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次教学活动来看幼儿园教学设计

2017-08-07李前春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阿雅绘本垃圾

李前春

在幼儿园执导的集体教学活动当中,有两次给笔者的印象非常深刻。通过课后回顾和其他教师讨论以及自我反思,笔者总结出一些幼儿园教学设计前期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活动前期准备有助于客观评估幼儿的接受程度

第一个教学设计是绘本教学《我永远爱你》,这是一本涉及生与死、友谊与别离、爱与表达的绘本。主人公是一位四五岁的小男孩儿,他养了一条小狗叫阿雅。他和阿雅一起玩耍,一个房间睡觉,一起长大,每晚临睡前都对阿雅说“我爱你”。小男孩儿渐渐长大,阿雅却老了,终于一天,阿雅死了。小男孩儿很伤心,但想到经常对阿雅说“我爱你”,就感到一种安慰。他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也爱阿雅,但是从来没有说过“我爱你”。

在选择这本绘本之前,笔者有一些顾虑,一般的幼儿绘本,其话题和表现形式相对比较轻松,基本围绕着幼儿的生活经验展开,诸如孩子间的友情和矛盾、与家人的关系、生活趣事、轻松的幻想以及表现自然、表现动植物的内容等。直接涉及死亡的绘本并不多,并且是与幼儿关系亲密的人或者动物的死亡。这样的绘本有《爷爷变成了幽灵》《獾的礼物》等,那么这本绘本孩子能不能接受,并且适不适合集体教学呢?

對此疑问并没有现成的答案,笔者通过多方了解发现:首先,和带班教师交谈,笔者了解到,大班的孩子基本知道“死亡”这一词语,虽然还不是很明确人死了究竟是怎么回事。该班教师说,带中班时,自己的爷爷过世,曾跟孩子讲过这个问题,当时孩子的反应还是比较“积极的”。有个女孩儿说知道“死”的意思,下雪的时候她的奶奶死了。另有个女孩儿说自己家的金鱼晚上悄悄地死了。还有个小男孩儿说他爸爸把蚊子打死了。“死了就是永远见不到了。”这说明孩子具备了关于死亡的初步笼统的概念。其次,该班级走廊上养了一些小动物,有一只小仓鼠、几尾金鱼,还有几条蚕宝宝。通过平时观察,笔者发现他们非常喜欢这些小动物,经常三两个幼儿头挨头凑近观察,主动喂食、加水,还会兴奋交谈,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和他们非正式地聊天儿,笔者了解到很多幼儿的家里养有猫、狗、兔子等宠物,孩子也很爱护、珍惜它们。最后,笔者将目光投向绘本本身。这本书,描述的虽然是死亡和别离,但并不哀伤沉重。语言平淡,没有激烈的词句和夸张的感情描述。画面以浅蓝色为基底色,色彩柔和,无论是人还是动物的表情、肢体动作都没有大幅夸张、变形的地方,比较写实。故事的描写是按照时间线索,从头开始讲述到最后的结局,易于理解。

绘本本身哀而不伤,幼儿的家里、班级里多养了小动物,并且幼儿对死亡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基于以上三点,笔者认为《我永远爱你》是可以作为绘本课来上的。随后撰写了相关的教学设计,经过反复修改,直到最后顺利上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与幼儿生活经验接近的集体教学活动更要作好充分准备

之后有一个健康饮食的主题活动,其中一个内容是“垃圾食品”。该活动的目标是要求幼儿能说出身边常见的垃圾食品,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尽量避免食用垃圾食品,同时能够向身边的亲人、伙伴宣传这类知识,最终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

关于垃圾食品,通过幼儿园、家庭、媒体等的不断强调、宣传,大多数幼儿都略知一二,教师也经常强调零食往往是垃圾食品,不要带零食到幼儿园。应该说,这次教学活动在选材上非常接近幼儿的生活实际。笔者认为,只要按照正常流程备课,在课堂上与幼儿充分互动,就能完成本次教学活动,无须在事前对垃圾食品的知识作过多、过于详尽的了解。但是,教学活动中途恰恰就出现了知识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状况不断的现象。

