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三言二拍”的悬念设置

2017-08-09梅伟

资治文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伏笔悬念

【摘要】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奇》被后人合称为“三言二拍”。为了使小说情节迂回曲折、跌宕起伏,“三言二拍”的作者非常重视悬念的设置。“三言二拍”的悬念设置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在作品开头,对作品的内容或主题进行简要提示和概括介绍,通过预叙,形成悬念;作者埋伏下重要的或关键的未知情节,或者利用叙述限制视角来设置悬念;巧妙运用伏笔、照应来设置悬念。

【关键词】三言二拍;悬念;预叙;限制视角;伏笔

中国古典小说可以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大系统。唐传奇标志着中国短篇文言小说走向成熟;而白话小说的成型,则是宋元时代出现的宋元话本。宋元时期,说话艺术进入了繁荣时期,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形态。宋元的说话除了本身作为小说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对后世明清的白话小说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话本是用来宣讲的,一切以听众为中心,而这些听众主要是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市民,因此描写要尽可能细致,语言要尽可能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并以能吸引听众的故事作为作品的重点。话本小说是具有商业性质的艺术形态,它是市民阶层的一种娱乐方式。因此,说书艺人就要竭尽全力吸引听众,即“看官”。要吸引“看官”,就要靠曲折有趣的故事。讲故事是说话艺人表演的主要方式。要讲好故事,使听众感到有趣,首先就必须精心设计安排故事情节。情节环环相扣,骇人听闻,悬念迭出,是话本小说极为明显的特点。“无巧不成书”,说话艺人除了追求情节之奇,还讲究细节之巧,将奇特、偶然的故事串连成一个有机体,情节就形成了跌宕起伏的动感,而叙事的曲折多变也是说话艺人普遍追求的。在话本小说中,许多一波三折的情节,让人有峰回路转之感。

与此相应的是,中国古代形成了爱听故事、爱看故事的特定读者。这些读者最初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市民。他们在闲暇之际,出入说书场,观看讲唱艺人的表演。为了吸引听众,说话人就要选择说那些市民喜欢的、感兴趣的题材,并且要讲好故事,善于布置悬念,使情节一波三折,满足听众的需求。到了明中叶,白话小说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小说的创作由先前书场的“说”变为书面的“写”,而小说的接受者由先前去书场“听”变为买了书回家“读”。在這种转化中,读者的阅读兴趣没有变,读者的审美取向没有变,依然喜欢看故事,而且是曲折的故事。作家为了应和读者的阅读口味,在创作时也善于编造一波三折的故事,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三言二拍”具体是指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奇》。“三言二拍”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作为话本、拟话本的集大成者,“三言二拍”中的小说,非常重视情节的迂回曲折、跌宕起伏。而设置悬念,是“三言二拍”中小说编排和构思情节,造成情节曲折跌宕的重要手段。

“三言二拍”中的悬念设置,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作品开头,对作品的内容或主题进行简要提示和概括介绍,通过预叙,形成悬念。在话本中,说书人为了吸引听众,就必须引起听众的好奇心,一般在话本的开头会将作品的主题作简要的提示,或者对作品内容作简要的概括,使听众急于知道故事的具体内容,这样就形成了悬念。同样,“三言二拍”中的作品,也经常采用这种方式设置悬念。如《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先是以一首诗开头:“聪明伶俐自天生,懵懂痴呆未必真。嫉妒每因眉睫浅,戈矛时起笑谈深。九曲黄河心较险,十重铁甲面堪憎。时因酒色亡家国,几见诗书误好人”,接着作者说:“这首诗,单表为人难处。只因世路窄狭,人心叵测,大道既远,人情万端。熙熙攘攘,都为利来;蚩蚩蠢蠢,皆纳祸去。持身保家,万千反覆。所以古人云:‘颦有为颦,笑有为笑。颦笑之间,最宜谨慎。这回书,单说一个官人,只因酒后一时戏笑之言,遂至杀身破家,陷了几条性命。”

