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学科名师工作室特色发展之路

2017-08-09巫雪琴

江苏教育 2017年54期
关键词:成员机器人信息技术

巫雪琴

信息技术学科名师工作室特色发展之路

巫雪琴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学科工作室在目的、任务、活动内容与方式上的鲜明独特性。从信息技术与教师的特点入手,以巫雪琴教师工作室为例,梳理了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多层次的任务,阐述在“教学探索”“专业方向”“技术应用”“反思提升”4个方面所进行的探索,重点展示如何依托工作室将理念变成行动,将思考变成研究,最终将“我”变成“我们”。

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课程体系;技术应用

一、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的特点分析

(一)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伴有兼职工作,从实验员、设备管理员、网管、会计、干事、科技辅导员到班主任,他们还常常负责学校的摄影、摄像、采编任务。信息技术学科日常的教研活动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受重视,特别是在乡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师的角色不断被淡化。繁重的事务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忽视或者被迫怠慢了自己的专业成长,职业倦怠情况很严重。

(二)信息技术学科分析

技术学科的前沿性和专业方向多样性,让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存在技术焦虑,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让他们应接不暇。仅学生竞赛项目就有信息学奥林匹克、电脑制作、机器人比赛、创新大赛等,涉及程序设计、平面设计、网页制作、视频等技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高中教材内容陈旧,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不同学段内容出现重叠,教师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了解教材布局,导致教学出现重复的现象。

(三)信息技术工作室情况

工作室以共同提升、相互点亮为目标,以团队为组织形式,以活动为抓手,给成员提供学习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展示的平台、历练的平台。一个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室数量很少,为了让工作室能达到最大的辐射效应,成员往往希望能覆盖更多的学段。比如笔者主持的巫雪琴教师工作室,其成员就来自该地区小学到高中所有学段的大部分学校,其中乡村教师占60%。

(四)工作室成员基本情况调查

通过网络调查,针对学校硬件情况、教学情况、教师兼职情况、教师带竞赛情况、教师比较感兴趣的方向、教师对工作室的期望等多方面,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了解。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工作室成员对工作室的期望值比较高,作为学校里的小众、边缘教师群体,能加入一个本专业的团队,教师兴趣浓厚,也希望通过工作室活动获得专业提升。

(五)成立工作室的专家团队

工作室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工作室每次活动除了聘请专家,固定的专业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工作室将江苏省、市级的教研员邀请到工作室专家团队中来,让活动变得更便捷有效,对成员的专业指导也更有帮助。

二、工作室方向的确立

工作室要加深优秀教师对教育 (学科教学)本质的理解,提升其专业素养内涵,促使其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并最终成长为新名师。培养人首先是要吸引人、凝聚人,因此工作室研究的主题要有前瞻性,并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室应关注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关注新时期学生发展的动向,关注本地区、本学科教学亮点或问题。工作室需要根据成员特点、学科特点、主持人特点来确定方向,并落实到具体操作过程中,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侧重。笔者主持的巫雪琴教师工作室将以下4个方面确定为工作方向:

(1)工作室将带领教师梳理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理解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目标的内核,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训活动提升教学能力,探索教学方式,形成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特色。

(2)教师应结合学校需求与自己特色,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通过工作室团队互助与专家指导,提升专业水平。

(3)在团队中相互学习与交流,提升教师技术应用能力,不断开阔眼界,提升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技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4)工作室通过多种方式督促教师形成反思习惯,形成实践中研究的意识,提升研究的能力,最终获得高位发展。

三、工作室发展之路的探索与思考

(一)关注课程体系,探索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教师无论有多少身份,但主体身份不能淡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依然是工作室活动的重点。

1.开展特色同课异构活动。

工作室活动主题丰富,其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别于比较规律性的教研活动,选择基本功、评优课这样的活动作为工作室的活动时机。同课异构活动中,成员选择“赛课”的主题,让“赛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同台竞赛,教师就能清晰了解精心打磨过的课,使同课异构的效果更好。

