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病也需从娃娃“抓起”

2017-08-08吴志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继发性肾脏病肾脏

吴志

近年来,小儿肾脏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龄只有11岁、12岁的儿童尿毒症患者已不罕见。全国3.6亿儿童中,目前肾脏病患儿约有300多万,每年数千名儿童进展至慢性肾衰竭。

“患儿一旦到了终末期,就需要进行替代治疗,如透析治疗、肾移植等,不但花费昂贵,且危及生命。”全军儿科疾病诊治中心、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余自华主任医师提醒家长,肾脏疾病既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免疫球蛋白肾病,也包括继发性的肾脏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此外,糖尿病、药物中毒、感染等都可诱发儿童肾脏疾病,且儿童肾病或可影响到成年期,贻害孩子终生。

多种病因导致儿童肾病综合征

儿童肾病综合征(NS)是儿童常见的肾小球肾脏疾病,是一组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高,血浆中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明显水肿和高胆固醇血症。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NS三种类型。

不同于成人慢性肾脏病,儿童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及遗传性异常。除了先天性的,还有一部分患儿是非肾脏疾病的并发症造成的继发性肾损伤。一些传染性疾病可能导致肾脏受累,并促使患儿死亡。各类原发、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影响儿童肾脏健康的重要原因。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是由其他已经明确的疾病所导致的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可由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糖尿病以及继发感染(如细菌、乙肝病毒等)、循环系统疾病、药物中毒等引起。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和一般的肾病综合征一样具有“三高一低”的症状,即大量蛋白尿、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类型发病原因不同,在治疗时需要具体了解导致肾病综合征的原因是什么,做到对症治疗,消除病因,避免病情发展。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繁多,多数患者发病的时候都不了解是什么原因所引起的,因此检查出来这个疾病的时候,应当到专业的科室进行诊断,了解具体的病因病情,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此外,儿童患肾脏疾病的原因很多,除了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感染等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有关。如高蛋白、食盐进食过多,保健品吃得过多,滥用药物,过度肥胖,长期久坐、憋尿,等。

尿检可发现九成多肾病

过去,我国儿童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和疾病负担被严重低估,对儿童急性肾损伤的认识不足,在临床中的部分急性肾损伤患儿被漏诊,应当引以为戒。临床上,尿常规、彩超等检查都可识别儿童早期肾病,其中九成多肾病可通过尿常规发现。

小儿肾病不同于感冒、发烧在儿童中那么常见,但确实是对孩子危害极大的疾病之一。部分小儿肾病的病情隐匿,不容易被发现,如果家长没有足够重视,孩子往往被检查出来的时候可能已经到了慢性肾衰竭阶段。慢性肾衰竭分为五期,在前四期,患儿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一旦进入到第五期,也就是终末期,则必须选择肾脏替代治疗。因此,家长们尤其是有肾病家族史的,应关注孩子的肾脏健康,从儿童时期就应该尽早筛查、诊断和治疗,平时多注意尿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有无眼皮浮肿、尿颜色异常、泡沫尿、不明原因的乏力、贫血等,这些都可能是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表现。

其实家长只要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肾脏病的蛛丝马迹的。一是清晨有轻度眼睑肿胀及组织松弛处(如会阴部)水肿,或长久坐立后足背水肿、手指发胀等;二是小便后便池中泡沫明显增多,并且长时间后仍不能消退。三是眼睛可见的肉眼血尿及显微镜下才可发现的镜下血尿,这些都是提示肾脏病的重要讯号。

尿常规检查是肾脏病筛查的“金标准”。临床数据显示,儿童的尿检异常率为1%。肾脏病早期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临床上通常采用尿常规进行检查,对血尿、蛋白尿的出现及量的多少,作为评价患儿肾脏受累、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九成以上的肾脏病通过普通的尿常规检查即可发现疾病,常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遗传性肾脏病等疾病的检查。

此外,通过肾脏彩超检查,可以显示肾脏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还能观察肾脏及其周围的各种病变,无痛苦、无创伤,也是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自1951年首次应用经皮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方法以来,穿刺针的改进及影像定位的日益精确,已使肾活检也成为肾脏病的常规检查。

患儿适当运动更有利

对于肾病儿童,应该选择正规大医院接受正规诊治,待病变性质及程度确诊后再考虑治疗方案。大部分迁延到末期的病例,都是在患病初期没有接受规范化治疗所致。

目前,许多大医院都欠缺儿童肾病诊疗经验,因治疗长期持续,且费用高昂,不少患儿家长只能放弃治疗。儿童肾脏病的诊断流程和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方法,应全力打造小儿肾活检、肾脏病病理诊断、肾脏病基因诊断、小儿透析和小儿肾移植等5个技术平台,开设小儿肾脏病专科门诊,并建立小儿肾脏病登记和随访制度,提高小儿肾脏病的诊疗水平。应用分子遗传学和人类基因组学技术,对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和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溶血尿毒综合征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基因诊断。

目前全球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药物还是激素,激素虽然存在一定副作用,但往往会随着疾病的緩解、激素的逐渐减量乃至减停而渐渐消失。很多家长对激素治疗认识不足,随意停药,人为造成了孩子病情的反复。千万不可迷信中药偏方。肾病综合征病因不同、临床类型不同、病变性质及轻重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可能一样,用一种偏方来治疗所有肾病显然是不正确的。

对于已患肾脏病的儿童来说,日常生活注意服药、预防感染、测量体重、记录等。特殊药物要遵守治疗计划,不能自行停药。一旦忘记服药,不要随便补服,不能将两次药合在一起服用。家长应尽量少让患儿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不与有感染的人接触,出门时戴口罩,注意冷暖,暂停接种疫苗。其次,饮食上要区别对待。激素引起食欲亢进时,要适当限制饮食,保持优质低蛋白、低脂饮食,如鱼类等;食欲欠佳时,要增强食欲;如果严重水肿未消退,又有高血压时,应限制水和盐的摄入,直至浮肿消退。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家长对肾病要有清醒的认知,检查结果有一点异常,也不需要过度紧张和恐慌,应保持乐观心态去面对。还有,适当运动,加强孩子的抵抗力非常重要。肾病患儿很怕感冒,不要疑似肾病就不运动了,整天要孩子休息甚至要求卧床,这样抵抗力就更差了,对身体反而不利。

猜你喜欢

继发性肾脏病肾脏
保护肾脏从体检开始
3种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损伤研究概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哪些药最伤肾脏
凭什么要捐出我的肾脏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
继发性青光眼应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慢性肾脏病围透析期的治疗及中医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