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战走出的“轻骑兵”
2017-08-08蔡葵
蔡葵
在很多“二战”题材的电影中,我们认识了这种边三轮摩托车。这辆宝马R75边三轮摩托车1:6比例的锌合金模型由港龙模型出版发行,配合的1:6比例的兵人模型更是绝版。
宝马系列摩托车中,以宝马R75最为著名,该车从1940年一直生产到1944年,排量0.746升,采用26马力双缸风冷发动机,四速(带倒挡)变速箱,最大速度可达95千米/小时。前轮为机械式刹车,后轮为液压助力刹车,伸缩套筒式前叉。这些设计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也成为当代摩托车设计的鼻祖。
1935年,德国陆军就成立了军用摩托车部队。1937年11月,德国陆军最高统帅部要求宝马(BMW)和尊达普(Zundapp)两家工厂为军队研制专用边三轮摩托,设计目标规定:车辆最大载荷500KG(三名全副武装士兵),越野轮胎宽度4.5英寸,直径16英寸,且挡泥板必须预留足够空间以便加装防滑链,最大行程350公里,最大时速95公里,最小速度4公里(庆典巡游用),地距15厘米。按照这些战技指标,两家公司分别制造出自己的产品,即后来的BMW R75和Zundappks750。
在这些要求下,1938年宝马推出了自己的产品BMW R75。和其他军用车辆相比,摩托车重量轻、速度快,能适应崎岖的地形,主要被用来执行侦察任务。摩托车在联络和侦察中被广泛使用,德军所有的坦克师都配备有摩托兵单位。特别是德军空降部队,更是将摩托车作为重要代步工具,为他们伞降后的快速机动提供了便利。德军将摩托车分为三类:350cc以下的称为轻型摩托车,350cc至500cc之间的称为中型摩托,超过500cc的则为重型摩托车。
宝马BMW R75的坚固耐用,从结构上说是得益于车架的强度优良,车架布局突出了大梁的刚性,从转向柱到后轴全部是钢管组成的三角结构,外露的粗大简洁的车架成了它最显著的外部特征,这种车架结构坚固有加,且极易维护。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德国重型军用摩托车体现了颇为不错的人性化设计,为了照顾寒区驾乘的需要,部分废气可以通过一个选装的锥形排放口喷向驾驶员脚踏板位置,就像专为驾驶员脚部设置的小暖气,另外一根废气导管则能为成员控制车把的手提供加热,挎斗乘员也能受益,一根特设的加热管从车体右侧将废气引入到挎斗内部前方,环绕一周后排出车外,这样乘员也不会忍受冻脚之苦;油箱的侧面安装了两块塑料护膝,避免了驾驶员膝盖和金属油箱的碰撞;除此以外,德军摩托兵还配备了专用风镜和风衣,这种风衣十分适用,除了采用防水面料,风衣下摆还可以用纽扣扣在腿上,俨然一件封闭的“连裤服”,在泥泞环境和阴雨天气时,能给保证摩托兵的干燥舒适。
从这辆模型可知,在德军重型挎斗摩托车上通常配置有一挺MG34型机枪。为了安装机枪,德军在摩托挎斗前方安装了机枪支架,在挎斗尾部的后备箱中还有专门设计的弹药架,可以存放三盒50发MG34子弹,安装在机枪支架上的MG34在行军时会摇摆不定,带来不便,为此挎斗内侧上方还设计了专用的机枪携行托架,可以将MG34固定在上面。
德国军用摩托车具有良好的自持力,除了设在挎斗前方两侧以及驾驶员座位后方的储物箱能够携带必要的工具和零备件外,它们还可携带10升的备用燃油,挎斗后方还带有一只备胎。此外,挎斗后备箱中还可存放专用的轮胎打气筒和维修用千斤顶,这些周到的设计使得它们成为德軍官兵向往的运载工具。
军用摩托车拍场显威风
在欧洲,军用摩托车在拍卖会上属于比较特殊的商品。一方面,喜欢军品收藏的人对于收藏军用摩托车大都有点儿顾虑——它们占地较大,没有个大房子难以收藏;另一方面,军用车辆的收藏毕竟属于军品收藏领域中的分支,拍品大多价格不菲。所以在欧洲古董拍卖会上,军用摩托车的成交价呈现两极分化的状况,要么是以令人咂舌的价格被买走,要么就是略微跳出底价甚至是流拍。
比如,2009年德国赫尔曼古董拍卖行曾推出过一批军用摩托车。一辆1940年制造的宝马R75重型挎斗摩托车,起拍价2.5万欧元,最后以4.4万欧元成交(约合人民币43.4万元)。而一辆尊达普600挎斗摩托车,成交价为1.6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5.76万元)。另外,像一辆皇家恩菲尔德(Royal Enfield)350 WD摩托车,于1931年最初推出,为英军传令兵的优良装备。但这件拍品后座不是原装,机械部分也经过修复,所以成交价为2800欧元(约合人民币4万元)。 (文/司古 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