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提问的有效性
2017-08-07王明珠钟帮明
王明珠+钟帮明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规有效的组织形式,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提问质量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正确运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有助于巩固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因此,提高数学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一、教师应掌握哪些提问技巧
1.提问的指向要明确
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明确的提问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增强学习动力。课堂问题切忌模棱两可。
2.数学问题应具有启发诱导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习和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发挥启发和诱导作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提问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尽量让学生在互动合作活动中自行解决问题,这是教师减负、学生学习增效的有效途径。具有启发性的提问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問题必须具有逻辑性
由于学生认知的局限性,数学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帮助学生释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逐步剖析问题的核心,让更多学生理解清楚问题的前因后果。缺乏逻辑性的提问只会使学生思维混乱,无法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4.控制好问题的难易度
问题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问题太肤浅,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无法使学生思维走向深入;问题太深奥,学生又不知所措,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这就要求教师对问题难易程度的把握,需要在课前狠下功夫研究。
5.问题要有科学性
人人都对新问题有好奇心,一个新奇的问题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全力关注。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提问,问题设置需准确、清楚,从不同角度提出合理而科学的问题,让学生能多角度思考问题,达成教学目标。科学的提问体现出问题的新颖性和提问者的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及时评价,评价要有鼓励性
数学教师对问题的评价是课堂不可或缺的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作出评价,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应有积极性和鼓励性。如“你的回答非常好!”“ok!”“虽然回答错了,但是没关系,再好好想一想。”等语言,对学生是一种肯定和慰藉。我们有时候埋怨学生不积极举手发言,与教师在课堂上缺乏评价和鼓励有关。
巧妙的课堂提问,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但提问不当,会扰乱学生思维,影响教学效果。
二、数学课堂提问还应注意哪些方面
1.忌提问对象单一倾向
课堂提问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如果老师只把眼光集中放在优生上,问题难度大,那会使中等生、学困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班级成绩参差不齐。
2.忌提问无针对性
问题的难度适合于哪一类学生回答,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那种全班集体回答“行不行呢?”“行!”等方式掩盖了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提问。教师的任何提问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使他们时时有事做,人人有进步和发展。
3.忌提问随意性
数学课充满提问,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问题,都值得教师研究。该学生思考的问题必须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提问应符合“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够”。怎样问?反问、设问、疑问、追问灵活运用。问什么?问易错点、重难点、关键点。课堂可变因素多,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提问时应有的放矢,切忌随意,否则,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也无助于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理解。
4.忌提问片面性
教师的提问是为了通过多种问答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问,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果问题有头无尾,学生会在一个问题后不知所措。对于每一个问题,教师都应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的“未解之谜”过多,那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踏实迈好课堂的每一步,在提问设置上下功夫,切忌提问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
教师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和素养。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提问,那是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成长,思维能力在完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在发展。
数学教师要勤于思考,优化课堂提问,提高问题的有效性,这是新时期数学教育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