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解若干常用近义文言词
2017-08-09马培生
马培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3-0041-01
古汉语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同义词非常多,只有把握了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才能真正读懂文言文,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体会到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
下面列举几个常用近义文言词的详细解释:
一、“疾”与“病”
都有“疾病”的意思。“疾”:病的程度较轻。“病”:病的程度较重。《说文解字》曰:“疾,病也。”“病,疾加也。”如:“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子 喻劳》)“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同上)前句的“疾”,是指疾病在初发阶段,后句的“病”,是指疾病已到了晚期,严重了。
二、“行”“步”“趋”“走”“奔”
1.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资治通鉴》)意思是行走,速度可快可慢。
2.步——“相与步入中庭。”(《记成天寺夜游》)意思是漫步走,相当于散步、踱步。
3.趋——“尝趋百里外寻师叩问。(《送东阳马生序》)意思是小步快走,但还不是跑。
4.走——“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意思就是跑。
5.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速度加快了,快跑,奔跑。
三、“牙”与“齿”
《本草纲目》曰:“女子七月齿生,七岁齿齔(ch鑞,换牙。)三七肾气平而真牙生。”“两旁曰牙,当中曰齿”。
《韩非子》中有“唇亡而齿寒”之句。
可见,牙,指槽牙,在口腔后部;齿,指门牙,在口腔前部。
四、“哭”“泣”“啼”“号”
1.哭——“孔子过泰山侧,见有妇人哭于墓而哀者。”(《礼记》)哭,既有声,也有泪。与今天的哭没什么差别。
2.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左转》)《说文解字》曰:“无声出涕者为泣。”意思是有泪无声的哭。
3.啼——“始卒,主人啼,兄弟哭。(《礼记》)啼:大声地哀叫。
4.号——“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进学解》)号:边哭边闹,大声地哭闹。
五、“伐”“侵”“袭”
1.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左转》)伐:军队明着讨伐,有钟鼓,有旗子,公开宣战。
2.侵——“夏,郑人侵许。(《左转》)侵:军队暗着讨伐,无钟鼓,无旗子,秘密侵犯。
3. 袭——“(袁)绍为地道,欲袭太祖营。”袭:轻装部队暗暗偷袭。
六、“畏”“惧”“恐”
1.畏——“前杀昭平,反来畏我。”畏:害怕,后面必须带宾语。
2. 惧——“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惧:害怕,后面可带宾语,也可不带宾语。
3.恐——“何事而无恐(《作者》)”,“吾恐季孙之忧。(《论语》)”,“臣恐侍御者之不察。(《战国策》)”。恐:更害怕,程度重。
七、“乃”“爾”“汝”“若”“子”“君”
它们都是第二人称代词,都相当于“你”“您”。只不过它们对于对方的感情色彩和尊重程度是不同的。
1.乃——“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用于上对下,老对少。
2.尔——“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有轻视,瞧不起之意。
3.汝——“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感情色彩不甚明显,只是略有轻视之意。
4.若——“若毒之乎?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非褒非贬,表示一般的称呼。
5.子——“子不闻藏书者乎?”(《黄生借书说》),“吾知子所以拒我。”(《公输》),相当于今天的“您”,略有尊重之意。
6.君——“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也译为“您”,尊重的程度更重了。
其他意思似是而非的文言词还有很多,我们要细细辨解,以加深理解课文,理解作品的主题。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