全员参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所有的非主题课学段的成员参与听课,主题课学段的成员全员赛课。正式上课的前1~2天抽签决定上课教师,不用上课的教师进行模拟教学或者说课。最高效的听课,是课前做了大量准备的听课,这样的方式确保成员能有更多的收获。让所有的成员站在全局的高度,关注课程体系,了解各个学段的内容与教学,加深对自己这个学段的地位与作用的理解。

然而随着活动的开展,这样的同课异构让教师比较被动。为此,我们逐渐采取自选内容,让教师主动打造精品课的方式,提倡把初中与小学教材改革后出现的一些新内容作为研修主题。主动的同课异构可以推动教师对平时涉及比较少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小学Scratch编程课程。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担任录像工作,但是自己的录像课却很少。工作室随即启动专门的经费,安排专人为每位上课教师制作视频,为上课教师录制视频课,提高大家对同课异构活动的重视,为教师留下研究资料。

2.体验教学探索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立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培养他们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习惯与能力。面对越来越快的技术革新节奏,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促使我们在“教什么”与“怎么教”方面有更多的思考。

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笔者选择了项目指导、任务引领的教学方式,即“网络+团队,项目+任务,创意+实践,知识+能力”。在网络环境下,采取团队协助的方式,以项目为导向,开展实践活动来完成创意,最终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该方式在高中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教学活动进行展示与引领,带领工作室中其他成员依托课堂进行各个学段的深入探索。

(二)专业方向的引领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多样,而个人精力有限,教师无法做到样样精通,教师需要依托工作室开展活动,发挥工作室成员已有的专业优势,相互学习,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得到专家指导,同时开阔视野,共同提高。

1.依托工作室特色项目进行引领。

以笔者工作室为例,工作室依托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基地开展系列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机器人创新课程公开课与展示课。与教研室联合开展活动,工作室的基地骨干开设公开课与展示课。我校的机器人创新课程面向全学段,通过展示大家对机器人创新课程有了初步的印象。

(2)机器人教学与竞赛微讲座。由基地骨干成员通过微讲座的形式,给工作室成员讲解创新课程开设与教学方法的探索经验,讲解各级各类机器人竞赛的情况。

(3)机器人竞赛裁判员培训。扩大江苏省机器人教育试点区教师培训范围,让工作室成员动手体验作品搭建、编程与功能实现的完整过程。联合江苏省科协举办机器人竞赛裁判员培训,让工作室成员从裁判员的角度来了解比赛规则。

(4)机器人竞赛。依托工作室骨干成员,联合地区教育局举办句容市第一届中小学机器人比赛,推动句容地区的机器人活动开展。

2.发挥各成员的优势与专长。

工作室给成员提供平台,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各个成员精通的领域、感兴趣的微讲座。在工作室活动的过程中,安排他们开设微讲座,展示自己的特长。大家在交流中增进了解,这为后面的活动分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3.专家引领。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让工作室成员开阔眼界。专家见多识广,可以给成员带来前沿的信息,专家通过讲述自身的经验,大大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活动的推进使个人明确了发展方向,大家需要更为精准与深入的“帮带”。工作室活动进入第二阶段,组建主题活动组。工作室整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相互配合开展,实现全面推进的同时,能精准带动。整体活动包括理论学习、课题活动开展、教学教研、专家讲座等。

4.成立长期目标的活动小组。

(1)机器人活动小组。小组实行分阶段任务,进行系列化学习。日常活动以开源机器人为对象,通过项目进行深入应用的学习。根据各级各类相关比赛项目的专题活动,成员共同研讨比赛策略,解决难题。

(2)信息学奥赛活动小组。构建从小学到高中的信息学奥赛辅导协助体,成员共同讨论不同阶段的辅导策略,在领队的带领下提升专业知识,共同学习与讨论解决本领域的难题。

5.成立短期目标的项目组。

项目组是为了一个比赛项目或者是创客开发项目而组成的团队(如图)。组内成员提出自己的项目设想,可以与工作室成员合作,也可以自己完成,还可以与学生合作完成,期间寻求工作室其他成员的技术支持。工作室与基地提供设备与资金支持,成果归项目组所有,成员向工作室与基地提供相关资料。

