握理解知识。实验后让他们各抒己见,说错的大家就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讲解《溶解》一课时,学生经过观察、动手、思考,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得出了各自的结果。有的学生会说,发现盐和高锰酸钾的颗粒不见了,沙子的颗粒沉淀下来。有的学生会说,盐和高锰酸钾的颗粒并不是不见了,而是变成了极小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我们的肉眼是看不见的,沙子的颗粒被水溶解不了,所以就沉淀下来。这样让学生把看到的现象说出来,进一步加深了对溶解的理解,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这种现象叫溶解。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去说,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合作探究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自主、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要求。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程度,如果在指导的时候介入过早,引导过多,就可能阻挡了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如果不敢指导或过晚的指导则可能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的状态,就会消弱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固体和液体》时,我放手让学生分成小组,收集生活中体积不算大的固体来学校,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物体先展开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比一比、猜一猜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上来?哪些东西放入水中会迅速溶解?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在操作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把大家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再分组汇报。因为大家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所以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记得有一个小组汇报“面粉放入水中会迅速溶解。”有的小组表示默认,但有两个小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所以学生争论起来,课堂似乎有点乱。这时教师一定要站出来帮助学生解惑。当时也把我搞糊涂了,可我还算聪明想出了一个办法。“请大家静一静,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证实一下好不好?”一句话,学生都安静下来。通过实验得出盐溶解于水,面粉不溶解于水。由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到动手实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

四、重视过程

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先从提出问题做到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过程意识与方法的训练,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性地运用教材中的知识。我们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紧抓课堂效率,注意学生发现,鼓励学生进步。要做到该放手的要利落,该指导的要耐心,该表扬的不能错过,该批评的不能含糊。我们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上,提倡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去学科学,用科学。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学习知识的有利条件,大胆改革旧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打造现代化高效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探究未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华波.在科学的海洋里尽情徜徉——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J].新课程导学,2013(22).

[2] 胡卫平.科学思维培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科学课高效小学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