这篇小说,作者先是以一首诗引入,接着引用古人的话“颦有为颦,笑有为笑。颦笑之间,最宜谨慎”,进而交代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讲一个官人因为酒后一时戏笑之言,导致杀身破家,并带累其他几个人丢了性命。读到这里,读者会感到疑惑、纳闷,酒后的一时戏言,竟然会带来杀身破家的灾祸,甚至会使几个人丢掉性命,真的有这回事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读者的阅读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急于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悬念也一点一点解开,直至最后,悬念完全解开。再如《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小道人一着饶天下,女棋童两局注终身》。开头先是讲了秀才王维翰和行首谢天香二人因为精通书法而结为夫妇的故事,接着,作者说:“看来,天下有一种绝技,必有一个同声同气的在那里凑得,在夫妻里而更为希罕。自古书画琴棋,谓之文房四艺。只这王、谢两人,便是书家一对夫妻了。若论画家,只有元时魏国公赵子昂与夫人管氏仲姬两个多会画。至今湖州天圣禅寺东西两壁,每人各画一壁,一边山水,一边竹石,并垂不朽。若论琴家,是那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只为琴心相通,临邛夜奔,这是人人晓得的,小子不必再来敷演。如今说一个棋家在棋盘上赢了一个妻子,千里姻缘,天生一对,也是一段希奇的故事,说与看官每听一听。有诗为证:世上输赢一局棋,谁知局内有夫妻?坡翁当日曾遗语,胜固欣然败亦宜!”作者先举元代赵子昂与夫人管仲姬两个都精通绘画的例子,接着说自己本回要讲一个下棋人在棋盘上赢了一个妻子的故事,这样,就激起读者的好奇心,下棋也可以赢来妻子吗?到底是怎样赢得妻子的呢?一下子就将读者的心给悬起来,急切地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读者欲解开谜底,就会迫不及待地看下去。这样,就使小说富于悬念,取得了扣人心弦的效果。

2.作者埋伏下重要或关键的未知情节,或者利用叙述限制视角来设置悬念。在有的作品中,作者埋伏下重要的或关键的未知情节,直至最后才把这一重要的或关键的未知情节说清楚,这样就造成了悬念。如《警世通言》第八卷《崔招待生死冤家》,崔宁和秀秀被郡王从潭州捉回来后,秀秀已经被杀死,但此时作者并未点明,崔宁和读者也不知此事,直到篇末作者才讲清楚,作品中利用这一点形成悬念,生发出吸引观众的情节。另外一种设置悬念的方式是利用限制视角。限制视角是一种叙述视野受到控制的视角,即作者对情节的叙述描写是以小说中人物的视角来展开的,小说中的人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作者就叙述什么,小说中人物看不到听不到的作者也不进行叙述,如《喻世明言》第三十五卷《简帖僧巧骗皇甫妻》。小说开头写一个官人来到开封府枣槊巷口的一个茶坊,贿赂一个小商贩,让他把一张简贴和一个落索环儿、两只短金钗子送给皇甫松的妻子杨氏,关于这个官人,除了外貌特征“浓眉毛、大眼睛、撅鼻子、络绰口”,其他什么都没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悬念,这个官人是谁?为什么要给皇甫妻送简贴和礼物呢?后来皇甫松发现了简贴,向小贩追问来由,小贩仍只是说是个浓眉毛、大眼睛、撅鼻子、络绰口的人叫他送的,至于送礼物者的身份,送礼物的缘由仍然是个谜。皇甫松责打妻子,妻子莫名其妙,皇甫松去告官府,休掉了妻子,妻子杨氏含冤自杀。后来杨氏遇救,被迫嫁给那个“浓眉毛、大眼睛、撅鼻子、络绰口”的人。直到杨氏在相国寺遇到丈夫,回家后悲伤哭泣,“浓眉毛、大眼睛、撅鼻子、络绰口”的人才说出真相,最后才将悬念揭开,读者才恍然大悟。