当提到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属于垃圾食品时,笔者举了几个例子,如“腌咸菜、咸肉、香肠”等,有幼儿举手说“老师,双汇烤肠也是的,我爸爸不让我吃”,我肯定了他。本想继续下一类垃圾食品,这时又有一位幼儿举起了手,说“老师,幼儿园的菜有烧香肠”,她的话还没说完,马上又有几个幼儿纷纷说:“对对对,昨天中午还吃了香肠。”“老师,幼儿园为什么要给我们吃垃圾食品?”当时笔者无言以对,顿了一下才说“垃圾食品偶尔吃一两次是没有大问题的”。观察幼儿的反应,他们显然没有被说服。接下来,说到了碳酸饮料、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反式脂肪等等。笔者说薯片哪、可乐呀、奶油蛋糕哇、冰淇淋哪这些东西都要少吃。马上有一个幼儿问我:“老师,饼干算不算垃圾食品?”说实话,我还真不能确定饼干算不算是“垃圾食品”。是油炸的吗?是膨化的吗?不是,好像是烘烤的。添加剂多吗?好像有的添加得多,有的没那么多。是过度加工食品吗?好像也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当时,笔者只能把问题抛给孩子们。结果,他们终于找到机会证明我也有不懂的了,于是,各抒己见,直抒胸臆,据理力争,现场实在是热闹。有些幼儿坚持说不是垃圾食品,理由是幼儿园的点心里经常有饼干,因为幼儿园是不会让小朋友吃不健康的食物的。有的幼儿就认定饼干不健康,因为他看过相关的科普绘本。为了让教学继续下去,我只能说,好的,这个问题老师下课之后再学习一下,下次告诉你们饼干是不是垃圾食品。

三、教学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注意事项

(一) 活动内容要符合幼儿的“真生活经验”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设计第一要义就是要符合幼儿生活经验,贴近幼儿生活实际。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决定的。幼儿处于感性认识敏锐阶段,主要通过感知周围事物来提高其认知水平。同时幼儿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身体健康,有初步生活能力,对周围环境敏感并感兴趣,有基本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要素,让活动目标契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但这里有一个真经验与假经验的问题。

再如,幼儿“谈恋爱、结婚”的话题。“这是成人世界的事情,根本不属于幼儿”,大多数人是这么想的。但是笔者亲耳听到一幼儿园小女孩儿对另一女孩儿说,“某某长得还有点儿帅, 我长大了要和他结婚”,另一女孩儿说“那你问问他喜欢你了吗?”如前所述,幼儿生活的环境不是真空,他们从成人哪里会经常听到类似的谈话片段,再通过自己的理解加以组合,从而构成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这类经验直接构成他们认知事物的基础。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接触的东西和信息越来越多,成人对幼儿的看法和认识显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改变。

(二)熟悉的题材更要准备充分

相比较而言,这一提示对老教师更重要一些。原因在于,一般新手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对比较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题材准备不足时,会很快在活动中反映出来,如课堂出现断层,教师接不下去话,幼儿提出很多疑问要求教师解答,或者教师的回答不能令幼儿满意,有些幼儿会执着地追问等。活动结束之后,新手教师会回顾,会反思,责任心强的教师会自责,检讨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以期不断改进。而老教师的课堂经验比较丰富,临场应变能力较强,当出现上述问题时,她会很快巧妙化解,或者幼儿慑于部分老教师的威严,不敢过多提问等等。这样,课前设计准备不足的情况便不会表现得那么明显,老教师因此失去了反思弥补的机会。这里,新老教师是相对的,最终,还是要依靠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对熟悉的题材作好充分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笔者在实习的幼儿园听过一节音乐课,弹唱幼儿歌曲《小松树》。一大早,该执教教师就在教室反复练习钢琴,其实弹奏的已经非常熟练了,还在继续练。笔者问她怎么还在练习,该教师说了一句话,“本来这首歌我是会的,还弹得非常好,上学时经常弹唱”,“所以昨晚就没准备,今天早班到幼儿园,想着练一两遍就够了,谁知一弹起来,感觉特别生疏,好多地方甚至记不得,弹错了,所以才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对这个班级的幼儿来说,《小松树》是一首新歌,如果教师都不熟练,那怎么去教幼儿呢?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

猜你喜欢

阿雅绘本垃圾
垃圾去哪了
绘本
绘本
绘本
如果可以去印度
超市大作战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一起看瀑布
一起露营吧!
倒垃圾