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人物语言,更好读懂文本

2017-08-07张雪梅

新课程·中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品味语言策略思考

张雪梅

摘 要:语文教材中的叙事性文本,多运用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反映人物。其中,人物语言也是作者精心着墨。学生学语文,则应当抓住这些,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实现理想的读懂文本。

关键词:品味语言;读懂文本;策略思考

曾听过于永正先生的课,所折服于先生的很多。如先生让学生品味文本语言创造着许多学生阅读感悟的神奇。先生带给我们具有启迪意义的也很多,作为语文教师的笔者,也在做着让学生品味教材文本人物语言的探究。

一、引领学生整体阅读,抓住品味基础

在一般的课堂,人们都喜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语言去读,也都喜欢纯粹让学生去读对话。其实,这样的做法会致使学生去片面理解,学生也根本就读不懂文本。因为人物之间的对话是故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让学生去联系故事情节,读人物对话,实现不了学生比较完美的阅读感悟。因此,品味教材文本人物语言,学生能够去整体阅读。联系完整的故事情节去阅读人物对话,其品味的效果要显著得多。学生在阅读作品描写人物其他方式的基础上阅读人物对话,其品味的效果也还会更好。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有语言,有人物所处的环境,当学生能够综合性地进行阅读,学生将会理想地读出人物语言的相关味道。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主要叙述了李时珍住破庙、吃干粮、月光下记所得的事儿。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作品中的人物并不复杂,只有李时珍和庞宪师徒俩。师徒俩之间的对话都穿插在夜宿古寺的前前后后,穿插在住破庙、吃干粮、记所得的前前后后。学生读着:“嗯,长年累月地……万民得福,也是值得的”,便感到先生是在以苦为乐,先生是甘于付出的精神楷模,形象十分高大。

二、引领学生读思结合,促进品味有效

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中的人物语言,一字一天地,一字一世界,质地优良。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中的人物语言具有十分丰富的内蕴。如果不去仔细咀嚼,其内蕴是不可能发现的,极可能是望文生义。小学生阅读往往都会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领悟不到人物语言深层面的内容。从平时的阅读感悟看,学生也往往读不出人物语言深层面的东西,其实多为“读而不思则罔”。要想真正让学生去品味人物语言,更好地读懂文本,需要引领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思结合,两翼都硬,以思促读,以读促思。

教学苏教版六年级的《半截蜡烛》,作品中敌我双方的对话是极具个性的,人物之间的对话是在十分危险的情景下展开的,尤其是伯诺德夫人和三个孩子在回答德国法西斯时的对话,稍有不慎,将会导致不良后果,甚至是极其严重的恶果。因为“半截蜡烛”是不普通的,需要凭借大家的智慧去加以保护,需要凭借自己充满智慧的语言和行为周旋于德国法西斯。在学生理顺故事情节,知晓“半截蜡烛”得以完美保护的基础上,去边读边思考伯诺德夫人和三个孩子的语言时,则真正品尝出其语言的味道。德国法西斯的突然闯进,德国法西斯点燃半截蜡烛的行为,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这样说:“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学生读着这样的语言,思考着,思考着,大家比较有意义地发现,这语言看似十分尊重“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其实是一种巧妙的周旋,是为吹灭半截蜡烛而做的铺垫。

三、引领学生充分互动,形成品味高效

语文学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悟,也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品味人物语言,更好读懂文本,仅凭学生的个人智慧是不奏效的,仅凭个体力量也是不可能比较完美品味出人物语言的。由此,只有引领学生充分互动,才可形成品味高效的良好局面。小学语文教材的叙事性文本,在叙述故事情节时,在运用人物对话描写中,多进行相关的景物描写。这景物描写并非为了写景而写景,且多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相关气氛。教学时让学生对景物描寫的互动中,品味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形象还是恰到好处的。

教学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的《第一朵杏花》,让学生去互动理解三处景物描写的深刻意义,对感悟竺可桢形象则起到理想的效果。如“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这段景物描写排比、拟人的修辞综合运用,节奏是那样明快,读来是那样朗朗上口。作者为什么能够运用这样的句式?这些句式中能够抓取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这些关键词语对杏花的表现具有怎样的作用?这样的表现对竺可桢和一群孩子与杏花之间能够产生怎样的联系?学生一一讨论着,也在一一讨论中比较发现着。学生从这段景物描写中发现着杏花的可爱,但发现不了“第一朵杏花”是谁,更发现不了竺可桢问“第一朵杏花”什么时候开放的真谛。当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时,将竺可桢的语言在互动中进行表达时,大家都豁然开朗,产生对竺可桢的崇敬之情。

总之,品味文本人物语言,是更好读懂文本内容的基础和关键。让学生读懂人物语言,需要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思考,以获取最大化的阅读感悟效用。

参考文献:

[1]孟纪军.抓语言 品对话[J].小学语文教师,2016(11).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2.

猜你喜欢

品味语言策略思考
让心灵与文本对话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表达的思考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