小说中对投帖离间皇甫松和妻子的那个“官人”的和尚身份及其行骗伎俩直到小说最后才由他自己和另一位僧人揭穿,之前叙述者没有作任何解释说明。作者在小说开头对皇甫松一家情况的介绍采用的是无所不知的全知视角,而当这个“官人”出现后,作者就始终以小说中的人物视角即限制视角对主干情节进行叙述,变成了一个一无所知的旁观者。作者用全知视角把受害者推向前台,却让阴谋实施者藏而不露,躲在背后,如鬼如蜮,神秘莫测。随之读者的审美期待心理也被这一系列悬疑调动起来,而这一切都源于作者有意识地运用限制视角来设置悬念的情节构建方式。

3.巧妙运用伏笔、照应来设置悬念。悬念,其实就是“将问题提出,并延缓回答”,在小说创作上,不管是“将问题提出”,还是“延缓回答”,都离不开“伏笔”和“照应”。而“伏笔”和“照应”经常是连在一起的。“伏笔”既可以是文章的前一段为后一段埋下线索,也可以是上文对于下文的一种暗示,是写作中经常用的一种手法。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上下文结构紧凑、严密,使读者读到后文时,不会使人感到突兀,使上下文浑然一体。伏笔也是形成悬念的一种手段,在小说里,为马上要出现的人物作简要交代或者对即将要发生的事件作出预先暗示,当这个人在某种情况下或者事情在某个场合出现时,悬念就形成了。《警世通言》第十七卷《钝秀才一朝交泰》开头,极力渲染了“生于贵宦之家”的马德称的聪明博学,“说起他聪明,就如颜子渊闻一知十;论起他饱学,就如虞世南五车腹笥。真个文章盖世,名誉过人”。按照读者的设想,马德称应该会科举高中,飞黄腾达。但是,算命先生张“铁口”的出现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他“问了八字,将五行生克之数,五星虚实之理,推算了一回”,做出了让马德称及其朋友,包括读者都难以置信的预言:“只嫌二十二岁交这运不好,官煞重重,为祸不小。不但破家,亦防伤命。若过得三十一岁,后来到有五十年荣华。只怕一丈阔的水缺,双脚跳不过去”。接下来,马德称的生活就严格地按照张的卦言一一展开了:“自十五岁进场,到二十一岁,三科不中”;二十二岁时,父亲马万群为政敌王振构陷而死,家产被充公,朋友皆背弃之;随后十年间,马德称到处流浪,且霉运连连,“赵指挥请了他就坏了粮船,尤侍郎荐了他就坏了官职”,刘千户请他“坐馆”却死了儿子,马德称因此获得一个异名,叫作“钝秀才”,“凡钝秀才街上过去,家家闭户,处处关门”;三十二岁时,朝廷政变,王振失势,“凡参劾王振吃亏的加官赐荫”,马父沉冤得雪,官加三级,马德称“复学复廪”;三十四岁,马德称中了第十名会魁,殿试二甲,考选庶吉士。后来直做到礼、兵、刑三部尚书。由此可见,张“铁口”的预言虽然只在小说开头出现,但它却犹如草蛇灰线,为小说下文的开展埋下了伏笔,使叙述过程脉络清晰,首尾因果分明,结构统一完整,“有隔年下种,先时伏着之妙”。

由此可见,悬念是使小说富于趣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悬念可以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能使作品趣味性增强,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可以使小说产生“趣”、“奇”、“妙”的效果。因此,“三言二拍”运用这些设置悬念的手法,使作品情节显得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给读者带来较强的审美愉悦。

【参考文献】

[1]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冯梦龙,警世通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3]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4]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5]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7](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梅伟(1986—),男,文学硕士,阿坝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艺学。

猜你喜欢

伏笔悬念
悬念,悬起读者的心
巧设悬念增魅力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沉香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主持人要善于把握和布设悬念
看不见的爱(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