工作室、活动小组、项目小组关系图

(三)技术应用提升专业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与地区技术应用的先行者,不只是硬件应用的培训,更是先进教学方法方式的探索者,先进教育管理的推动者,甚至是设计者。

1.数字化教学的展示与推行。

笔者负责江苏省数字化试点学校项目,在数字化教学方面有所研究。而句容市也具备了数字化教学的硬件条件,但是缺乏真正的教学应用。笔者与学科教师联合,精心设计面向整个地区的展示课,向大家展示技术是怎样与学科教学完美融合的。

2.学业评价技术的学习与推行。

为借鉴先进地区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数据分析处理的先进经验,组织工作室成员到江苏省无锡市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极课大数据”在学业数据采集及学情追踪反馈方面的成果。接着请相关专家来学校进行演示,部分学科开始推行该经验。希望通过技术的应用让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教,学生更明白地学,让因材施教更具有可操作性。

3.筹划区域教育评价系统的设计。

学生评价的方式主要是考试,而教师的评价涉及方方面面,是学校与上级管理部门的难题。各级各类人才评选往往缺乏一手的数据,如果用数据说话,评价则更为科学、规范、透明。而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各个部门担负着各种数据收集与处理工作,对学校的运作体系相当了解,参与到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去,可以使系统更为实用。

一个有意义的项目可以把成员都调动起来,团结起来,也能让大家学习到团队总结的理论与经验。这个系统的设计是工作室的一个长期工作,目前还在设计阶段。

(四)反思总结推动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做了很多但总结很少,“走一路丢一路”的问题比较突出,反思与总结的习惯仅靠一次两次专家讲座是无法实现的。教师只有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在不知不觉的探索中形成反思,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专业成长的自觉性才能养成。

1.网络研讨常态化。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最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就是组建学术QQ群。在QQ群,教师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是问题分散,没有系统化的学习。于是,针对专题的任务与讨论就显得很有必要。其一,我们规范了专题任务。如论文评比时首先发布信息,然后分配教师任务,期间不断发起专题分析与讨论,鼓励成员参加比赛。最后针对成员的论文给予建议,也鼓励大家相互提出建议。其二,我们规范了专题讨论。如讨论某个技术、某个现象时,为了达到快捷传播,我们开始趋向用公众平台发布信息。在实际应用中还利用“问卷星”设计问卷,进行网络调查,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来为决策服务。

2.理论阅读碎片化。

信息技术教师常常不注意理论学习,相比其他学科阅读比较少,更关注技术学习。为此我们除了订阅杂志、书籍外,还利用QQ群进行好文推荐。在潜移默化中,信息技术教师获得理论知识的提升。

3.课题研究草根化。

首先,我们邀请专家开展讲座。专家针对课题,分析课题由来、申报与研究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让成员深入与系列地研究课题。研究是一种态度,在成员中确立“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发展理念,只有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才能不断改进与完善。

其次,我们带领成员体验课题研究过程。我们鼓励成员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把其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让他们写出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通过网络调查进行研究和分析,将相似主题进行合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团队。主持人对成员的研究过程进行跟踪指导,督促他们总结与反思。

“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工作室自身应不断强化使命意识,并将使命转化成研究任务。为了推动地区科技进一步发展,联合更多的创新人才,2017年4月,笔者申报了“句容fly创客基地”。随着“句容创客基地”的成立、“句容创客联盟”实验室的建设,各种制作项目有了场地与设备,也有了相应资金的支持,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常态化、层次化,与地区特色产业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实现实用化、产业化,为地区发展作出贡献。

[1]鄂冠中.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的困境及突围[J].教育科学研究,2014(12).

[2]孙兆航,吴秀波.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三块基石”[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

[3]韩爽,于伟.我国名师工作室研究的回顾与省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

[4]蒋选荣,吴红漫.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的构建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02).

[5]何灿华.名师工作室里的教师合作[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

G451.2

B

1005-6009(2017)54-0057-04

巫雪琴,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江苏句容,212400)师训处副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成员机器人信息技术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