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明坚“Tamincvo”(大明国图)出处探析

2017-08-08

岭南文史 2017年2期
关键词:总图国图大明

罗 星

罗明坚“Tamincvo”(大明国图)出处探析

罗 星

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1543-1607),字复初,意大利人。1579年,36岁的罗明坚与几位传教士乘船抵达澳门,试图进入中国内地传教。1583年罗明坚与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成功进入中国内地,在肇庆定居,并开始传教。1588年罗明坚返回欧洲,在中国的传教事业结束。

罗明坚与利玛窦等人是首批入华耶稣会士。他们不但成功打开了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局面,也留下了许多汉学著作。罗明坚的《中国地图集》便是其中之一。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地图集》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学者汪前进考证出《中国地图集》的文字部分所依据的中文原始资料为《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1]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地图集》指明了方向。

图一:罗明坚《中国地图集》中“大明国图”

但是《中国地图集》仍有许多问题是人们所未知的。如《中国地图集》中的地图部分是如何编绘的,它们是否参照了中文典籍;如果参照中文典籍,又是哪些典籍。本文以“Tamincvo”(大明国图)为个例,探讨罗明坚《中国地图集》中地图的出处。

如图所示,“Tamincvo”(大明国图)[2]是罗明坚《中国地图集》中的第一幅地图,也是地图集中唯一一幅大明国的总地图。图上方有拉丁文的标题“Tamincvo”,是“大明国”读音的拼写。本文在此称其为“大明国图”。

从形式上看,这幅图的底稿上绘有红色的方格,这是中国传统舆图中“画方”的做法,故作者很可能采用了“计里画方”法来绘制地图。在横线的右侧,由低到高标有递增的数字,当指的是纬度。在罗明坚生活的时代,经纬度制图法尚没有引入中国,这是罗明坚依据西法标注的纬度,但是没有标注经度。

罗明坚为何没有标注纬度,有学者认为是“测量日月之蚀,计时不甚准确,数复有误所致”。[3]在当时的条件下,测量纬度相对容易一些,但是测量经度误差较大。罗明坚放弃了经度的标注,应该说是较为妥当的作法。

就内容看,“大明国图”的风格简单明了,重点突出,绘出了中国的两大水系、五岳名山、两京十三省及周边几个岛屿,展示了“大明国”最核心的内容。

图中用“城堡”形状的图例画出了17个地方。这17个地方除明朝的两京十三省外,还有两个地方,分别是“Sifan”和“Ngan Nam”。“Sifan”位于四川(Siciuon)的西北方向,在陕西和四川的省界之外,不属于两京十三省。“Ngan Nam”在云南(Ivonnam)的东南方向,在云南的省界之内。“Sifan”和“Ngan Nam”的图例画法与两京十三省不同,作者有意地将二者与其他地方区别开来。

图中对中国的国界表示不是很明确。西部做空白处理,北部只笼统地画出了“沙漠地带”。南部和东部因为有大海的关系,明确绘出了海岸线。“大明国”之外的地方,作者也略有提及,在图上画出了三个地方,但并不知道这三个地方确切是哪里。

第一个地方在福建省(Fochien)的东南方向,是海上的一座岛。从其所处位置看,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台湾岛。但是此岛的面积比台湾岛小很多,形状也与台湾岛相去甚远。其上标有文字“Liuli Tumnam”。

第二个地方在浙江省(Cechian)的正东方向,也是一个岛屿,面积颇大。从实际情况看,浙江省东部并不存在这样规模的大岛。其上标注有文字“Gepon Tumhai”,其中“Gepon”很类似“Japan”的发音,很大可能指的即是日本。但是日本列岛的位置远为偏北,并不在此处。而且将日本诸岛绘成一岛,也是严重偏离事实。所以,尚不好判定此岛指的是日本,另外“Tumhai”的含义也不明确。

第三个地方在云南省的南部,正对“Ngan Nam”的下方有一地。其形状为圆形,上面标有字母“Namhai”。从图上看,“Namhai”在十五省的范围之外,但是又在海岸线之内,指的是陆上某地。但无法确知它是哪里。

经过以上的观察,可以总结出有关“大明国图”的几点疑问:“大明国图”是如何绘制的,它有没有参照中文典籍;“Sifan”、“Ngan Nam”、“Namhai”这些地方指的是哪里;福建省东南部的岛(Liuli Tumnam),是否指的是台湾岛;浙江省东部的岛(Gepon Tumhai)是否指的是日本。

罗明坚《中国地图集》的文字部分取材于《大明官制》,那么它的地图部分很可能也参照了《大明官制》。如果能找到罗明坚地图的出处,或许能帮助解答上面的疑问。

查阅明万历十四年(1586)版《大明官制》,有关中国总图的地图有“舆地总图”、“九边总图”、“四夷总图”三幅。将这三幅地图与罗明坚“大明国图”逐一对比,可以发现,罗明坚的“大明国图”与《大明官制》中的“四夷总图”高度相似。因此,“大明国图”极有可能是取材自《大明官制》中的“四夷总图”。

图二:《大明官制》中的“四夷总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四夷总图”[4]的格局与罗明坚“大明国图”基本一致。“大明国图”中所有的内容,在“四夷总图”中基本都能找到。唯一不能找到的是海南岛,在“四夷总图”中没有海南岛,罗明坚凭借自己的知识将其绘入。同时,罗明坚也舍弃了“四夷总图”中的一部分内容:在“四夷总图”中,沙漠以北、宁夏以西、京师以北、辽东以东等地标出了许多地名,而在罗明坚的图中将这些地名统统略去。

