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有生活
2017-08-08刘勇
刘勇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增强课堂魅力,使学生形成“我要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身边”。为达到这样的效果,而在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方法和各种有益尝试。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生活教材 捕捉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4-0010-01
《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教学中,让我深感数学的魅力。在实践过程中如何让数学课发挥其魅力并影响学生呢?下面谈一谈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而在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方法和各种有益尝试。
一、挖掘生活教材,创设生活情景,推进素质教育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根据教材内容,应选择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感興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身边问题。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到处都存在数学问题”,从而较好的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引发学习兴趣,想学到好学。如: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从家到学校有多远,你今天又购了什么学习工具等等。在此由生活接触到的东西就用到了数学知识,自然就帮助学生们引入到对数学的初步理解。
二、课堂内外知识延伸,巩固数学知识
数学就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生活无时不数学,数学无处不生活,我们往往缺少的就是发现的眼睛。所以我们要把生活中的东西引入课堂,让数学课堂变得趣味化、生活化。课堂是学习各类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把课堂知识向外延伸是有益的。教师要结合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去从个方面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并把知识拓展延伸。如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收集有关小数的资料,可以到生活中寻找商品的价格,再通过量身高的实践活动,以及购买文具等活动建立对小数的认识、比较等,也加深了对小数的了解。再如学习统计时,除了教材提供的统计对象以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就学校班级,各班人数,男、女生人数等进行统计。其中对学校人数就要有所行动,可以让学生分块、分批去调查、询问、各个班的情况,最后把每个人的调查情况综合一下,就可以得到全校人数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的完整过程,获得了课堂上所得不到的练习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合作能力。
三、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不要一味的去捉摸一些固定的东西,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见识不一样,思维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周边的素材来灵活进行捕捉和设定导入内容。
课堂中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尽可能的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强调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我们就要利用一切可能机会,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同时还要把生活知识数学化。这是当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其实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要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多创设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大增加。
比如在讲到图形面积时,正赶上学校校园绿化、美化建设,我先把学生带到操场,新建校绿地很多,我选择一块长方形绿地,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量得这块矩形绿地长16米,宽12米,学校想在这块绿地中间修两条长方形通道,所占面积为原绿地面积的一半,请大家为设计者出主意,你将怎样设计通道的宽度呢?现场设计问题,学生现场讨论,热情高涨,问题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李黎明.课程教材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