实际上,《大明官制》中的第一幅地图“舆地总图”即是关于“大明国”的总地图。若参照《大明官制》绘制中国总图,“舆地总图”才是首选,罗明坚舍“舆地总图”,而选择了“四夷总图”作为“大明国图”的蓝本。

对比“舆地总图”与“四夷总图”,可以发现两者的格局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舆地总图”中标出了府州的地名,内容略显庞杂。“四夷总图”中完全删除了府州名,增加了境外几处地方。显然,“四夷总图”更加一目了然,罗明坚可能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从而选定它作为自己绘制中国总图的蓝本。

“舆地总图”右下角的文字交代了绘制地图的思路:“止载府州,不书县。山止五岳,水以河江。图内双丝为水,单丝为两京十三省之界在。观者详之,其余不尽载也。”[5]即地名只标府州,山只画出五岳,水只标出长江黄河。省界用单线条标出,河流用双线条标出。

反观罗明坚的地图,“舆地总图”的精髓都为其所继承。罗明坚的图中画出了长江、黄河、五岳,甚至画出了黄河的源头,这些都来自“四夷总图”。罗明坚图中对两京十三省的绘制也颇得要领,用“城堡”表示出省府所在,用线条画出了省界,这些也都效仿自“四夷总图”。

找到了“大明国图”的出处,上文所提的问题,有了比较确切的答案。“大明国图”中的“Sifan”,“四夷总图”中对应的汉字为“西番”;“大明国图”中的“Ngan Nam”,“四夷总图”中对应的汉字为“安南”。作者没有将这两个地方与两京十三省混淆,因为它们的图例样式与两京十三省不同。

在“四夷总图”中,福建东南部的岛上“琉球”二字依稀可辨。其余四字较小,较难辨认。查阅明万历七年(1579)钱岱版《广舆图》,内含一幅“华夷总图”。[6]经过比对,“华夷总图”与“四夷总图”文字内容基本一致,图有一定的偏差。《大明官制》中的“四夷总图”来源于“华夷总图”。

对照《广舆图》中的“华夷总图”,可以看出该岛上写的字为“琉球东南岛夷”。罗明坚在此岛上标注的文字为“Liuli Tumnam”,推测其对应的汉字应是“琉球 东南”。所以,罗明坚图中的这个岛,指的就是台湾及其周边一系列岛屿。

“四夷总图”中,浙江东部的岛上注有“日本”二字,其余文字较难辨认。同理,对照《广舆图》,可以确认“四夷总图”中所注的汉字为“日本东海岛夷亦倭奴国”。罗明坚在此岛上标注的文字为“Gepon Tumhai”,推测其对应的汉字应是“日本 东海”。所以,罗明坚所绘的此岛确实指的是日本。但是由于他缺乏准确的地理知识,并不能准确描绘日本的形状及位置,所以照搬了《大明官制》,造成了错误的认知。

安南南部的地方,从“四夷总图”上看,位于海上,是一个岛屿,而“大明国图”则把它画在了陆地上。对照《广舆图》,可以辨别“四夷总图”中该岛上标注的汉字为“南海占城等国”。所以,罗明坚在此岛上标注的“Namhai”,对应的汉字应为“南海”。至此,弄清楚了罗明坚“大明国图”中几处不明含义的地方。

最后回到最关键的一点问题:罗明坚的绘图方法。人们有理由认为罗明坚的“大明国图”没有采用“计里画方”。他绘制地图的方法是:摹写。在中国古舆图中,“摹写”是一种常见的做法,真正严格意义上遵循“制图六体”、“计里画方”的地图反而比较稀有。

《大明官制》中的地图就是摹写自《广舆图》。这一方法又为罗明坚所继承,“大明国图”中的红色方格,只是作者在形式上临摹了中国舆图,并非用来“计里画方”。总之,这幅地图鲜有作者的原创,大部分都是临摹。

具有进步意义的是,作者对原图做了“精细化”的处理。相较“四夷总图”,“大明国图”中的河流更加蜿蜒,图形更加生动。如黄河的源头“星宿海”,作者所绘的湖泊远比原图生动。从技术层面说,作者也试图使地图更科学,如纬度的标注。只是囿于当时的条件,这一想法也只能流于表面。

至此,基本可以认定罗明坚《中国地图集》中的“大明国图”出自明万历十四年(1586)《大明官制》中的“四夷总图”。事实上,进一步对比发现,《中国地图集》中的其它分省图也取材于《大明官制》。

罗明坚的《中国地图集》作为16-17世纪一部重要的地图集,找到其地图的出处,可为人们研究它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思路,对它的研究成果也会越来越丰富。

注释:

[1](明)陶承庆校正、叶时用增补:《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明万历十四年(1586)宝善堂刻本,简称“大明官制”。济南:齐鲁书社,1997。

[2]见(意)罗明坚:《大明国图志-罗明坚中国地图集》,罗·萨多整理,金国平等译,澳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2013。此为地图集中第一幅总图,拉丁文标题为“Tamincvo”,是“大明国”读音的拼写,在此称其为“大明国图”。

[3]陈观胜:《利玛窦对中国地理学之贡献及其影响》,《禹贡》第5卷第3、4合期,第2839页,1936。

[4][5](明)陶承庆校正、叶时用增补:《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第一卷:四夷总图。

[6](元)朱思本绘,(明)罗洪先增纂:《广舆图全书》卷二:华夷总图。据首都图书馆藏明万历七年(1579)刊本影印,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猜你喜欢

总图国图大明
到延安去
最美的背影
110岁国图正青春
《那风·那雪·那年除夕》(国画)
试论民用建筑总图设计步骤及要点
浅析总图在涉外电力项目中的工作重点
谁是国图
浅谈如何做好总图设计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浅论总图管理强化措施与方法
遥远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